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文学 >> 散文 >> 正文

苦瓜:民族的象征——评余光中的《白玉苦瓜》

来源:作者:18级 唐婷婷
时间:2021-03-29 14:32:07点击:


提起余光中,最著名的可谓是传颂海峡两岸的《乡愁》。一湾小小的海峡,牵动着无数的赤子之心。但是最令我动容的是他写的《白玉苦瓜》,同名诗集封面白底,浅绿描摹的苦瓜浮于海峡两岸之上,既直观显现诗集的名字,亦暗含乡愁之底蕴。而白玉苦瓜本身却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件展品,诗人看见了这件古代文物,白玉雕琢成的苦瓜,于是触发灵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写下了这首《白玉苦瓜》。当时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台湾诗坛轰动,被誉为“不朽的盛事”。

《白玉苦瓜》表面上是咏叹了一件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白玉雕琢的苦瓜,实则集咏物、抒情、言志于一体。这种咏叹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咏叹。而是一种既属于哲理范畴又属于史诗范畴的咏叹。“白玉苦瓜”这件被奉为国宝的珍贵文物已不是单纯的物质艺术珍品,而是升华为民族命运的象征和民族文化的标志。

诗的第一节极写苦瓜的晶莹剔透,饱满圆润,它已经历过千年的酣睡,它从从容容、自自在在地成熟,都显示出它不再涩苦。而这样美丽饱满的苦瓜,诗人说它像吸吮了“古中国喂了又喂的乳浆”,说明白玉苦瓜是由古中国的乳汁一口一口喂养、精心培育而成的。正因为苦瓜的根深深扎在民族的土壤里,才能成熟饱满,这激发了作者的诗情,用最美好的语言由衷地歌颂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那触觉,不断向外膨胀,充实每一粒酪白的葡萄”之句,用得很传神,饱满圆润的苦瓜,在诗人的眼睛里仿佛产生了一种幻境似的滑溜溜的光泽。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物体活化,将无生命的白玉苦瓜,写成了充满生命活力和张力的活物。“直到瓜尖,仍翘着当日的新鲜,茫茫九州只缩成一张舆图”这一句,把白玉苦瓜写得十分生动。一个“翘”字,将生命的活力贯注其中,使诗和物都有了新鲜和强劲的生命感。虽然白玉苦瓜已经是千年的古物,但是依旧一尘不染,还翘着当日的新鲜,茫茫九州好像涵盖其中,此时的白玉苦瓜不单单是一件珍贵的文物,诗人更是赋予它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

诗的第二节进入了一个更新的境界,诗人补叙了白玉苦瓜的生长经历。诗人用隐蔽的手段将苦瓜拟人化为一个婴儿,说它是大地母亲“苦心的悲慈苦苦哺出”。诗人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母亲敞开胸脯,婴儿匍匐在母亲的乳房上,贪婪般地吸吮着母亲新鲜甜美的乳汁恩液的画面。“钟整个大陆的爱在一只苦瓜,皮鞋踩过,马蹄踩过,重吨战车的履带踩过,一丝伤痕也不曾留下”这一句诗,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就知道,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尤其是日寇入侵,遭受的重重苦难就没有停过。千疮百孔的祖国母亲,它经过战火的炮轰炙烤,它经过铁蹄的无情践踏,它经过履带的重重碾压,但是,它依然奇迹般地成长,而且没有留下伤痕。这里显然不是单单地写白玉苦瓜,诗人从千年文物升华,而是在写由祖国母亲的乳汁哺育长大的每一个炎黄子孙,将白玉苦瓜作为祖国的象征真诚咏唱,尤带着后土依依的祝福。

诗的第三节,诗人已然将自己融入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艺术超时间性的追求“在时光以外奇异的光中”,这个“光中”一语双关,暗含诗人的名字。作为一名诗人,他希望艺术能超越时间而流芳百世,像“仙果”那样“饱满而不虞腐烂”,但是他并不想不食人间烟火,脱离哺育他成长的大地母亲,即诗中所写的“不产生在仙山,产在人间”。余光中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他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这里也充分说明了余光中的艺术理想并不是否定民族传统文化的“横的移植”,把它连根拔起,而是高度“重视回归自己的‘泥土’”,重视滋养自己的民族文化。

“笑对灵魂在白玉里流转,一首歌,咏生命曾经是瓜而苦,被永恒引渡,成果而甘”,瓜而曰苦,正象征生命的现实。所有的苦瓜、所有的生命一样,终必枯朽,但是雕塑家的巧手经过千刀万凿,给予白玉苦瓜以艺术的灵魂,不仅延续了也更提升了苦瓜的生命。生命的苦瓜成了艺术的正果,这便是诗的意义。短暂是容易受伤的,变成恒久而不可侵犯的,这便是诗的胜利。一方面,诗人所追求的就是这种在短暂易逝的现实中炼化出永恒之物供世人欣赏。另一方面也寓意祖国母亲,养育了中华民族儿女,恩重如山,永留青史。

余光中的诗,兼有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雕细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唱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浓浓的乡愁啊,浇满这盘苦瓜。此诗无论是回忆沉思、抒情咏叹,还是写视觉味觉、色调韵律,都围绕着苦瓜这一轴心。诗人的功力在于写苦瓜意不在苦瓜,写象征物,但又不脱离物的本体,似真似假,似假似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于是艺术的强大魅力油然而生。结尾诗人说苦瓜“成果而甘”,表明作者愿中华民族之崛起。这首诗歌,触动灵魂的优美文字,源自诗人心灵深处的旋律,在岁月长河里咏叹。生命如歌,人生如诗,在阅读中细细品味,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充满憧憬!春回大地,中华崛起!

(一审编辑:哈玉静)

(二审编辑:马琳杰)



上一条:论韩愈散文独特的生命体验与个人风格

下一条:《利兹与青鸟》“融合”与“隐藏”的影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