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文学 >> 散文 >> 正文

记忆的回归线

来源:作者:19级 刘小玉
时间:2021-04-05 12:25:52点击:

我们从来质疑时间,可是我们对时间的流逝无能为力。时间里埋藏着太多太多的记忆,那些记忆或大喜或大悲,悲喜交织、甘苦并存。对于令自己痛苦不堪,身心俱疲的记忆,我们总是想将其遗忘、删除,以此达到自我宽慰意义上的所谓“自由、释怀”,可是,我们极力想要忘却的东西,难道真的可以如愿吗?这也许只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逃避罢了,真正痛苦的记忆早已在心里根深蒂固、无法抹去,即使逃避了记忆的魔爪,也逃不出现实的阴影。

在自序中,余华如是写道:“因为当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未来时,就会珍惜自己选择过去的权利。回忆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可以重新选择,可以将那些毫无关联的往事重新组合起来,从而获得全新的过去,而且还可以不断的更换自己的组合,以求获得不一样的经历。”记忆的创伤与苦痛不能靠着逃避去避免,真正能够治愈创伤的,恰恰是记忆本身。当我们不断的回忆过去,反思过去的时候,我们会对过去的苦难有着更加深刻合理性的认识,同时在一遍又一遍地再次经历记忆中的苦难的时候,这个苦难本身便会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了,而不是独立于自身成长之外的、游离于记忆的附属品。

故事中的孙光林便是一个不断地和回忆过去并将其重新拼凑组合,以此来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他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冷待,这其中不但有他自己所亲身经历的不堪和痛苦,也有他见证过的旁人的不幸的命运。可以说,《在细雨中呼喊》这本书似乎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以“南门”一章开篇,又以“回到南门”一篇结尾,南门是出生之地,是成长之地,是一切故事的开端和渊源的起始;南门也同样是心中的皈依所在,是一生的牵绊,斩不断的乡思,即使故乡的记忆也许并不美好,但是因为它是故乡,光是这两个字就有着它独特的意义,它有的,是化不开的千丝万缕的思念。恰恰是凭着这一份对南门的执着和因在骨子里的难以忘怀的记忆,才有了孙光林对自己一路走来的记忆的全新讲述。

对于孙光林来说,五年后从孙荡回到南门时,他就像是一个被全世界抛弃、孤立的一个存在,或许不仅仅是因为他和祖父双双出现在家门口时偶发的大火的缘故才导致的他与父母兄弟之间的疏远和愈渐加深的那一层隔膜,更深层的原因应该是时间对感情的淡化,造成亲人间的陌生和冷漠。被亲人的恶意所中伤的孙光林孤立无援,被迫站在被指责的中心,遭受着来自各方的侮辱和嘲讽。也正是因为这种现实的落寞和窒息感,令一个小小的孩子就此变得不复从前的活泼天真,转而承载着不属于他这个年龄阶段所应有的沉重和沧桑,他是敏感的、自卑的,这种自卑感同时又在周遭人甚至是自己的亲人的冷眼以待之下被无形地强化,他便只能独自一人长久地去回忆中寻找安慰,去怀念在孙荡的美好童年和欢欣往事,虽然其中也不免夹杂着数不清道不明的忧伤,但是他依然执拗地心甘情愿在回忆里做一个风尘仆仆的旅人。

诚然,美好的经历值得我们不断地去回忆、品味,从而让自己不管走了多远的路,在疲惫不堪颓丧失落之时能够在往回看时,得到一份慰藉和精神上的甜蜜和丰腴。那么,苦难和悲伤的记忆对于我们而言究竟有什么用处呢?我们在一遍又一遍的回忆生命中的那些悲剧和不堪时所得到的难道就只是单纯的对苦难的再次咀嚼,让自己重又陷入回忆的痛苦磨难之中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们不惧怕悲伤,我们带着悲伤一起玩儿”,反复咀嚼生命中的悲苦和命运的不如意之处的意义在于体会那些隐藏在背后的东西,也让自己明白那些坎坷已然逝去,没有杀死我们的必将使我们更加强大,当我们拥有了能够直面悲伤的勇气,我们也就真正逃离了悲伤。

(一审编辑:哈玉静)

(二审编辑:马琳杰)

上一条:日长如小年

下一条:浅析《哈姆莱特》中的性别美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