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文学 >> 散文 >> 正文

走近北岛

来源:作者:21级 贺乐源
时间:2023-10-21 16:35:22点击:

最早接触到的北岛的文字是《波兰来客》: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碎的声音。起初还不知道作者是谁,只是被杯子相碰时的清脆与寥落吸引,被深夜梦碎时的清醒与现实折服。后来啊,读到了一些北岛的作品,看到了他的梦、文学与爱情,看到了他内心的孤冷与生生不息。

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北岛经历了信仰的失落,与是落后的怀疑、否定、批判与迷茫。这一时期的北岛,所写的诗歌是冷峻的、是充满战斗力的。那首著名的《回答》开篇便揭露了时代的真相“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可尽管如此,诗人仍旧是反抗与叛逆的,他向世界宣誓“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这世界脚下一千名的挑战者排列着,像中国的长城盘踞弯曲,第一千零一名,是长城继续延伸着的生命。长城保护着领土,挑战者动摇着世界的秩序,捍卫着自己的信仰。“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诗人相信,当所有挑战者以热血融化了冰雪后,当一腔孤勇与激情注入了滚滚历史长河中后,会出现闪闪的星斗,与未来人们的眼睛共同闪烁。

《回答》中喊出的是一首战歌,是一位勇士与世界对抗的倔强与孤傲。而“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一切》)里所展现的,则是爆发后的沉寂,是鲁迅“呐喊”后的“彷徨”,是面对无物之阵时的无奈与寂寥。一切都成了虚无,哪怕是最激烈的抗争,也有战火熄灭的时刻,当风将残留的硝烟吹散时,一切恢复成宁静,一切都成了冗长的回声。诗人仍旧是冷峻的,但在这冷峻中,又让我感觉到了一丝凄迷。

北岛是一位战斗者,同时也是一位流浪者。旅居国外近二十年的诗人,以文字筑造出来的诗句里,涌动着对故乡欲说还休的牵挂。《乡音》中他写下“我对着镜子说中文/一个公园有自己的冬天/我放上音乐/冬天没有苍蝇/我悠闲地煮着咖啡/苍蝇不懂得什么是祖国/我加了点儿糖/祖国是一种乡音/我在电话线的另一端/听见了我的恐惧/于是我们迷上了深渊”。语言是根植在人灵魂深处的牵挂,电话线的另一端传来的是熟悉的声音吗?它是否唤起了因羁旅而尘封的记忆呢。为什么会听见恐惧,为什么迷上深渊。因为故乡是永远也回不去的地方吗?《远景》中他写下“海鸥,尖叫的梦/抗拒着信仰的天空/当草变成牛奶/风失去细节/若风是乡愁/道路就是其言说/在道路尽头/一只历史的走狗/装扮成夜/正向我逼近/夜的背后/有无边的粮食/伤心的爱人”,我琢磨不透诗人的情绪,感觉字词间蕴含着复杂又缠绵的深意,思绪千回百转,最后化作了失去细节的风,吹散了关于家乡的具体记忆。在历史浓厚的夜色中,藏着家乡的粮食,留着模糊的爱人身影。我想诗人会是遗憾且落寞的。

除了战斗与流浪,撇开冷峻与孤傲,其实我更容易被北岛笔下的生活所吸引。那是《无题》中的“日子和楼梯不动/我们上下奔跑”,是《日子》中的“用抽屉锁住自己的秘密/在喜爱的书上留下批语/信投进邮箱 默默地站一会儿/风中打量着行人 毫无顾忌”,是《这一天》中的“风熟知爱情/夏日闪烁着皇家的颜色/钓鱼人孤独地测量/大地的伤口/敲响的钟在膨胀/午后的漫步者/请加入这岁月的含义”、“我凌晨三时打开罐头/让那些鱼大放光明”。尽管北岛诗中的意象更加丰富,语词更加复杂,但会让我联想到顾城的“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似乎不太相关,但两者都给了我关于时间流逝与留驻、人间烟火和存在的实感。想来,北岛也是细腻的、是对生活本身怀有情感的。

通过诗歌触摸北岛、走近北岛,我发现他不仅仅是在深夜饮酒碰杯时,唏嘘着梦碎的文艺青年,他是时代中冷峻的战斗者,是漂泊中深情的流浪者,亦是生活中细腻的观察者。他是丰富的,是鲜活的,是不被世俗定义的。

(一审编辑:张艺涵)

(二审编辑:江瑾慧)

上一条:抬头,世间不止一亩三分地

下一条:我是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