对电影的首次思考,是在读巴赞《电影是什么》这本书里产生的。巴赞用极具专业的言语和严谨的态度诠释了关于电影的各个问题。他是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不仅仅是“电影是什么”,还有“电影可以是什么”的问题。电影可以是生活,电影也可以是超越生活的梦想,电影可以是下里巴人,电影更可以是阳春白雪。电影将画面与声音相结合,同时又注入现代科技的元素,是继舞蹈、音乐之后的第七种艺术,在传统艺术中又融入极具现代化艺术,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呈现出一副极致艺术的时代之美。
电影给人的美感与神秘感,与其说是视觉的盛宴,不如说是精神的享受。细细咀嚼过一部部作品,你会发现,原来美可以是美轮美奂的长镜头,美也可以是压抑至极的上帝视角,美更可以是细致入微的特写……原来电影艺术这么美。
悲哀美
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妻妾成群》,传统文化在影片中占据主要地位。片子从头到尾都充斥着红色灯笼,但是这象征喜庆与温暖的红色并没有给人带来丝毫温暖,相反,却给人一种狰狞血腥之感,红色预示着女人不幸的开始,一个鲜活命运将被封建主宰。耳边甚至还能清楚地听到,敲脚声如一声声悲鸣,糟粕文化侵蚀骨髓。锣鼓等中国古典民间乐曲或喧嚣或悲鸣。眼前仍清楚地看到,红艳艳的大灯笼,仍旧触目惊心。但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特殊的美。一盏一盏的灯笼像是一团一团的火,它会吞噬人心,用一种极端甚至于悲惨的方式向我们展示着那是时代的女性的悲哀。一帧一帧的画面美得刺眼,美得触目惊心,而每个观众都深知,在这种“美丽”的背后是一种种摧残和一声声悲鸣。向那个时代呼救,向那个时代哀怨,向那个时代哭泣。整部片子都给人一种很压抑,很沉重的感觉,那些被锁在高墙大院里的人性,被霜雪覆盖,大红灯笼燃的是人性的贪念,是深墙中女性的无奈与悲哀,是几千年中国人沉重的叹息。
野性美
我最喜欢的演员就要属姜文了。他一身不羁的傲骨为他的电影作品赋予了一种特殊的美感。《红高粱》这部影片中,不管是鲜明的人物形象还是欢快有力的音乐,都向观众传达着对生命的赞美,对自由的赞美,对人性的赞美。《红高粱》中的红不同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压抑悲伤,红色的嫁衣,红色的轿子,红色的酒,红色的高粱,红色的鲜血,像一场风暴一般,给人视觉的冲击。红色是激情,是热烈,是粗犷,是渴望,是欲望,更是野性。虽然不如传统国产战争影片中的场面宏大,人物也不多,但画面却更多了几分震撼。日食、红霞映衬下的世界,嘹亮的歌谣响彻天地,如血海汪洋的火红高粱地…… 正是“爷爷”原始的野性,象征着千千万万热血献身国家的青年,是对于爱国的最悲壮的一种诠释。那血色残阳的红色,既愉悦了人们的视觉享受,又象征了一种不屈的生命力,一种要爱真爱、要恨真恨、敢爱敢恨、敢作敢为、淋漓奔放、肆意自如的人生态度。
电影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它是一种可以让任何人亲近的艺术形式,它为一个又一个的观众书写着每个时代的历史轨迹,描绘着一个又一个时代的壮丽诗篇。艺术之美,也许是悲哀的传统美,亦或是野性的壮丽美,但它一定是极致的。
(一审责任编辑:廖天予)
(二审责任编辑:杨镇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