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 >> 在线文学旧栏目 >> 杂文 >> 正文

辰阳味道

来源:原创作者:米南笛
时间:2015-03-25 22:41:00点击:

我总相信,无论哪个城市,不管大小,都有着只属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味道,这味道隔绝了高度发达的旅游业,隐藏在每一个城市的神经中,流淌在每一个本地人的血脉里,徜徉在他们的舌尖上。他们无论离乡多久,那味道仍似绕梁的余音一般回荡在心头。我亦如此,虽身在外乡,却常常流连家乡的味道。

我生长在湘西的一个小城——辰阳镇,几千年前就因被贬谪至江南的屈老夫子而载于史册——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屈原流放途中,穿越蛮荒,历尽艰辛,夕宿于此,大概是品尝了辰阳的味道。辰阳古镇穿越千年历史,早已不同往昔,而今,辰水穿城而过,辰溪是她新的名字。

说起辰阳的味道,不得不说起辰溪泡菜。在铺着青石板的小巷里,简陋的门面,连卷闸门都是古旧的模样,几张木桌,上面摆满坛坛罐罐,竹筷夹起腌制好的泡菜,放进篓子,剪刀剪开太大的泡菜,一股脑倒进连边缘都粘着辣椒的陶罐里,铁勺搅拌,辣椒籽和陶罐摩擦出沙沙的声响,酸爽的泡菜再加上油辣椒的鲜香,刺激着鼻子上每一根神经,带动了舌上的味蕾,还未尝便知着味道定出类拔萃。在热气腾腾的锅里提溜出用最古老的方法消毒的碗筷,倒进染上鲜红辣椒的泡菜,一闻,一尝,湘西的火辣味道便渗进了品尝者的骨髓。若是饭点,加上一碗火辣的红薯粉或是辰溪特有的细粉,把人辣的鼻涕眼泪一起流,也许就是每一个辰溪人特有的记忆。泡菜口味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泡菜,更取决于辣椒的品质。辰溪泡菜的代表是酸萝卜,本地萝卜出产于冬季,洗净,切块,放在坛子里腌制,加上不同的佐料,便有不同的口味。腌制时间也十分重要,太短,会有萝卜的涩味;太长,便会“老”、变韧,失去了酸萝卜的香脆。辣椒要选本地的小的朝天椒,晒干,用擂罐捣碎,制成油辣椒,泡菜与辣椒的搭配得宜才能成为美味的泡菜。不过湘西的辣不是每一个外乡人都能够承受的,湘西湿热,唯有辣椒才能去掉身上的湿气,熟悉辰溪的外乡人,见到辰溪人,总要用“不吃辣子没有味,吃了辣子辣死人”的口头禅调侃一下。无辣不欢的湘西的餐桌上必有一道菜有辣椒,而泡菜不仅可以作为平日的零食,还可以作为一道下饭小菜。

辰溪不仅有火辣的泡菜,还有香甜软糯的粉糍粑,本地人倒是喜欢叫它“牛屎粑粑”,这充满泥土味的名字大概是上不了大雅之堂,故卖到外乡的包装的糍粑都只会写上粉糍粑。小小圆圆的糍粑,因颜色黢黑,与山间散落的牛屎同色,故名为“牛屎粑粑”。糯米和上蒿菜碾碎的汁液搅拌,舂成糍粑,包上和有黄豆、花生、红糖的馅料,裹上晾干的粽叶,蒸笼一蒸,在腾腾热气中拨开青色的粽叶,蒿菜的清香、粘牙的糯米、香甜的馅,口齿留香,回味无穷。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去尝试这美味,大概是它的颜色实在无法给人以太好的印象。在我小的时候,每日都巴巴地希望奶奶从我怎么都够不到的吊在天花板的竹篓里拿出一个牛屎粑粑,笑着看着我狼吞虎咽地吃完,手上、嘴上、牙齿上都留着黏黏的糍粑,那笑容跟糍粑一样甜甜的、糯糯的,一直荡进我小小的心里。

酸萝卜与糍粑虽好吃,却只能作为茶余饭后的零食,若说主食,辰溪餐桌上的大菜必少不了血鸭这一道。在菜市场中选一只谷物喂养的鸭,修鸭时留下鸭血。鸭子切块,先煮后炸,加入蒜、香叶、本地的青、红尖椒,倒入鸭血,翻炒收汁。鸭血凝结成的细小颗粒包裹着金黄的鸭肉,尖椒点缀,辣味渗入鸭肉的寸寸纹理,汤汁鲜香,鸭肉劲道却不失细腻,连蒜瓣和辣椒都可以成为下饭的好菜。若是和饭,汤汁浇在白米饭上,食欲大增。血鸭的第二顿是最好吃的,炒好的血鸭第一顿没有吃完,经过几个小时或是一个晚上的放置,香与辣几乎是渗入了鸭的骨髓,若是有毛豆,前一顿剩下的鸭子再和毛豆翻炒,又成一道好菜。爸爸是炒血鸭的好手,我在读高三时,爸爸周末只要一回家就会为我炒一道血鸭,现在虽在外地,每每想起爸爸坐在餐桌旁看着我狼吞虎咽时的情景,舌尖上似乎还留有鸭肉的余香。

家乡的味道给人的印象或许比景色深许多,许多人的乡愁都来自舌尖上的味道。舌尖上有长辈的疼爱,有餐桌旁亲人凝眸的深情,牵绊着多少游子的心肠,牵引着多少身居异乡的人的梦,还有数不清的萦绕在岁月深处的思念……

(责任编辑:张艺鑫)

上一条:当艺术套上市场的枷锁

下一条:国乐不止,心弦难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