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文学 >> 散文 >> 正文

一部葬送三个时代的悲剧

来源:作者:22级 邹佳冰
时间:2024-08-10 14:15:50点击:

摘要《茶馆》是新中国戏剧文学的经典作品,被称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它以极富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茶馆为透视窗口,将时代变迁和社会百态浓缩在一部三幕剧中。其三幕剧分别以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十多年后的北洋政府时期和抗日战争结束后的国民政府时期为背景,虽然说是三个时代,但在本质上都是黑暗当道,旧的社会已经无可救药,新的社会正呼之欲出。本文将透过茶馆所展现的风俗画面从人物悲剧、社会悲剧和文化悲剧三个方面分析《茶馆》的悲剧性色彩。

关键词茶馆;悲剧;老舍

悲剧是指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茶馆》其中的悲剧意蕴不同于古希腊经典的命运悲剧,没有其反抗人生的崇高悲剧精神,也无我国经典悲剧常见的戏剧化冲突【1】,更没有像小说悲剧的中心故事情节,它仅仅凭借三教九流、各色各样人的出场自然而然地推动场景,通过茶馆这个小型社会透视中国庞大复杂的社会现状,以三幕展现三个时代的中国面貌,揭示了现代中国的历史本质。无论处在哪种政治形态之下,正义得不到伸张,国民被坏人玩弄于手掌,社会被黑暗笼罩,一幕幕悲剧在悄无声息地上演。

一、人物悲剧--付出无果

《茶馆》的人物设置颇具匠心,全剧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五十多个,众多人物可以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和无关紧要的人物三类,他们大多数都是处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无力改变自己的生存困境,即便是生活品质较高的茶馆老板、兴办实业的资本家、吃皇粮的旗人等最后也无力改变沦为封建制度牺牲品的悲剧命运,以王利发和常四爷为例:

裕泰掌柜王利发是《茶馆》中贯穿全剧的人物,是一个做了一辈子墙头草的悲剧人物。他的悲剧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他一辈子都在迎合别人而失去了自己,另一方面为了挤进时代潮流一直在改革但最后也没能扭转茶馆消亡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社会旧中国小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为了裕泰茶馆多点油水钱,他点头哈腰,“做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2】,为了生存经营,他不得不变得精明能干,见风使舵,但最终还是败在了满清封建势力之下,走上上吊自尽的道路。其实王利发也只是一个勤勤恳恳的打工人,只是一个想努力生活苦苦挣扎的被奴役的人物。

常四爷是裕泰茶馆的老主顾,他不同于其他旗人,虽说在满清时期吃着皇粮,但是他不满清王朝的腐败统治,期望国家不受洋人欺侮。他的悲剧在于理想无法实现,凭一己之力在这个吃人的社会救国无异于空想。他与掌柜王利发不同,从来不做点头哈腰的事,性格刚烈耿直,敢做敢当,在剧尾他悲愤地说:“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看,遇见出殡的,我就捡几张纸钱。没有寿衣,没有棺材,我只好给自己预备下点纸钱吧”【3】,这个黑暗的社会将理想磨灭,将努力生存的小人物抛弃,任何付出都毫无无结果,最后把生活的苦水倒在弱小的人身上。

二、社会悲剧--正义缺席

三个时代的更迭没有将社会的混乱不公带走,没有将政府的残暴专制带走,没有将坏人的横行猖獗带走,更没有将社会的悲剧带走。在这样的生存环境里,好人没有好报,坏人跋扈乱行,善良的努力没有结果,正义的光辉始终缺席,《茶馆》通过茶馆的消亡,人物的悲剧命运进而展现了整个社会的悲剧。

在这个社会里,妇女儿童成为了交换的商品,卖儿卖女的社会悲剧不断上演。在第一幕里康六为了生存将十五六岁的姑娘用十两银子就卖了出去,这是冷漠无情的,然而这仅仅是这个黑暗社会里的一个小角落,女性由于思想上的局限性,在身份上一直处于依附男性的地位,还有无数位女性在风雨飘摇的社会上“流浪”。好人在共同阐述和控诉他们正在经历的时代,但无法改变现实;坏人在那个时代如鱼得水,并且一代接一代,生生不息,“小宋恩子和小吴祥子世袭了父辈特务的职业;小唐铁嘴世袭了唐铁嘴相面的营生,做起了“天师”;小刘麻子继承了刘麻子拐卖妇女的恶习,有过之而无不及,开娼院,最终兼并了“裕泰茶馆”……中国人民在将陋习和苦难一代代地沿袭。”【4】,这是社会悲剧最可怕的地方,悲剧一直在延续没有终止,它会泯灭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良知,因此葬送了三个时代。

三、文化悲剧--制度腐朽

社会制度的黑暗与腐朽造成的悲剧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国民人格的塑造,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国民劣根性一直存在。在《茶馆》中国民的羸弱彻底暴露,我们民族封闭落后,国民愚昧守旧、狭隘自私,满清封建势力代表庞太监和刘麻子,他们毁了康顺子一生的幸福;老式特务,宋恩子、吴祥子等人对上毕恭毕敬对下为虎作伥,越是无能的人越是喜欢欺负弱小。在《茶馆》中有两位客人起了冲突,一方骂道:“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另一方却说:“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这生动地展示了国民的劣根所在,只会欺负弱小,在互相撕扯中不断将身边的人踩进更深的泥潭,就像韩少功《爸爸爸》里面丙崽无用时天天欺负他,丙崽在他们看来有价值时就尊称为“丙大爷”。

四、结语

正如曹禺所说:“《茶馆》是一个无可奈何的悲剧。在那种年代,坏人嚣张,好人只有死路。而那些想拯救中国,又终无前途的人,他们的悲剧是没有看到真理的悲哀。”因为制度的腐朽,国民的愚昧,政府的压榨,将三个时代笼罩在巨大的悲剧之中。在悲剧过后,我们应该反思其中的文化内涵,为了不再陷入生存困境的循环,正义不能缺席,善良应该被社会照亮。

参考文献

【1】马晓君.论老舍《茶馆》之悲剧呈现方式[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3):20-21.

【2】【3】老舍,老舍文集[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4】张祥明.也谈老舍《茶馆》的悲剧效果[J].群文天地,2011(07):99-100.

(一审编辑:刘欣怡)

(二审编辑:何佳旋)

上一条:荒诞与变形生存困境下的人性异化分析

下一条:从《死亡诗社》看教育的涅槃新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