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瓣心香,分尘不染,一片冰心,玉壶之真。虽已杖朝之年,先生依旧峭风疏骨、精神矍铄。舒其惠教授1937年出生于湖南湘乡,196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山西省和湖南省从事文化工作,而自1978年在湖南师大文学院执教以来,先生博智多能、通才达识,不啻在现当代文学教学研究上颇有建树,也在戏剧影视文学方面为文学院浇筑了坚实基础。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求学之路,道阻且长
舒老先生的求学之路可谓是筚路蓝缕、风雨兼程。高考前夜的高烧不退,分配异乡的举目无亲,社会时代的动荡不堪,都促进了他心性的砥砺与品格的磨砺。崇明在内,兴教居中,在武大的校园里他修身养性、砥志研思,怀着求知若渴的态度大量阅读,为自己积淀下浓厚的人文素养。走出校园之后,他广为游历,极目骋怀,为自己开辟了全新的格局视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正是有了“知行合一”的根基,舒教授才能够沉心研学,将求学的枝干蔓延到师大的土壤之中。一方面,担任中文系当代文学教授的过程中,他对于现当代文学潜精积思,先后发表了《战斗的文学——论叶紫的创作道路》、《叶紫传》等学术著作。并且积极参与到《新中国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讲》、《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程》等教材的编撰过程之中。另一方面,文艺工作的经历与生命原始张力激发了他对于戏剧影视研究的热忱,作为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奠基人,他担任湖南影评学会常务理事。撰写了影评四十余篇,创作有晋剧《山城烽火》、豫剧《九颗红星》等,独自编著了《电影学基础》。焚膏继晷,不舍昼夜,他的一生都行走在漫漫求学之路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哪怕已经功成名就,却依旧怀谦卑之心,瑀瑀独行。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求教之水,涓涓不腐
在师大教学几十余载,舒老先生始终秉持校训:仁爱精勤。身为一名教师,应当以学为根本,以教为旨归,以育为向导。
谈及从教几十余载的经验,舒老先生指出两点。先而论之是“学”——教学的蓝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若想要做一位好教师,就一定要学好历史与地理。文史一体,融而学之,充足的历史知识储备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个开阔的时代格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精细的地理文化学习能够赋予学生一个自由的精神王国。只有老师将这两点都学透讲透,学生们才会有兴致听,整堂课程才会流动开来。
为师的第二点,乃是“活”——教学的激情。论到年轻时,先生总是笑着说自己那时一身傲骨,上课爱的是恣兴而发、磅礴激越,学生听得也是如痴如醉、悠悠忘返。引经据典是一个教师的基本素养,与学生的生命共舞才是一个好教师的教学灵魂。他指出知识永远不能是静态的,只有用生动的文本叙述和丰富的课堂表演才能够点燃知识的动态生命,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向学之心。
也正是如此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舒老先生才能够培养出一代代成器之材,赵树勤等杰出的教师,都受到了舒老先生的言传身教,而他们也为舒老的立德树人的伟大精神所感召,决意将师长的衣钵就此继承下去。
少年不负青云志,耄耋常怀赤子心
——求党之心,拳拳可鉴
身为一名有着49年党龄的老党员,舒教授的赤子之心丝毫不逊色于当代青年。他退休后最爱做的事情是看红色剧,最崇敬的人物是毛主席,最了解的历史是党的百年历史。
恰逢建党一百周年,舒教授为自己党员的身份感到异常荣耀自豪。他的书桌上赫然摆放着毛主席的相片,为古色古香的文人卷气添上一缕红色芬芳舒老用身体力行告诉我们年青一代,心中要有党有人民。爱党,是坚守万里河山于我心同在;爱人民,是将自己的命运编制在茫茫人海。只有先爱国,才能够担得住时代的不息使命,只有先爱党,才能够对得起先人的拳拳真心。
情至兴起,舒老动情朗诵起《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此时此刻,不喧哗,自有时代洪流之声。我们仿佛看见毛主席青年时的踌躇满志,仿佛看见舒老年轻时的雄姿英发,岁月如炬,时光如梭,一如你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