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已落,尘事已远,故人已散,世路犹艰。兴许百年前先生着手写作《朝花夕拾》时也有过这样的感触吧。
朝花夕拾,旧事重提。曾有幸造访过鲁迅先生的故乡——那小桥流水的绍兴。踱步石街,静静的运河水似在诉说光阴的故事,冉冉地流过几孔石拱桥,送来几片乌篷船。流年斑驳了枕河人家的屋瓦,烟雨朦胧了抽着嫩芽的树梢,几抹黄酒浓香携来纷纷的回忆……风转回廊,颇让人觉得,这是个有故事的地方。这里是先生故里,藏着尚有余温的回忆。流年沉淀回忆,正如岁月酿就美酒,多年过去,偶有一个落日西沉的昏后拾起院里的朝花,轻摇蒲扇于回忆里走一遭,细细地掂量起多年前琐碎的时光,那时身边的人和简单的日子,园子里、墙头上那些窸窸落落的光阴,内心总多了一份安宁。孩提时代是纯粹的,所以有了先生笔下关于百草园一草一木罕见的烂漫的笔触,有了雪地捕麻雀那些无忧无虑的画面,如果世事艰辛,生活芜杂,那么夕拾朝花,便成了难得的慰藉,平添了生活的生气。
浅谈旧事,仍展剑芒。一个优秀的文人,往往是纯粹的,他有着一颗赤子之心,因而爱憎分明,活得通透脱俗,不忘初心。鲁迅先生用冷静的目光默默扫视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时代,他怀念和祝福伴他长大的长妈妈,也为范爱农的人生悲剧发过不平;他感恩和敬重治学严谨,品格高尚的藤野先生,也痛斥着留学生观看同胞被杀影片时可耻的冷血;他喜欢“活无常”的人情味和公正无私,也看得破军阀统治虚伪残酷的面孔;他为了父亲的病四处奔波,也见识了庸医们故弄玄虚、草芥人命的淡漠。豫才先生执笔写下的这番回忆录,并非为了抚今追昔喟叹时光,不是为了祭奠逝去的青春,而是借在这般岁月洗礼中成长起来的人格,返回抨击旧社会的黑暗,也讽刺当时某些政客的虚伪和可笑。朝花夕拾,不仅是芜杂的生命中一种简单的慰藉,还能将审视的目光放得更开阔,也更明白前行和呐喊的重要。
鲁迅先生在目睹了中国民众思想落后的状况后毅然弃医从文,以笔为剑,以血荐轩辕,将一生倾注于解放民众思想的事业,撕开了封建社会的暗黑天际,成为了民族脊梁。《朝花夕拾》虽是追忆往事,但作者却无心伤春悲秋,并非一意怀旧,而是借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自己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以耳闻目睹的亲身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映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难、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鲁迅先生正是有着这样的胸怀,才成就了中国文坛上的一批不朽之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更擎起了引领新思潮的炬火;所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有了这份胸怀万民的气魄和脚踏实地、不骄不纵的气节,先生才能无畏于次次“碰壁”,而坚定地在黑夜中拓荒、跋涉,为新时代开辟出一方精神净土;所谓“此后若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正是凭着这份意气和担当,先生才能为新文化运动冲锋陷阵,成为一代代青年心中的长明灯。
旧事已落,时代已换,先生千古,精神不朽。
(一审编辑:孙万枝)
(二审编辑:邓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