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文学 >> 散文 >> 正文

故乡的重量

来源:作者:​22级 颜睿瑾
时间:2024-06-15 17:09:46点击:

我在长沙出生,也在长沙长大,户口本、身份证上写的故乡却从来都是岳阳。

长沙,我常常都在。长沙城的一切都在眼前,于是少有怀念之情滋生。但岳阳不同,从前我就回去得少,且几乎次次都是因为过春节,而现在我回去的次数不增反减,因为不可控的原因,我已经几年未曾踏足这片土地。

说起岳阳,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或是“八百里洞庭”,又或是“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君山,但这些在我的印象里都不深刻。我的故乡,只是偌大岳阳城中偏僻而浅淡的一个墨点。

从前我人小、心大,于是记忆中岳阳的印象是有些模糊的,可真要回想起来,那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却也真切。它不是游人们的旅行日记,是独属于我的家乡印象。

记得每次回去,家里人都会避开高速、专走国道。我想,比起高速上宽阔的马路、飞驰的汽车和整齐的绿化树,国道两旁的商店和行人更让我觉得亲切。在商铺热闹的地方,大人会停下车来,买一挂红得响亮的炮仗。在几乎只有树木的山道上,有时还会邂逅挑着担子的小贩,这时候大人也会停下车来,买一捆最香甜正宗的甘蔗,或是什么别的,我已记不太清。

路途中我最爱的是数鸟窝。一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那路旁种的树是什么品种,只知道它很高、叶子也少。于是我可以很轻易地看到鸟儿们筑的巢,它们大多位置比较高,卡在斜斜的枝桠中间,深褐色的一团。每次一到这样的路,我就开始数数。这样的鸟窝,一路数下来,没有上百也有几十个,总是数了这个窝后不多时,下一个窝又映入眼帘,于是我不觉得无聊,只觉得期待和惊喜。

从城市一路开车到乡村,我看着高耸的大楼变成低矮的房屋,看着整齐的绿化带变成野蛮生长的大山草木,看着金属色的世界变得青绿、土黄、瓦蓝……这是一种回乡的韵味。总有一些时候,我们要到纯粹的自然中去给自己蓄积电量,那里,是我们的原乡。

这是我童年里的岳阳,它和洞庭的水一起,在记忆里漾起微光,又噗噜噜地随水鸟飞向远方。

最近一次回岳阳,是在天黑得不能再黑的深夜,我确乎是怀着奔丧的心情,也确乎是去奔丧。一路上,除了车灯照亮的一小块水泥马路,我什么也看不到。那个夜晚,我们围着柴火在庭院里坐了一夜。后来几天,有子孙披麻戴孝、有“法师”敲敲打打,丧事也锣鼓喧天般“热闹”地过了。一把米一撒、一座棺一落、一铁锹土一盖,这片故土,从此便又多了一份让人魂牵梦绕的理由。

随着成长,我才更加明白故乡的意义和重量。

别样的景色和风光大概在哪里都能轻易找到,可牵连着无数先祖血肉的根系却只在故土深埋。这是中国式的乡土情怀。陈旧的、泛黄的过去在活着的人的怀念里拂去灰尘、大放光辉,在仪式感里、在世世代代活跃着的身影中,死而复生,得以永存。

洞庭波兮,木叶萧萧,有人短暂停驻,有人长久怀想。这是我的故乡。

(一审编辑:李林林)

(二审编辑:邹佳冰)


上一条:从古代诗歌塑造的女性形象来透视女性生命处境

下一条:“卷”风四起湮英才,返朴还淳寻本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