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文学 >> 散文 >> 正文

《利兹与青鸟》“融合”与“隐藏”的影像

来源:作者:20级 杨耀杰
时间:2021-03-28 17:31:29点击:

一般来说,我们会认为“梦”是一个朦胧的存在。清醒之后的我们,难以去捕捉梦中的情感或是经历。所以“梦”之于醒着的人们,存在着许多的“未知”,就像大脑在刻意“隐藏”某些梦中流露出来的情感一样。这是一个与一切都是无比明晰的“现实”相比不同的一个存在。不过虽然二者不同,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二者是没有交集,甚至没有关系的。弗洛伊德心理学就是一个通过研究“梦”来研究“现实”的理论;以及生活中各种各样所谓的“既视感”似乎都在告诉我们,二者在某些时候,甚至说大部分时候,是“融合的”。“梦”或许就是这样一个包含着“融合”与“隐藏”的存在,因此用梦来形容《利兹与青鸟》或许再合适不过了。不断变化着的梦中的场景,不断变化着的梦中的经历。这些“被隐藏的”与“未被隐藏的”相融合,恰恰如同山田尚子所描绘的少女,如同一场朦胧的梦。


融合

  《利兹与青鸟》将“情感”作为“梦”与“现实”,或者说“童话中的利兹与青鸟”与“现实中的霙与希美”的纽带。二者紧密连接,二者又彼此相融。山田为了强化镜头的情感表达,将用于情感表达的镜头与用于推进故事的镜头做出了区分。不难发现,但凡是与情感表达有关的镜头,山田大多选用了小景别,并通过模拟手持的镜头摇晃,浅景深下焦点变化所带来的虚化的变化。事实上,在情感表达的镜头中同样存在着区分。一般的情感表达大多避开人物的脸部,类似于腿,头发,裙子都是山田所喜爱的拍摄对象,例如影片头进入学校部分,霙跟随希美的镜头,就大多数拍摄二人的腿部,或者仅仅展现二人的侧颜;而少数的重要的情感表达,则会对准人物面部的部位,比如眼睛,例如在霙发现自己作为青鸟的角色时,眼部的特写镜头。而用于推进故事的镜头,则以大景别为主,展现出主要人物的全貌,并将主要人物压在建筑之前,营造出扁平的构图,例如霙与老师在办公室中谈话时,山田就选择了正面且平视的机位。

  而相比于仅仅做出区别,创造出不同,《利兹与青鸟》的优秀之处在于山田将这两种不同的镜头做出的“融合”。正如同在前文中提到的“二者紧密连接,又紧密交融”。的确,很多时候情感的表达与故事的推进并非是割裂开来的,而是互相并存。山田便通过两类镜头所交错的剪辑展现这一特性。中段霙与希美互相认识“角色”的片段,是故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片段,同样也是情感的爆发点。这一片段,山田首先通过简单的平行蒙太奇将霙与希美两人所处的不同空间相互“融合”,接着使用远景作为建置,一般来说远景不应该直接跟上特写,但是山田通过在远景中进行一次远离人物的焦点的变化,再搭配上一个人物身边的事物的特写,最后再跟上人物的面部特写,在缓和了巨大的视觉差所带来的突兀感的同时,同时利用上些许的突兀感来强化情感的表达。山田的“融合”在此处的使用并不是简单的将几个类型的镜头组合,而是将镜头,画面,以及气氛等一系列的元素相“融合”。继而我们才会在最后的二者的空间相“融合”的时候,感受到山田表达出来的情感。

  山田融合的展现存在于影片各个角落。不仅仅是在镜头之中,同样存在于人物之中。霙与希美两位主角,在影片的开始就展现出了巨大的不同,希美走在前面,霙远远的跟在后面;希美和同音部的部员一起活动,霙一个人待在教室。而在种种不同中,最为核心的一点应当是希美希望大赛赶快到来,霙希望大赛永远不要开始。这一处的区别事实上童话中的利兹与青鸟同现实中的希美与霙的融合。希美像青鸟一样,将要展翅离开,霙像利兹一样,希望青鸟可以永远留在身边。二者的情感事实是错位的。而山田十分高明的一点在于,并不是简单的将错位的情感对齐,而是将二者错位的情感相互融合。青鸟与利兹并不是完全不同的,利兹同样担心让青鸟留在身边是否会舒服住她,青鸟同样担心自己的离开是否会伤害到利兹。童话中的二者如此,现实中的二者同样如此。本是作为青鸟的希美不愿意离开霙而报考音大,霙不愿意因离别而伤害希美因此选择疏远希美。两人既是青鸟,又是利兹。因此与其说最后是二者身份的互换,不如说是二者身份的融合更加准确。影片的后半段,霙与希美错位的情感相融合,这样的融合又源自于利兹与青鸟两个人物的互相融合;童话中的二者融合为童话,现实中的二者融合为现实,最终童话与现实二者再度融合,也是将影片中分散的种种元素相收束,继而完成《利兹与青鸟》。

  二者的融合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情感冲击,而造成这一冲击的前提是,我们不知道二者是互相融合的。也就涉及到了《利兹与青鸟》的第二个点,隐藏。


