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人物 >> 正文

张义博:静守己心,隐于浮华

来源:作者:杨萌 刘诗琪 陈柳如
时间:2023-03-27 11:13:12点击:

张义博:静守己心,隐于浮华

人物简介:张义博:湖南师范大学2019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一班学生,中共党员第三届本科“世承班”学员曾任中文一班班长、九湘学社理事长,现任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秘书科学生助理。曾获国家奖学金、湖南师范大学一等综合奖学金、湖南师范大学第十届活动策划大赛一等奖、“三好学生”称号、“百优共青团员”称号、文学院“十佳社团干部”称号等荣誉。现已保研至中山大学古代文学专业。

(通讯员 杨萌 刘诗琪 陈柳如)在本次采访中,张义博展现了其潇洒随性,淡泊从容的处事风格,讲述了其坚守初心,寻找自我的真挚故事。“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张义博身上独有一份意气风发的少年之气,混杂着沉淀岁月后的,动人心魄。在历经千帆后,他始终热情激荡,肆意坚定地向前大步迈去。

始于随性

当被问到阅读历程时,张义博直言这是一个始于随性的探索旅程。在大学时期,张义博并没有将自己的阅读视野限制在纯文学领域,而是在历史、哲学、名人传记等领域也多有涉及正是在这种随性的阅读过程张义博逐渐发现和培养自己真正热爱的一些东西。他说到,“在大学,我们面临的是海量的知识世界和多元的人生选择因此我们要格外呵护我们对一件事物所产生的原发兴趣。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兴趣都是最大的动力。

因此,在张义博的眼中,学习方式因人而异,并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找到能在最大程度提升自己学习效率的学习方式。对于很多同学困恼的关于学习其他事平衡的问题,他认为,生活失衡来源于目标失焦和饱和式生活节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学生的附加值非常高,适当地给自己的大学生活“做减法”是非常必要和关键的,不应急于一时,过早将自己的大学生活排满,要趁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时光多读一些书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

“没有人生下来就知道接下来的路怎么走,很多看似无聊、难办的事加入了兴趣这一调味剂后就不是那么寡淡无味,整个过程也就水到渠成了。”让他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学期上吕双伟老师“唐宋文学”课上每节课所必有的背诗环节:“老实来说,我也蛮担心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最后背不出或者背串了,但当我在生活的某处角落中顿悟出诗歌新一层的含义和味道时,一种莫名的惊喜和甜蜜总会涌上我的心头,正是这种感觉让我逐步走向了古代文学研究的道路。

对于张义博来说,在他的保研道路上,兴趣同样居于不可替代的地位。“我总是认为,关于方法性的建议大家说的太多太多,说的都很全面到位,听起来反而给人一种千篇一律的感觉。真正被大家忽略的其实是兴趣的培养。而兴趣既来源于广泛和精细的阅读当中,又与阅读之后问题的提出和思想观点的交流碰撞密不可分。正是在对古代文体流变原发性问题的思考和与老师同学的交流讨论当中,我逐渐对古代文体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确定了中山大学的目标。可以说,兴趣是我整个保研过程的‘定海神针’。比起不断去丰富自己的履历,兴趣的培养保持对于我们每个大学生健康长远发展更为重要。

大学之大

真正将带入大学殿堂的是一门通识教育课程”张义博动情地描述道,“我刚进大学时也经历过迷茫和无措,直到第二学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选修到了罗常军老师开设的‘《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导读’这门课程,我把它形容为‘打开我大学之门的一门课程’。虽然从内容上来看是围绕着一本经典著作研读,但罗老师结合他在南洋理工大学访学经历以及对于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前景的思考向我们擘画出了一张理想大学生活的蓝图。尽管是在家里上网课,我当时也是听得热血澎湃,还顺便把老师开的其他两门通识课给听了。可以说,这门课不仅给了我眼界的提升和思想的洗礼,还在我当时尚未成熟的心灵中埋下了一颗追问大学意义的种子,我后来的一切都是由这颗种子所生发出来的。

正是出于这份通识教育的执念,张义博在大一暑假报名参加了在长沙举办的通识教育读书会。七月的长沙气候并不舒适,但张义博每天都收获满满。“短短的十五天中,我不仅收获到了多元的思维方式和更宽广的知识视野,还在与小伙伴们的交流之中体会到大学生活的多元色彩。大学,始终意味着无限可能、无限精彩与无限活力。每一个拐角处、每一位同路人,都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发现和幸运

