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崇尚佛教思想的“圆融”之美,即破除偏执,圆满融通,消除一切矛盾,追求和谐美满之意。这一点也深刻地体现在当今中国电影艺术的现状里,电影艺术因其特有的商业性和娱乐性,使得喜剧电影正是其最具活力和最具观众缘的类型之一。喜剧电影在电影史上的地位和对于电影工业发展的现实意义不容忽视。然而,真正地直击人心灵的电影乐章应当由悲剧因素来创造。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若是《我不是药神》的结局,不是主角减刑释放,而是停留在程勇被扣押、死去的吕受益与彭浩在人群中的笑脸的画面上,若《城市之光》的结局不是方木的苏醒,而是被江亚残忍迫害后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会不会,观众离开时,带着的不是释然的笑脸,而是因为思考紧锁的眉头呢?
悲剧的戏剧冲突,以主人公的受挫、失败或牺牲来告终,因为主人公为之奋斗的目标,在戏剧提供的条件下得不到圆满结果,自古以来,有《孔雀东南飞》,《窦娥冤》悲剧令人动容,更有《红楼梦》给我们留下了穿越时空经久不息的思索。而国外的悲剧电影更是被广泛认同和赞扬,如韩国电影《熔炉》、《素媛》等等。无法否认,这都有悲剧元素的助力。正如叔本华说:“一定的忧愁、痛苦或烦恼,对每个人都是时时必需的。一艘船如果没有压舱物,便不会稳定,不能朝着目的地一直前进。”因此,给中国电影里添加一点悲剧元素吧,为被喜剧侵占的有些留滞的电影市场添加新的跳跃的的活力。
宗白华先生曾言: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雍穆和平的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诚然,愉悦有益于人的身体,但只有悲伤才能培育心灵不断反思与前进的力量。
由电影的悲剧使受众们在接受心灵的强烈震动之后,犹如在一片荒芜的平原上,剥开受到浓挚的和谐愿望束缚的纯白的茧,让黎明天际的红色给这片虚无的纯白染上鲜活的颜色,从而开始对残酷的社会现状的思考,如增加对中国仿制药现状的了解,如对为人民默默服务的“城市之光”们多一点体谅与尊敬。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价值毁灭给人看。”从而,人的心灵在经受破灭的打击后会变得更加顽强地面对残破地现世,面对那片千疮百孔地生存荒原,会变得更加珍惜世间的真、善、与美,更热切的拥抱太阳升起的时刻,人性便经由这剧烈的内心矛盾掘发出了生命存在深度。渐渐地,我们终能明白:人的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一天并不是功成名就的那些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和对未来辉煌的期盼的那些日子。渐渐地,我们终能开始,伸出我们地双手,呼朋唤友,收拾残存在大地上那束缚的茧,开始给我们存在的世间,描绘对未来的无限明媚与五彩的期盼。
中国电影市场,喜剧占主导地位的存在无可厚非,但是不妨添加一些“悲剧精神”在在中国电影艺术里,不是拒绝和闪躲,而是充分发挥它的价值,给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突破与契机。
(一审责任编辑:廖天予)
(二审责任编辑:杨镇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