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评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评论 >> 正文

北岛《回答》:孤勇的觉醒者

来源:作者:21级 张欢
时间:2023-10-28 21:00:19点击:

北岛是中国朦胧派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中有着深沉、冷峻、凝重的艺术风格,同时又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其代表作《回答》写于1976年的天安门事件中,表达了他对“文革”时期黑暗荒谬的社会现实的痛恨和挑战,引发了那个时代的青年人的深刻共鸣。本文尝试从沉默之答、质疑之答、反抗之答、未来之答四个方面来分析《回答》中表现出的处在新旧交替时代的孤勇的觉醒者形象,并试着分析总结《回答》有着强大感染力的原因。

一、沉默之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悖论式的警句广为人知,细细品味,这其中是道不尽的悲哀与残酷。从修辞上来看,这两句运用了隐喻和对比的手法。卑鄙成了通行证,高尚反而成了墓志铭,这是对那个黑暗、混乱、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时代的写照。这样的诗句,产生在一个畸形的时代,但又超越了时空,成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苦难历程的不朽总结。在卑鄙者当道的时代下,高尚者被迫害,不仅如此,卑鄙者还试图粉饰太平,就如诗句“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所说的一样,在看似红色热情和打到反动分子的高涨热潮和情绪之下,是无辜被害者的弯曲倒影。一切都被粉饰掉,一切声音都被吞没,一切人都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沉默。诗歌的开篇两句便是对黑暗压抑的时代之下人们沉默原因的回答。这两句已经隐隐透露出诗歌表现出的人物形象,这是一个在经历了这个时代之后,在黑暗时代尾声幡然醒悟,对于这个黑暗时代有了清醒认知的人。

二、质疑之答

没有怀疑,就不会感到现存的不合理,更不会产生对现实的反叛和矫正。在这首诗中,北岛代表一代人喊出了“我不相信”的觉醒心声。正是从这一代的怀疑出发,全国人民终于起来否定了一个荒谬的时代。

“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这两句的质疑也是相当隐晦,同时又将视野和空间扩大,拉到了全球,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叠加,增加诗歌历史厚重感。这也使得《回答》有别于传统政治抒情诗的直抒胸臆,肤浅的去演绎既定的主题概念。这可能也是它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一个原因。

“冰川纪过去了”,祖国在1949年进入一个新时代;但从50年代后期开始,新生的共和国的命运便是多灾多难,一连串的失误终于导致了文革期间“到处都是冰凌”的残酷现实。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发现了“好望角”,但社会主义的航船又被一伙政治野心家、阴谋家引入了“死海”。“到处都是冰凌”、“死海里千帆相竞”的意象,是对十年动乱、灾难丛生、满目疮痍、封闭僵化的中国现实的形象表现。这两句连续的反问道出了作者心中的质疑: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文革“时期已经过去,为何社会依然险恶丛生,矛盾重重?为何人们心中依然充满阴影?接下来,作者用更直接的抒情主体“我”来表达了他的质疑,他的不相信:“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了的声音: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相比于前面的隐喻和暗喻,这里的情感表达更直接,是作者正式宣判向黑暗社会告别,不相信被卑鄙者粉饰过的一切表象。一连串气势非凡的排比不仅彰显了清醒的思辨和否定怀疑精神,同时也以小见大,有浅入深,将具体的自然万物与模糊的理性情感完美结合,运用意象化、象征化手法,模糊勾勒,大胆想象,体现了诗歌的艺术价值。

三、反抗之答

北岛并不仅仅只停留在思想意识的觉醒上,他更要将质疑反抗黑暗社会付诸实践,于是一个满怀热血,一腔孤勇的“我”来了。“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纸”是“我”的武器,正如此诗的发表,记录着不可说的现实。“绳索”束缚着我的身躯,但我的灵魂和精神是自由的,是清醒的,是反抗的。“身影”代表着“我”毅然的决心,就像鲁迅《影的告别》中影的自述那样“我将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这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当仁不让的牺牲精神。也如后面写到的“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我”希望所有一切的苦难由“我”一人来承担,这是一个伟大的决定和行为,一个一腔热血的孤胆英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在绝望中抗争,他在探寻自己的使命和位置。他英勇地称自己是“第一千零一名挑战者”,这是他对自己个人位置的认定。他愿意为此饮下“所有苦水”,而得到一个“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峰顶”的机会。这是诗人对反抗的回答,也是一代人对反抗的回答。

四、未来之答

觉醒者姿态的质疑,孤勇者姿态的反抗之后是理性姿态的思考。北岛在《回答》中不仅审视了过去,还思考了未来,回答了未来会如何。“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传达了未来的对未来的企望。“五千年的象形文字”是诗人从历史中捕捉到了希望和转机,未来人民的眼睛像星斗缀满广阔、明净、没有遮拦的天空,正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在中华民族的千年历史中,苦难和黑暗一次又一次的降临,但是都未能将我们民族击倒。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窥见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再生力。最后一段是诗人对于未来的回答,体现了诗人的英雄主义救赎意识以及对美好未来、光明前程的无限向往。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看到了诗歌中一个孤勇的清醒者形象,看到了贯穿始终的理性批判精神和深沉的哲学思考。北岛用铮铮铁骨所铸造了《回答》这首诗歌,通过崭新的视角和深刻的哲学思维带领读者启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亦引发青年学生对未来抱负的思考和追问。在这首诗歌中人们能够感受到孤勇的觉醒和反抗思想,不仅有对现实的叩问,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审编辑:蒋鑫)

(二审编辑:袁媛)

上一条:你的黛眉

下一条:《呐喊》:一直在路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