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 >> 在线文学旧栏目 >> 杂文 >> 正文

国乐不止,心弦难平

来源:原创作者:14级 肖钰周
时间:2015-03-16 20:40:00点击:

古乐大美,闭目听聆,流砸心底,面干复湿。

——题记

18岁生日前一天,我享受了一场民族乐剧。来自中央民族乐团的作品——《印象·国乐》。说是乐剧,其实我更愿意称其为一场音乐会、一次荡涤灵魂的盛典、一根发人思索的导火线。

关于那晚的音乐有多美,我并不想绞尽脑汁地想些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去描绘,怕失真了,更怕配不上。只是当晚归寝后备感必要,便小心翼翼地捏了十六字出来:“古乐大美,闭目听聆,流砸心底,面干复湿。”平日里只能在古诗词中听得名字或只能在古壁画里看到模样的的古乐器居然活生生在我的眼前、耳边发出天籁,怎能让人不感念感动!

开场及谢幕前的精心安排尤其让我动容,禁不住泪流满面。演出开始时,幕布大掩着消失在黑暗里,一束惨白的光正照着舞台中央一位着深色布衣的男人,矮小敦实,秃顶,有些年纪——他是乐团的指挥。开场白在这样的环境中以低沉缓慢却又抑扬顿挫的话语诉说着,持续了好一会儿。言罢,大幕突然缓缓地拉开,整个舞台亮得刺眼,一排排身着各式古典服饰的人被平静和喜悦裹挟着并列走出。顿时,舞台被印玺的红、茶花的粉、青草的绿、浓墨的黑、海洋的蓝等等所占领,鲜翠欲滴,恐怕天宫的筵席也不过如此盛况。好一个久黯忽明——在不为人知的黑暗中沉睡千年的古乐被第一缕阳光照透,终于得以再次释放她的神秘魅力!

尾声也是极为动人的。所有乐器合鸣,仿佛初春的树林中,全部雏鸟在花底和树梢争先恐后地卖弄歌唱技巧。奏罢,音箱代替现场,发出悠扬的乐声。音乐家们以同类乐器为单位,一组组向人们致意、离场。直到最后,只剩一人背对观众站立——仍是那个秃顶、矮小敦实、有些年纪、着深色布衣的指挥,身边一片空椅子作陪。灯光暗下来,人们正想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却只见指挥棒决绝地在空中划了一个圈,激情澎湃又孤独神伤地和着音乐再次起势指挥。他像开场时那样被一束和他一样孤独的惨白的光照着,却见斑斓的音符从他舞动的指挥棒末梢跳动开来。那惊心动魄的画面赤裸裸地诠释着一个乐团的灵魂对国乐的热爱与难舍。

演出结束了,葫芦琴的乐弦早已停止了振动,无与伦比的感动也融化在记忆之中,我却始终没有忘记。我知道这是一场音乐会,其间许多音乐家向我们讲述了他(她)和他(她)心爱的乐器之间的故事,故亦称乐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难道不是一场展览么?——像!像极了一场展览!想必你见过明清皇家瓷器展、马王堆汉墓展、欧洲文艺复兴油画展……这些东西常被拿来展览,也只能被拿来展览,但我真不想那会动的活的古乐也难逃此劫呀!

我想,之所以有这场演出,一方面是由于音乐家们演奏技艺卓越;而另一方面,它阐述了一个事实:国乐已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我多么希望原因只有前者啊!为什么希腊艺人能在街头演奏俄尔普斯的竖琴,我们大多数人却连李凭的箜篌长什么样儿都不知道呢?

那乐弦早已停止了,又没有停……我想,这是我最好的成人礼。

(责任编辑:徐丹)

上一条:辰阳味道

下一条:保护的愿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