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之思,广远而深,今选其一隅而论之。
《学记》强调师道尊严,这首先是建立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上的,任何文章、观念都有其时代局限性,我们要认清这一点。当今时代,人们看似不仅仅尊师,教师这一行业甚至近乎被“神化”了。
记得之前听广播播报过一则新闻,是关于一个女教师扒门阻高铁的,当时我就觉得有点奇怪,因为该节目在播报其他事件是这样播报的——“某市民因为醉驾……”,“今天,某某市的市民……”,而这一则新闻则加上了她的职业名称来播报,我不知道是不是新闻撰稿人有意为之,但这至少说明了在新闻撰稿人看来,教师犯错和其他职业的人犯错是不一样的。这是我上高中时在广播上听到的,而现在用微博看新闻,能看到更多网友对教师的评价也是过于神化,其中也包含不乏恶意的神化、道德绑架,这里就不必多举例子了。
而在这一点上,我国对教师的大体认识和西方大不相同,西方近代以来的教育思想多提倡师生的平等关系、朋友关系。没错,教师的确需要职业道德,但是每一行每一业都需要职业道德,不能随随便便就给教师贴上类似与“圣人”的标签,而现在我了解到,国人对教师行业的“神化”,“圣化”是有历史渊源的——“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想想看,古代的天子都如此敬重教师,《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现代人对教师的神化也就理所当然了。
尽管当今存在对教师“圣化”,“神化”的现象,但是对教师行业的尊敬程度却大不如古代。《学记》中学生对教师的敬重程度可以达到这样:“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似乎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当教师存在普通人的错误时,人们会说:“你是老师,你就不能犯这样的错误”;当学生的对接联系老师上台拳打脚踢时,人们会说:“你是老师,这种小事还不能容忍学生?”这说明社会对教师的认知是有选择性的?
对于这个问题,《半月谈内部版》有一句评论我觉得写得很好:人们往往关注教育界“发生了什么”,却甚少去注意教育界“没有发生什么”。这或许不是认知的选择性,而是认知的缺失性?
举几个例子吧,还是《半月谈内部版》的这片文章——
在家长面前学校还是怂的。”江苏一名小学教师告诉记者,有一位同事因为布置的作业大半学生没做,便让没做的学生在教室后面罚站了一节课,接着家长就到学校闹事,最后同事在全校大会上做了检讨。
南昌市二十八中语文老师罗田田坦言:
“如果老师惩戒学生要冒职业危险,那我犯不着。”老师选择明哲保身,因为一旦发生师生冲突,“错”的一定是老师。
《学记》有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教师的尊严究竟何去何从,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教师行业需要思考的,也是整个社会需要思考的。而这个问题,我想也不仅仅要从道德方面思考,因为道德的评判标准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毕竟我们是法制社会,那么法律是不是也要给人们的行为多一点约束呢?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保障教师的权利,同时,这也是对学生、对社会的一份承诺书。
(一审编辑:姚俊颖)
(二审编辑:于一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