俗话说,“岳麓山下好读书。”安静良好的学习氛围、师云集的教学环境确实给了这片土地下每位向学之士一方读书天地。但张义博始终认为,大学之大,不仅仅在于有大楼、大师,更在于有大情怀、大世界和大梦想“长久以来,我的心中也一直有个‘钱学森之问’,我是2019年入学的,一百年前,就在同一片土地下,一群相同年龄的人肆意挥洒自己的青春笔墨,以‘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壮志毅然组建了新民学会

故此,在谈到兴趣爱好时,张义博说:“我喜欢多出去走走,去倾听老一辈人的思想。”他始终与生活相拥,始终不减热忱。张义博在万千景象中,寻觅自我,感受自我,接纳自我。

正是在看遍世间万物后,他开始慢慢沉淀和打磨自己,不聒不噪,飘逸洒脱。他直言:“我身上最大的特质是同时具备理想的激情和现实的沉思。大一、大二的我非常理想化,那时我愿意尝试很多新东西。可现在我处于一种较为保守状态。思想上也存在转变,包括认识问题悲观化,思考问题更加长远化。”对于张义博来说,大学改变了他对人生的看法和观点,让他领悟到更多的人生哲理,给予他前所未有的人生体验。

对于管理经验分享,他提出,管理者要灵活变通,主动地思考问题。同时他还说到:“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要打开思路,尽量做到不麻烦别人。除此之外,管理者还应该要树立榜样,学会换位思考,做到把控全局和明细职责。”

这两位良师带给张义博的是难忘的经历,是丰富的知识,更是自我意志的觉醒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受此影响,张义博大学中有了独特的收获。他谈到,大学提升了他的眼界和思维。他在这四年中逐渐意识到,不能死读书和太过短视,应该多出去打交道,不可以局限自己的眼界……这些感悟让他受益至今,使他直面漫漫前路中的泥潭,从而走得愈加踏实,愈加坚定。

最后,在被问到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时,张义博说:“建议由四个词组成。首先要‘立志’,要拥有远大理想,多了解国情;其次是‘修身’,读书可采取202020法则(看书20分钟,休息20秒),同时要去除坏习惯,调养好身心;然后是‘基础’,刻苦打好基础,多读书多动笔;最后要‘创新’,要为了实而做,要有创新的魄力和勇气。”这是张义博对学弟学妹们的寄语,他真诚地期盼着每一位学子都可以在大学中开拓视野,充实自我,做到知足且坚定,温柔且上进。

心有热烈,自在如风。通过张义博的言语,可以发觉他追求自由的灵魂和斗志昂扬的抱负。他读懂了岁月,也读懂了自己,坦荡而真诚,温暖而坚韧,真正做到了知世俗而不世俗。

星光熠熠

“高一的时候,由于顽皮被罚而坐于垃圾桶旁边。在上历史课的时候,我深感丢脸,不肯抬头。那时历史老师走过来,和我四目相对。当时老师的眼睛里有疑惑、有惊讶,但更多的却是期许。在那段最黑暗的日子里,只有历史老师像对待正常人一样的对待我。”对于张义博来说,高中历史老师犹如一颗闪亮的耀星,在黑夜中指引他前进,给予他光亮和勇气。“学生信任老师,老师欣赏学生,这就是一种师生之间最好的一种状态。”张义博这样总结道。故此,张义博在谈论教育方法的时候,首先提出“教育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然后其谈到,“师范生以后面对的最直接的对手就是应试教育。因为应试教育只能教一些技巧,而这些技巧并不是根本。最根本的应该还是要发掘学生的个性。”

赤诚依旧,星光予人。张义博怀揣着滚烫的赤诚之心,踏在遍布鲜花的路上。四年时光,带走了他懵懂和青涩的模样,却带不走他眼眸的星辰,带不走他不渝的初心。他的这份浪漫与轻狂并存的少年之气,隐于浮华之中,沉淀风雨之后,传递着直击心灵的力量。

编辑:谭星瑶



上一条:杨心怡:心之所向 甘之如饴

下一条:刘星辰:青春应如繁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