隐藏

  在“融合”的部分中,有提到过山田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展示面部,或者人物清晰的整体形态,这一点的例子非常非常多,早在《轻音少女》中山田就已经展现了她独特的风格,《利兹与青鸟》中同样如此。我们以片头为例,霙坐在阶梯上等待希美的到来,山田选用了主观镜头,描绘霙脚部的小动作来展现霙期待的心理,当二者进入学校后,使用侧面机位来拍摄二人的小腿,通过动作上的差别与人物位置的区别展现了二人的不同,少数拍摄了面部的镜头也显得极为克制,例如仅仅展现头部。当然,并不不是所有的镜头都是如此,在“融合”篇已经提到过便不再赘述。“隐藏”的的确确是山田影像风格一个极为贴切的形容词,隐藏人物的形态,通过局部的动态来描绘被这样的镜头隐藏起来的情感,如同微醺一般的感觉吸引着观众继续看下去,“想要得知发现被隐藏的部分”,这样的欲望一直持续到结尾隐藏的情感被揭露出来。

  全片中段,有一处霙与希美在两栋相对教学楼中的互动,这是我认为全片中最为精彩的剪辑之一。片段的开始以长笛反射到霙脸上的光入手(的确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方式),在正面镜头之前,加入一个侧面的霙起身的远景。接着是二者正面的互动,从打招呼,到希美发现长笛反射的光,再到希美笑起来。既是是互动的镜头,希美被较为克制的放在了画面的左端,而霙放在了画面的中央,这个安排对应的是这段互动中以霙为切入点。这一段的互动之中没有任何人物的声音,仅仅存在音乐与些许的音响。在互动的结尾处,霙沉浸在喜悦中,但是在此睁开眼的时候,却发现希美已经坐下了。应当是一处较为强烈的情感波动点,但是山田却选择了侧面的机位来克制情感的强烈波动,对霙的心情进行隐藏。最后再用背面机位拍摄靠在窗户前,透视扁平的背影。

  当然,同“融合”一样,隐藏并不仅仅体现在镜头当中,同样存在于故事之中。故事的前半部分,努力的为我们营造着“利兹是霙”,“希美是青鸟”的错觉,无论是霙说出“我不愿意放走青鸟”,还是希美将“青色的羽毛”递给霙,都是山田在刻意的隐藏二者真正的关系。正是这样的隐藏才有了接下来“融合处”为我们带来的情感冲击。而涉及到这份情感冲击,或许我们有必要谈谈“融合”与“隐藏”所造就的《利兹与青鸟》,以及其所包含的日式美学。


《利兹与青鸟》与日式美学

  当谈及日式美学的时候,我往往会想到三个极为明显的特点。感伤的色彩,细腻的情感,平淡的表达。

  当我们谈到日式美学导演时,会发现山田表达日式美学的方式与传统的日本导演有一些区别。比如小津安二郎的日式美学包含在他的长镜头之中,而山田则是通过小景别镜头的碎片化剪辑来展现。比如当我们看是枝裕和的时候,会发现是枝裕和的隐藏在于隐藏人物关系,展现人物情感,而山田则是展现人物关系隐藏人物情感。这或许与山田受到索菲亚科波拉与杨泽昌等导演的影响有关,但是这并不是本文的讨论重点因此暂且略过。

  我们回顾《利兹与青鸟》整部影片,不难发现日式美学的三个特点在影片中的体现。高三与即将离别的设定为全片绘上了些许感伤的色彩。山田的种种影像风格所展现的细腻情感想必无需赘述。而整个影片恰恰是一个平淡的故事。

  开头以二者进入学校开始,结尾以二者离开学校收束,整个故事的发生仅仅处在学校,甚至仅仅是社团活动教室之中。总体维持了一个平淡的调子,偶尔搭配上一些些的点缀。这一风格在山田的《轻音少女》中也有所体现。闪闪发光的社团,比赛充斥着的生活总归有些太过光鲜亮丽了,以平淡为主,偶尔来的些许点缀才更加的真实。社团则是校园生活,或者说情感的点缀。《轻音少女》如此,《利兹与青鸟》如此。

  而剧场版动画与TV版动画不同的是,剧场版并没有像TV动画那样陪伴观众走过4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没有建立起那么稳固的情感联系,或许这也是山田为什么在结尾处设计了高潮式的隐藏揭示。


最后

  《利兹与青鸟》是那样的美丽,以至于我不禁担心自己没有办法很好的去描绘她。正如同我们不会轻易的去评论今敏这样的导演一样,这样国际大家的厉害之处,我们能够感受到十分之一也可以觉得无比庆幸了。但是我们仍然会去评论,因为人们心中总归是有些许的向往与希望存在。

  山田尚子的“融合”,如同水一样,平缓又细腻的流动着,将不同的元素相互结合起来,化为一个无边的整体。而这个整体,又被山田尚子小心的“隐藏”起来,不让人轻易发现。正是这份“隐藏”,与“隐藏”背后的美好情感与内容,构成了《利兹与青鸟》这样一部迷人的作品。

(一审编辑:姚俊颖)

(二审编辑:刘小玉)



上一条:苦瓜:民族的象征——评余光中的《白玉苦瓜》

下一条:从《归去来兮辞》看陶渊明田园人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