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文学 >> 散文 >> 正文

《青春之歌》:一首跨越世纪的成长赞歌

来源:作者:22级 邹佳冰
时间:2023-11-21 22:08:56点击:

青春是攒动的人流,信仰的力量一旦凝聚,那么他们便会成长壮大,就如那句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品《青春之歌》原名又为《烧不尽的野火》,这其中就蕴含了成长的道路是不可阻挡的这一层含义。作家刘岛生也曾将《青春之歌》定义为“描述革命知识分子的成长道路”的作品,跨越世纪,超越时空我们仍在从《青春之歌》字里行间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可见“成长”一词是解读这部小说的重要维度之一,那么这其中的成长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大概可以先从《青春之歌》的主题作为切入点。有人将这部小说解读为“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传奇故事”,也有人说《青春之歌》其实存在双主题“一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寻找革命;一是一个罗曼蒂克的女人寻找英雄般的生活”,综上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革命”、“恋爱”以及“女性”这三个主题,我想作品成长性的解读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出发,一是小知识分子到共产主义革命战士的成长;二是女主人公与三位男性恋爱史的成长;三是现代女性从五四时期娜拉出走后地位的成长,最后《青春之歌》这部作品的创作和流传本身也是一种成长。

革命蜕变:坚守信仰,脉脉相承

点点繁星,如炬闪耀,革命的烈火终将不熄。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以林道静为代表的一群小知识分子走出家庭投入时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每一次革命的经历,对于置身于中国大地的千千万万个林道静来说,都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成长。

以主人公林道静为代表,从卢嘉川引导林道静接受革命启蒙教育开始,就打开了一扇新世纪的大门,她找到了自己心中那群志同道合的同志。接着在李孟瑜(江华的化名)的教育与帮助下制止了地主殴打农民并且参加了党领导的麦收斗争,坚定了林道静成为一名自觉革命者的信心,但此时的林道静仍然是软弱且禁不住现实拷打的。对她来说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是被捕入狱后历经精神与肉体的摧残,但是遇到了林红。在林红讲述自身经历后林道静受到鼓舞,是林红告诉她“要活下去与敌人斗争,直到最后一息”。在历经种种严峻的考验后,朋友的不理解,同伴的背叛与挑唆,敌人的抓捕与拷打;在看透黑白分明的旧世道后,地主的冷漠无情,租界的洋人奢华,贫民的赤骨空洞,林道静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无产阶级战士,勇敢地走到了革命最前线,在不平的封建桎梏下撕裂-冲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革命道路,找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与归属感。

“无穷尽的人流,鲜明夺目的旗帜,嘶哑而又悲壮的口号,迷续沸腾在古老的故都街头和上空,雄健的步伐也继续在不停地前进--不停地前进......”,革命的成长意义就如《青春之歌》的结尾一般,无止无休,永远是向前的。

恋爱观念: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三个男人,三段故事,三段成长。在林道静第一次出走逃离家庭,她遇到了第一段爱情——救她于绝望的余永泽。余永泽带给她的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生活重拾希望。他在海边救赎了林道静的肉体,畅谈风花雪月的文学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林道静心中打造了一个“骑士兼诗人的超人的风度”。但是立场格局不匹配的人注定走不到一起,一个想要”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安稳日子,一个慨叹“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安稳的书桌”。在《青春之歌》原文中林道静心里独白写到“他原来是个自私的、平庸的、只注重琐碎生活的男子。呵,命运!命运又把她推到怎样一个绝路上了呵!”林道静意识到这是逃离了家庭的牢笼又陷入了另一种提线木偶般的套板生活之中,所以最后分道扬镳。

林道静的第二次出走走向革命,她遇到了第二段爱情——引领她步入正轨的卢嘉川。卢嘉川带给她的是信仰的启蒙,对生活充满斗志。我想,卢嘉川救赎的是林道静的灵魂——蠢蠢欲动、想要摩拳擦掌展示自我价值的灵魂。正是在他的指引下,林道静开始真正接触革命启蒙教育,可以说他是林道静走上革命的重要转折点,也是林道静步入这个圈子结识先进党员的中介。林道静敬仰他,在心底里默默仰慕他,小心翼翼地藏着这份不应该属于那个革命时代的情感。

林道静的第三段爱情,既是她自身疑惑过仔细思考过,也是历来备受读者争议的一段爱情——与她并肩战斗的江华。江华带给她的是实践的成熟,真正成为一名无产阶级战士。江华是林道静革命道路的拯救者,卢嘉川带给她的只是理论化的马克思主义,而江华带给她的是中国化的经过实践检验的马克思主义,在林道静得知卢嘉川去世的噩耗,他成为卢嘉川的“替身”,想要互相治愈扶持彼此,共同战斗。

女性地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林道静是五四时期娜拉出走的一个典型代表,她不屈服于三纲五常,不臣服于男尊女卑;她不愿做任男人摆布的花瓶,不愿当为家庭牟利的棋子;她是愿意剔除自己身上小资产阶级黑骨头的刚强少女,她也是在罪恶统治下划破黎明展翅高飞的海燕。在与余永泽的交谈信中,她提笔写到“永泽,我憎恶这个万恶的社会,我要撕碎它!可是我像蜘蛛网上的小虫,却怎么也摆脱不了这灰色可怕的包围。......家庭压迫我,我逃到社会;可是社会和家庭一样,依然到处发着腐朽霉烂的臭味,黑漆一团。”在早期的少女笔下就已经看透了这烂坏的社会,可怜的是能看到这些的只有少之又少的女性,她们已经习惯了包办婚姻,接受了女性就该相夫教子不该读书的谬论;讽刺的是那些阔绰的资本家,满肚子仁义道德的家主,他们还没有一个女子勇敢,他们看到了杀戮事不关己,看到了统治者谄媚圆滑,他们要抹杀事实,要掩盖丑恶,要当帮凶残害自己的同胞,装睡的他们永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从逃离父权,到逃离传统的男性意识,再到追求自己的理想价值,这每一步都是林道静成长的痕迹,也是她争取女性地位的突破。林伯唐视她为交易面子与金钱的筹码,余永泽视她为操劳持家的妇女,只有林道静努力寻找自己,不甘成为任何人的附庸,不甘冷眼看世态炎凉,做着一些他们所谓男子才能做的事情,追求自己的女性地位与幸福。

杨沫在《青春之歌》发行遭遇问题时笃信鲁迅的名言:“从喷泉中流出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的是血”,就是这样一部血泪凝聚的晶石,无论在哪个时间阶段都能带给人向上的力量,即使作品本身的创作是一种《子夜》模式,力求让读者看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史诗”,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去掉这层滤镜,从主人公林道静身上,看到了女性地位的成长,看到了她在爱情追求上的成长,看到了她在革命道路上的成长。

(一审编辑:曾锦祥)

(二审编辑:刘瑶平)

上一条:试析《棋王》中的寻根意识

下一条:守住传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