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文学 >> 散文 >> 正文

日长如小年

来源:作者:20级 朱怡
时间:2021-04-05 12:28:24点击:

走进茶馆,窗外浮着桃色的微尘,在冬日里这样滚滚袭来,让我一时酣然。

茶屋朴素,茶具典雅,茶人清质,俯身入屋,背后珠帘微动,悠扬的江南小调低徊而出,像极了采桑女的渔歌,细柔绵长,娇嗔无限,颇增几分妙趣!《乐本》中有一句:"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俗音袅袅,不过风花雪月,只可作消遣罢了,俯仰天地之间,咏叹万物之隙,只有这样一首高山流水之殇,吟诵得出弹琴者内心的自洽,流淌得了品琴者内心的自性。琴声,琴人,琴器,步步推之,才得见芳华,如今造琴的学问大抵式微,缺少了内心的净化与自衡,市面上不过一些为蝇头小利而奔波的商贩,鲜少再有真正的制琴师。古人造琴,看中琴的本色,讲究心灵的自净,需窗明几净、焚香左右,以为精心之备,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摒除浮躁,戒去焦虑,弹出一个柔中带刚,刚中化柔的绝妙佳境。古人造艺,高雅通透,琴弦需用熟丝而染,添朱红以点缀,琴底自需备舒朗空穴,以化成棉柔之音。如此如此,方可达一唱三叹之效。而今人没了古人的闲情雅致,大多造琴只为牟利。呜呼!人琴渺然,世事躁然,往昔再难回首,旧人旧事,旧情旧性,逝去的值得惋惜,将至的无尽绵延。轻拨细捻,琴声缓缓而奏,凌凌的妙音背后,又流淌着多少人的悲伤呢?

正在恍惚间,器具已悄然备上,便先着手温具。和暖的水淋下,轻拭白瓷的壁瑕,滋出一卷蒙尘,这便是第一味茶香了;掀开荼白盖碗,置茶、备叶,清友杂绿,与瓷上白鹤相映成趣,缱绻起温韵热气,这是第二味茶香;冲泡一壶,余甘先起,酸涩泛浮而出,流淌着浑浊的豆绿色,这是第三味茶香;茶煮尽,八分已满,循凤凰点头三望的旧法,静蓄热气,这是第四味茶香;品茗,听曲,窗外栖霞正好,像极了斑斑胭脂。笑而不语,我沉下头去,细呡,慢撮,涩中裹甘甜,甘中携辛辣,直至甘味回环悠游,满口流绕。妙哉!妙哉!好一口五味茶香!昔日怡红公子品“千红一窟”,方才延展出红楼儿女的情愁。而今时今地,有如此好茶待我,纵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我也不枉来这人世走一遭!

品茗自有自的佳趣,却能从茶香中渗透出一韵渺然。英国人也爱茶茶碟轻轻一碰便溢出“The mere chink of cups and saucers tunes the mind to happy repose ”细细咀嚼中国茶同英国茶各有不同的文章自古以来国人的茶品的更多是澄澈的精神高傲的灵魂而不单单是茶的香与味苦的是茶也是饮者的内心杂念贪欲太多才会苦涩不堪为世事所缚但当这份苦意滋浸全身通达至本原饮者恰能洗去浮华万千自适其性重新炼出一味甘甜国人素爱以茶待人茶色寡淡茶味苦素带着一丝悲怆与感伤本不该是礼仪之邦的待客之道但恰恰是那么一味苦一抹素穿透了一切声色犬马于无声中不断警醒人们自节自律同时衬托出一份炎黄子孙拔节向上的精神除了华夏民族四海之内九州之间哪一个民族能将这样一种谦虚自省的精神一以贯之呢

走出茶馆街灯微茫氤氲着江南迷蒙的晓寒让人恍然不知下一杯茶在等待着谁家的故事

(一审编辑:许梦瑶)

(二审编辑:刘小玉)


上一条:传承烈士志,永怀爱国情

下一条:记忆的回归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