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文学 >> 散文 >> 正文

《边城》:废墟之上的精神乌托邦

来源:作者:22级 阳婉
时间:2024-10-22 21:34:51点击:

“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

因缘际会,我们有幸跟随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走入了茶峒的世界。《边城》故事的时间线在20世纪30年代初,彼时,中国社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军阀混战,列强入侵,民不聊生。那时的文学作品,大多是对社会现状进行直接深刻地剖析和鞭挞,但沈从文的《边城》却出乎意料地为大家带来了一部“纯粹的诗,与生活不相粘附的诗”。在神秘而清明的湘西,有抬头可见瓦蓝色天空的吊脚楼;热闹充满生气的小河街;收下过客一枚铜板后会转送一大把烟草的宽厚老船夫;甚至连世俗最为不齿的妓女,在这里也显得“永远那么浑厚”……受到这样纯净水土和淳朴民风的滋养,才有翠翠、傩送和诸多村民的热情真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边城》是作者将“某种受压抑的梦写在纸上”,“处处充溢着牧歌气息”的作品,沈从文先生让生活在诗情画意之中的翠翠与天保、傩送俩兄弟演绎着爱恋之情,为读者带来了一场简约而克制的爱情生活剧。

一个年幼失怙的孤女,由做老船夫的祖父一手带大,并起了“翠翠”这样一个惹人怜爱的名字。翠翠是一个纯真羞涩、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小姑娘,她从小长大的环境,除了祖父以外,无外乎就是一船,一屋,和一只黄狗。她天性自然清澈,“在风日里长养着,皮肤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眸子清明如水晶”;性子也很乖,“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活脱脱的就是一个不谙世事含蓄懵懂的小女生。有的读者恨铁不成钢,觉得故事的“悲剧”与遗憾都是翠翠的软弱和矫情造成的,她实在是“纯真”过了头!而最近,有一个说法讨论度很高——在某个瞬间,教育在我们的生活里形成了闭环。当年,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一遍又一遍地分析翠翠与傩送忠贞纯粹的爱情和边城的珍贵难寻,但如果没有经历过时光的美好与打磨,想必也读不懂翠翠精致的无机心。活泼而率真、害羞而含蓄,沈从文先生用他淡然如水却自有馥郁的语句,让这个十五六岁的女生,真真切切地从纸上站了起来。她的欲言又止,她的腼腆气愤,都是人之常情,是在那片山水里成长起来独有的芬芳和纯净。沈从文先生在《边城》里塑造了翠翠这样一个性格独特的妙龄少女,仿佛也就是将自己那永葆新鲜的故乡原原本本地展现给了读者,让我们读来口齿生津。

故事里最大的遗憾,莫过于那一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尽管小说结尾令人黯然神伤,但却体现了沈从文先生独有的平和却悲悯之笔触,不同于鲁迅先生的以笔为剑的针砭时弊,他用柔软虔诚的语言写出了人性之美,让读者看到作家面对动荡社会时,对于平凡个体的关怀和悲悯。显然,他的文字不仅带有对故乡的无限牵挂,在这幅美好平和的湘西乡土画卷之下,也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色彩。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边城,那是美丽与伤感的存在,也为浮躁的灵魂提供栖身之所。沈从文的《边城》就描绘了一个淳朴、良善、安宁、祥和的湘西小镇。边城之美不在壮阔,而在清新自然。在这里没有兵荒马乱和轰轰烈烈的爱恨情仇,有的只是依山的筑城茶峒、临水的码头、湾泊的小篷船、轻柔的山风和望不尽的翠竹……《边城》谱写了一首自然淳朴而动人的田园牧歌;刻画了一段美丽而又阵阵隐痛的爱情;歌颂了一种苦厄中仍然笑对生活的力量。

湘西是一个很美的地方,《边城》也是一本有自然之美的好书。愿你我都能在这宝贵的青春岁月里,走进《边城》这片朴素通透的净土。

(一审编辑:杨朝辉)

(二审编辑:曾锦祥)

上一条:随风而逝——读《尘埃落定》有感

下一条:通向家乡的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