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王熙凤一生的判词,便从这句开始。古时,雌为凰,雄为凤。男女取名泾渭分明,稍有文化者都知晓其中关窍。更别说能写出像《红楼梦》这样的文学著作,作者绝不可能是不知其意,而只有可能是故意为之。
王熙凤,出身金陵王氏,四大家族之后,同时也是贾宝玉母亲王夫人的内侄女。书中说她:“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这里要注意,学名并非乳名,乃是旧称儿童入学时取的正式名字,以别于乳名。这可以说明,王熙凤小时候是上过学,识过字,读过书的。然而在书中后来的讲述中,凤姐却又说自己原是不识字的,这又是什么缘故?通读全书我们可以发现,凤姐自己说的不识字可能是一种自谦的说法,是相对于一众诗情画意的姐妹们来说,她并没有很深的学识,但凭借着多年掌家,和贾家婆子们打机锋但经验下来,对日常的礼仪往来是没有问题的。但她明显对于获得学识方面是不太热心的,这可以体现在她培养了一个识文断字的小厮——彩明来帮助她钉造簿册,念花名册等等事宜。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王熙凤有文化,但文化水平不高。她的一些巧妙言论多源于多年掌家的经验,是一些市井俗语。
而这样的凤姐,却是在一众才女中脱颖而出,是曹公笔下最富有特色的人物之一。其出场便是不凡,在一群低眉顺眼、循规蹈矩的妯娌仆从之间,穿着艳丽,即使迟到也无惧大笑着,如神仙妃子般缓步走来。“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如一团火焰般直接使贾家沉静的画面生动起来。她的三言两语,便体现了自己管家的地位之尊贵,又在和初来者黛玉拉近关系的同时讨好了贾母。云山不漏,给读者也留下了一个爽朗、明艳的形象。这样一位风流人物,掌握贾家大权,沟通上下往来,也会被认为是理所应该的。所以我们在后来看到凤姐的爱财、狠辣、善妒、好大喜功之时,也只是哀叹其性格生来如此,仍是以其积极面、闪光点作为评价的主要参考。
在书本的前半段,凤姐在贾家可谓是如鱼得水,春风得意,手掌荣国府管家大权,谁看到都要尊称一声:“琏二奶奶”。待到秦可卿死后,受贾珍所托,全程管理宁国府上下丧葬事宜。每日早上去宁国府点卯,那架势,与古代皇帝上朝也不差什么。掌管宁国府这段时间,是王熙凤权势最大,最得意的时候。得势后,她愈发骄纵,玩弄人心。设相思局害死贾瑞,在铁槛寺弄权强拆姻缘,在丈夫贾琏偷情时毫不畏惧,直接冲到老太太面前告状,间接导致了鲍二家老婆的死亡。这里要提一下,在现代我们提倡一夫一妻制,偷情之类的事情是违背公序良俗的。然而在古代,女子地位低下,尤其是这样的大家族,男子一妻多妾是正常的,甚至文人间以此为乐。而这些人的妻子往往忍气吞声,甚至有时候还要主动帮丈夫寻觅、安顿小妾。此处可以参照替贾赦说服鸳鸯的邢夫人。而与之相对,直接闹大的王熙凤就显得与封建礼教格格不入了。即便如此,她依旧我行我素,放高利贷,依仗贾家权势欺负弱小。对于一个妇道人家而言,王熙凤的所作所为已经远超出了她的分内之事。
我们要明白,这是《红楼梦》,不是现在的网络小说,女主角个个神通广大,神机妙算。这是在封建大背景下的小说,是有理有据但仍旧有着局限旧视角的古代章回体小说名著。而作为这样小说里的众多角色中的一个,凤姐能有如此的性格、思维,是十分难得的。几乎所有古代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角色都未免被带上男性视角上的审视、评判。也就是说,即使在描写女性,也是从男性角度去理解,去描绘他们想象中的女性。而《红楼梦》中的女性,是有自己独立人格的,她们的所思所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王熙凤,就是其中最为出彩的角色之一。
她有身为封建时代残留的刻板印象,又擅权、嫉妒、视外界的人命如草芥。但在曹公的笔下,我们仍可以看到,他对这个人物仍是叹息、怜爱的。她的重情重义,对贾家的真实付出都是可以看到的。作者的字字血泪,并不是为了批判,或是向我们诉说什么道理。而是通过真实到痛心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纸上繁华、大厦将倾的家族崩猝下一捧捧哀叹和血泪罢了。
(一审编辑:蒋铭洋)
(二审编辑:赵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