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 >> 在线文学旧栏目 >> 好书推荐 >> 正文

意境的产生 ——读《人间词话》

来源:文学院在线作者:17级 李春玲
时间:2019-05-17 00:32:58点击:

   在近代中国美学史与文学批评史中,王国维对于引进介绍西方美学理论,并吸收其中的部分元素用以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他也利用这些理论写了许多文论作品,其中影响最大、我们最熟知的著作,即为《人间词话》。《人间词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论文式,它与中国感悟式、点评式、直觉性为特征古代文论相似,像一本关于读书论词的札记。虽然没有系统性的阐述与严密论证,但是根据行文,依旧总结出他的几个重要观点,其中在第一则到第九则中,重点着笔了他对诗词所拥有的核心所判定的一个观念——境界说。

   《人间词话》中首则开门见山地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境界”成为衡量词之好坏的最高准则。对于意境一词而言,大部分人理解为文学作品中所写之“境”与作者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之“意”的相互交融。但是王国维所说的“意境”显得更为复杂,例如“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从中体现出的“真”便是王国维所认可的“境界”,但是他并没有重点强调二者的“交融”,直接表达情感、直接刻画景物也可为“境界”,因而,为把握诗歌意境的产生,我们需要结合他的更多评述。

   首先,王国维曾赞誉姜燮“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但又马上述说他“惜不于意境上用力”“终不能与第一流之作者也。”这仿佛是一个矛盾,格调高妙的好诗歌不一定拥有浑厚的意境,从而无法达到王国维内心认可的地位,那么“意境”确实是组成一首绝妙好诗的重要元素,但是并不代表着“意境”包罗万象,那么意境从何而生?

   从王国维对姜燮的评价来看,他做出了自己的阐述,即“言外之味,弦外之音”关键。对于一首诗而言,由于受到体裁和文字表达的限定,它本身所能够容纳的作者思想情感与文本营造的艺术空间就是有限的,但是“意境”的存在可以使其产生“言外之味,弦外之音”,也就是对这种空间的延伸,这种延伸不仅表现为场景侵染读者个性后的还原,很大程度上还是思想内蕴的丰富与延伸。因此读者在阅读文本之后,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形象,文本是静态的,但是意境可以使得画面具有流动感,让读者在对画面的想象中填补更多的空白,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词中只写到“红杏枝头”一个物象,但是接受者所浮现的画面可能有看花的人,花上纷飞的蝶,有枝头歌唱的鸟儿,这些物象一定大于单纯对红杏枝头的描绘,这便是意境“言外之味,弦外之音”下产生的效果,这像是一种读者阅读之后的“再创造”,这种“创造”受到读者自身客观环境与主观思想的影响,所以即使文本相同,“弦外之音”也会不尽相同,这也是“意境”的妙趣。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也是王国维所道明的两个“境界全出”的例子之一,另一个则是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其中,他重点圈画出“闹”和“弄”二字。“闹”字表现出红杏的繁多,一丛又一丛的红杏堆满枝头,她们叽叽喳喳、欢声笑闹的场面以一个动词运用拟人的方式,传达出了春意旺盛之时的热闹画面,不仅有声有色,还有着灵动之美,简单的一个字还能够引发人们的无限幻想,红杏的妖娆百态在人们的脑海里久而不散。张先之句截然相反,他所表现的是一种惜春的伤怀,“弄”和“破”字带着主动的意蕴,也是为着造境所需。二者运用通感的方式融合人类的感官,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意境美,这两句话正是为王国维所强调的“意境”做出了一个良好的解释:“意境”存在于丰富的内涵和外在的体验的相互融合里,其中动词增加了动态美感的呈现,所以最为直观。

   王国维《人间词话》提出了以“境界有无”作为根本的批评标准,并且不将意境的设置简单归为情景交融,而是加以更加复杂的评定,无论是从文本、作者自身,还是读者的感官、思维的创造性体验方面,他都做出了多重的考虑并进行论述,虽然《人间词话》的系统性不足,但是我们通过阅读观察还是能够从中进行体会,感受诗歌境界的创制呈现出的特点和妙处。

(一审责任编辑:周佳丽)

(二审责任编辑:杨镇瑕)

上一条:迷茫的反叛者 ——读《静静的顿河》有感

下一条: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读《雪国》有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