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 >> 在线文学旧栏目 >> 杂文 >> 正文

为赋新词强说愁

来源:文学院在线作者:16级 董琪
时间:2018-04-25 23:08:41点击: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因一事起,不觉有些感慨。也许还是年少,胸中总有些孤愤和不平,继而悲天悯人,哀叹人道。

    可你说春花春草,秋风秋水,哪一个不能泛起情感的涟漪,触动心灵敏感的神经。都说写文章须有情,情是文章的根和魂,但有谁规定,情必为愁和悲。春花绿草,莺歌燕舞,怎不能让人心情愉悦,就连皑皑白雪,天地萧索的季节,都可以让我们有“雪融化了是春天”的期待。

    许是这一切的和风美景,都抵不过鲁迅的那句“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因为悲剧更能够引人共鸣,更容易唤起情感的流露,更能配得上所谓疼痛的青春?曾有人跟我说过,回首我的学生时代,一切都太普通了,感觉自己没有青春,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大苦大难继而大彻大悟的人生,我的青春是不值得回忆的。

    这让我深思。身为芸芸众生中的我们,本就如平凡的芦苇。你想要过什么样的人生。敢问到底有几个人的青春是惊心动魄刻骨铭心的?少之又少。青春里经历的风浪,或者称之为疯狂,无非就是些小情小爱,小打小闹。无关痛痒,亦无独特之处。记得有次去听刘起林教授的讲座,他提出一个耐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当下的人很少可以写出惊世骇俗的伟大作品?原因之一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变了,我们的经历变了。安稳的生活让我们缺少惊心动魄的经历和敏锐的发现生活细节的能力。我们的人生都在不觉间过成了放凉了的白开水。平平淡淡,无色无味。时代使之然,这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共性。此时,我们的期期艾艾,在平淡如水的生活面前,在古人深邃浑厚的境界面前,无疑是班门弄斧,弄巧成拙。像是跳梁小丑一般,对镜梳妆,顾影自怜。

    年少的愁,在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老者面前太微不足道了。充满自怨自艾的文章,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就如同空气中缓缓飘落在书卷上的细小尘埃,要随意地用手拂去。或许在多年后,当岁月的风霜在我们脸上刻下斑驳的痕迹,洗尽铅华,我们也终于成为了佝偻在一角的迟暮老人,用浑浊的眼睛回望过去时,才会意识到年少的自己是多么的狂妄与可笑。为绞尽脑汁写出辞藻华丽充满深情的文章而沾沾自喜的自倨与孤傲,在真正的生离死别人生风浪面前太过渺小。

    当然,年少怎会没有愁,人生不会一直顺风顺水,我们总会经历情感的波涛和心灵的低谷。但苦痛是暂时的,因为人们对于痛苦的事总是趋向于忘记。但如果芝麻大小的事,透过我们敏感脆弱的神经,将其无限放大,继而开始怨天尤人,唉声叹气,将生活过成阴雨天,进而将这种情绪传染给其他人,这无疑是荒唐且幼稚的。这么做,仅仅是因为为赋新词,为吸引他人注意。更有甚者,将其作为炫耀的资本,抖抖华丽辞藻和细腻情感编制的羽毛,说,你看这是我疼痛的青春,这是我和你们不一样的人生。

    其实真正的愁,不是伤春悲秋,而是世事变幻黑白颠倒你却无力改变,真正的愁,不是顾影自怜,而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所有的人都离开了,唯独剩下你自己守着荒原的孤绝感。

    当你极力去抠唆青春轨迹里的疼痛记忆时,为什么不去静下心来听花开的声音;当你绞尽脑汁去为自己的经历幻想出引人共鸣的一笔时,为什么不乘着春光感受风的气息;当你发出“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的感慨时,为什么不拉住身后人的手,哪怕只是陌生人,也可以主动给他人送去温暖的关心。为什么一定是矫情的文字,为什么一定要苦痛深刻,为什么一定是小说里的生活才叫人生。我们活着的意义,难道就是为了追寻那一点点虚荣和伤痛的青春?美好的生活不值得过吗?

    你明明活在光里,却偏要逆光而行,追寻那似乎让你看起来无比伟岸的阴影,有什么意义呢?

                             (一审责任编辑:杨清萌)

(二审责任编辑:张瑶瑶)

上一条:地下通道

下一条:家乡的祭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