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评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评论 >> 正文

爱情破裂的原因——探索女性解放的道路

来源:作者:21级 彭思源
时间:2023-04-09 12:49:50点击:

1925年,鲁迅先生创作了一篇以爱情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逝》,深刻思考了娜拉出走后的命运,反映五四时期追求解放的部分知识分子的命运。小说以主人公涓生的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了两位年轻人冲破封建势力的重重阻碍,追求婚姻自主,但不久爱情归于失败,以一“伤”一“逝”为结局的故事。

涓生和子君的爱情破裂,其所谋之解放而不成者,依我之见,原因有三:

其一,主观上涓生和子君的弱点。子君,是一位接受了“五四”时期个性解放思想的新女性。她“坦然如入无人之境”追求恋爱和婚姻自主,勇敢地反对封建势力的干涉、束缚。不理会他人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和涓生自由恋爱并建立起“小家庭”,但她却以得到爱情和家庭的建立作为爱情的终点。最终子君甘愿不再读书,不再思想,连“偶有议论的冲突和意思的误会”都不再拥有,沉迷在一遍遍温习旧有的甜蜜之中,安于小家庭主妇的角色,生活乃至人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做饭做菜喂鸡喂狗,逐渐沦为市井形象。子君做了追求婚姻自主的勇士,但依旧拘泥于封建家庭中妇女的身份,依旧是附属品。——这体现了子君思想解放的不完整性。

涓生,一个极其矛盾的角色。在思想上,他是一个崇尚自由、平等的知识青年。他与子君“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易卜生,谈泰戈尔,谈雪莱”,提起“骄傲和反抗”来对抗行人的目光。但在行动上,他怯弱、没有担当、无能,他将他们爱情的破裂归根于子君的变化,这是“怯者愤怒,抽刀向更弱者”的行为,——体现了涓生在社会重压下展现出来性格的自私、卑鄙。

其二,客观上经济的困窘。《伤逝》中以涓生的口吻不止一处提及到经济条件的不成熟。他们租用不像样的住处,失去工作导致生活陷入恐慌,雇佣不了女仆至使子君终日劳累……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里面说道:“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就要这较为切近的经济权,一面再想办法。”《幸福的家庭》中主人公从幻境中惊醒时,由此想到的将来也就是“五五二十五,九九八十一”演算劈柴价格的生存。涓生失去工作后,子君脸上开始出现了凄然的表情,发生了巨大变化;涓生也少了洒脱、轻松,整日忙碌地抄抄写写。心理学家马斯洛将生理需求作为人最基础的需求,没有物质的爱情不被保障的,不能保证生存基础的生活,无法长久的存在。故,子君和涓生爱情的破裂,最直接的客观原因在于经济上未能自主,困顿。

其三,社会大背景下封建思想的压迫。小说以涓生和子君争取个性解放和婚姻自主开始,却以爱情破裂的悲剧结局,表达了个人和社会的冲突——全社会的解放,是实现女性解放的必要条件。朱熹评《诗经氓》言“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也”。从今天看,这是传统士大夫对女性的偏见,实乃有失偏颇之言,但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观之,它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观点。于当时社会环境观之,所有人都在一间密不透风的“铁屋子”里,在“吃人”的封建礼教之下,《伤逝》的悲剧性结局就在情理之中了。

五四时期,爱情,婚姻,家庭,是鲁迅思考新型知识者的重要叙述线索。鲁迅在《离婚》描写了完全未觉醒现代意识的爱姑的反抗;在《伤逝》中,描写了开始觉醒现代意识的子君对旧家庭的反叛。——个体解放故然重要,但却是不够的。鲁迅曾言,娜拉出走之后只有两种结局,要么堕落,要么回来。爱姑最后低下了头,子君最后回到了家。故,女性解放,需谋得全社会之解放。

纵观全文,子君活在涓生的话语里,形象极度空洞;子君和涓生的爱情存在于世人的冷眼里,不被接受。爱情的破裂原因有三,从个人到社会,层层桎梏。由此观之,女性解放的道路,要从彻底的个人解放、个人意识的觉醒延伸到谋求拥有撼动封建礼教思想之力量,并以引起全社会之彻底解放为目标。


参考资料:

[1]卞明镜.《伤逝》爱情悲剧的多重解读[J].作家天地,2022(17):4-6.

[2]胡玉梅.《伤逝》中的女性困境及当代价值[J].青年文学家,2022(17):89-91.

[3]赵玉梅.《伤逝》与《玩偶之家》中关于女性“人格独立”之警醒[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2,35(06):86-88.

[4]唐红梅.爱情悲剧的制造者——小说《伤逝》涓生人物形象分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05):104-108.

(一审编辑:胡星如)

(二审编辑:龚诗涵)

上一条:慢船轻歌来入梦——梦境视点下的《再别康桥》

下一条:像一棵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