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评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评论 >> 正文

一字不易

来源:作者:21级 彭思源
时间:2024-03-06 13:09:24点击:

王朔评价《茶馆》的语言艺术:“好像没有比这么说更贴的”。确实如此,《茶馆》的语言艺术可谓是真正达到了“一字不易”的地步。戏剧的独特文本形式决定了戏剧中人物刻画、情节推动、主旨呈现等目标的实现,只能通过戏剧中人物之间的对白、人物内心的独白、联结转换的旁白实现,因此,语言的艺术魅力不容小觑,尤其是戏剧的语言力量。故本文尝试从《茶馆》的语言所刻画的的人物形象、时空的情节推动和社会主旨的呈现等方面中总结《茶馆》语言艺术的炉火纯青。

《茶馆》1956年创作,在1957年7月初载于《收获》杂志创刊号。通过《茶馆》的描写,晚清戊戌变法时期、北洋军阀割据时期、抗战结束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这三个不同时代近50年的历史,被再次展现出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话剧是话的艺术。而《茶馆》正是如此——《茶馆》用最短的篇幅描写形象各异的人,从心理和细节洞察人性,具有现实生活气息,不失真实性;作品情节结构独特,善于把握矛盾和冲突,凝练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反映社会现象,具有客观性;作品具有浓厚京味色彩,善于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叙事,个性鲜明。

一、凝练意丰,语言的含蓄简洁

由于戏剧篇幅有限,所以《茶馆》巧妙地让每个人物都尽可能地说自己的事情,用“他们的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显示出《茶馆》简洁的语言特征。

例如,在茶馆改变规矩,王利发提出前所未有的“茶前先付”的新规后,茶客离开选择了离开这一场景里,一来,社会的变化跃然纸上,“茶叶、煤球儿都一会儿一个价钱,也许您正喝着茶,茶叶又长了价钱!”社会动荡期间,物价飞涨,百姓的生活成本大大增加;二来,暗示了茶客赊账现象的普遍存在,茶馆经营的稳定性大大降低,为后文茶馆倒闭埋下伏笔。

这段对话中,《茶馆》“在适当的时机利用对话,揭示人物性格”,在暗示社会变化地同时,以最精炼的语言巧妙地加深了人物形象。“您看,先收茶钱不是省得麻烦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旁敲侧击,王利发婉转灵活地避免了茶客赊账的情形出现,将其圆滑世故的性格特征展现得清清楚楚。

另外,《茶馆》语言地含蓄性也在此处显现。王利发和儿子王大拴的短短10个字对话——“怎么?走啦!”“这你就明白了!”——更是将语言的含蓄发挥到了极点,到底明白了什么呢?王利发没有说,后面也没有王大拴的疑问,通过这里简短含蓄的语言让读者与观众进行停顿思考,起到了使话剧情节发展松紧有度、调整节奏的作用。

二、切实诙谐,语言的幽默讽刺

老舍是“有生活”的,《茶馆》描写的社会景象、人物形象是“生活”的,因此《茶馆》的语言是“活的语言”,是真实客观的。例如对话中经常出现的浓郁的北京味,诸如“哥们儿……您后边儿坐。”“我到后边坐坐去,这儿的茶钱我候了。”等语言,使老北京这个叙事背景,北京人这个叙事主体体现得切实可感,而非海市蜃楼、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茶馆》的语言善于幽默中使读者透见讽刺,如唐铁嘴戏称自己有福气,因为有两大强国在“伺候”,而实际上不过是在抽着日本和英国的大烟。虽然是一句玩笑话,却恰如其分——一来,其讽刺地表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状况,中国遭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主权被各个国家以帮助中国走出“愚昧”状态的“合理”的理由侵犯;二来,这句玩笑话符合唐铁嘴的人物形象,其抽食大烟、喜插科打诨的性格特征展现地明明白白。

此外,老舍善用由浅入深的语言技法展示深刻哲理,《茶馆》的语言是诙谐易懂的。比如民间俚语“吃冰块拉冰块,没化(话)”、“西瓜皮擦屁股,越擦越黏糊”,和黑色幽默“买人口”和“买媳妇”的频繁出现,增加了作品的通俗性,还使作品具有了讽刺的意味。当病态的思想出现在谈笑风生的茶桌上时、错误的行为成为酒足饭饱之后的谈资时,作品便在产生笑料的同时将讽刺的哲理烙进读者的脑海。

三、完善发展,语言的动态变化

《茶馆》述说了三个不同时代近50年的历史,在时间的不停推动中,人物在社会环境的改变中发展变化,因此话剧中人物的语言设计上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

如王利发,其不同时期的台词反映了其不同时期的心境,存在差别。从《茶馆》全文看来,王利发的台词整体上其基本的性格特征,但戏剧第一幕着重塑造了王利发作为商人,其熟稔于溜须拍马,故角色语言就透露着王利发的精明和圆滑;第二幕则突出表现出了面对生存困境时,王利发作为中年人对艰难的生活的不满和无奈,故角色语言便呈现出对于社会的不满和愤怒;而第三幕又更多着墨于老年王利发在经历变迁后的心理感受,将戏剧的焦点聚焦于其无力的反抗,故角色语言更加复杂,情感波动更加沧桑和苦涩。剧中人物形象不断完善,具有饱满的立体性与层次感,正是在戏剧语言变化中实现的。

不仅如此,语言的动态变化还体现在空间的建构上。《茶馆》第一幕就通过茶馆中跑堂的端茶送水、茶客的聊天争论中架构起时代背景,而在第二幕和第三幕中更是延续和发展了这种空间建构方式,茶馆中干活的人面孔、数量的改变,茶馆经营方式的更新,茶馆经营归属权的改变,都使读者对茶馆背后社会变迁有了隐隐的感知,由此完善了人们对于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的总体认知,形成空间的立体感和完整性。

四、结语

《茶馆》作为老舍先生的经典之作,短短三万字,言简意赅的开场,却留下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结尾,深刻地抨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三个重要历史时期黑暗社会。《茶馆》人物和社会背景架构得凝练意丰、切实诙谐、完善发展,其戏剧语言的含蓄简洁、幽默讽刺、动态变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毫不含糊地赞扬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达到了一字不易、炉火纯青的境界,其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

参考文献

[1]胡晓璐.《茶馆》所呈现出的艺术特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16):46-48.

[2]王冰.浅析老舍《茶馆》的艺术特点[J].新纪实,2021(11):52-54.

[3]彭盼.浅析《茶馆》中隐喻的现实性[J].大众文艺,2021(13):21-22.

[4]刘一璐.浅析《茶馆》中的悲剧色彩[J].汉字文化,2021.08.057.

(一审编辑:刘欣怡)

(二审编辑:何佳旋)


上一条:叩地寻心,人生三问

下一条:朝荣夕悴,万古同悲——《漫长的余生》书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