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 >> 在线文学旧栏目 >> 杂文 >> 正文

乱曰

来源:原创作者:13级罗雪琴
时间:2015-04-24 21:39:00点击:

这样的夜晚,身体里潮涨潮落,暗流涌动。血管里游荡着一只无脚鸟,从南到北,团扶摇而上。枕边书是某朱于哪个大雪纷扬的日子里寄来的诗本曰边地诗意~四人诗选,校友程川者,校师古岛又名赵姓者某某等是也~

“在汉江源——玉带河口/巴山楚水自落去羌园便有一种可能/使她独立于人性的海拔/从千米之上移开世俗的窥探。”

“刻意去河流寻找汉江源/找它十几年前淹死我的模样。”

好像在数个暗夜,身体里的那只鸟总是寻寻觅觅,搅的思绪像淌不尽的逝川水一样在梦里颠肺流离一番。

我尚如一只年少的拘于壳中的困兽的时候,曾企图冲破自以为是的坚硬之锢去尝一把毁灭快感的淋漓滋味儿,于是自作洒脱地从偏安一隅的秦巴山一路顺流而下,从汉江头硬是到了汉江尾,这还不够,跨过洞庭湖,从长江大桥惊鸿一瞥,继续南行,然后在一个河流旺盛同样暗流涌动的水氹里驻扎。那也是有山有水有模有样的地方,湘江水在我之前大概早就是一如既往地和岳麓山演绎着经久不衰的“万江碧透,层林尽染”的画面,这场景,已然是触手可及的纸上艺术,飞遍大江南北的戳着长沙字样的明信片,海报,简介,各自张弛有度地寒暄着,为一个城市忠心耿耿地服务着。它们才是这个时代的进步者,弄潮儿,这个争先恐后的时代不惊不乱的代言。居于公众视野的焦点,坐在市场的主席台,还是书面的文化,大众喜闻乐见妇孺皆知的文化前端。它们都是成功的,在一个万山红了又红遍的时节,站在那些红的傲娇的枫树下,你会感受到它们的成功。也正是在那样一棵高贵的树下,耳边的快门声,身边汹涌澎湃的人海让我再次失聪,我想到同样作为一棵树,在偌大的土地上有一个小小的秦巴山区,在秦巴山区有一个小小的宁强,在那里的一片田野上,有我们小小的一亩三分田,我们曾把理想小心翼翼的揣在衣襟里捂得发热,按捺住砰动的小心脏在那一亩三分田上老老实实地笔耕不怠,我们写完了数学,又写完了英语,我们还写了文综,然后我们继续写数学,再写英语,接着写文综,正如我们今天吃了面皮,明天又吃面皮,也有的人,某吴姓者,三年不吃带辣的面皮,然而她毕竟吃的还是面皮。我们一度把日子过成规则的方块麻将,外形总之无甚差别,一块一块码起来,最后等到时机成熟一手和。也是在那个地方,同样的一棵树,在数个清风徐来大概水波不兴的凉夜,就着三分月光,三分暗黄的灯影,剩下的还有不止三分的人心,我们默默走到了那棵树下,我们默默地走,有时说话,有时不说话,我们说话的时候月光在,我们不说话的时候月光还在,有时我们走着,也想着写了一半的试卷,有时我们想着过了三分之二的日子,还有的时候,我们说点未知之事,更多的时候,我们不谈他日,且把小小的心思挂在嘴角,谈谈三五天后回家揩几分油的事儿,我之所以把那称作第三十七棵树,并非有十足的测量依据,只因它是那条小道上最尽头的一棵,而三十七,似乎已然是个大数目了。于是,窃以为,它便是第三十七棵树了,而我们,每到于此,也是思绪关闸之时,我们从未有过刻意的停留或留恋,像每一个惯常的日子一样,到了,便反身,回到那一亩三分田上,继续着该干嘛干嘛之中去了。同样作为一棵树,在这个时空,替换了另一个骄傲的赤色的标志,在我的心口戳上一个戬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发炎,酿成了一肺叶滋味深长的酒水,使我呛出了“今夕何夕”的味道来。

如此一般,有一种时常涌起的回忆频频如凌迟般入侵,不分场合不舍昼夜,时而在耳边,在那一如既往的叮咛里,时而在舌尖,不经意触及一丝三分相投的味蕾,也有的时候在指尖,翻开十六开的诗集,读着读着便由指尖渗入心涧。

也曾任性地搭车跑到汉阳、武昌、汉口交界处去看汉江水终结的模样,愣是在江口坐了一下午,想从那里找到它初始的模样,而最终,你知道的,无非是不如归去。我们最终明白了一个道理,永恒的只是“江湖”,而所谓的江湖,有水有酒还有人,我们是在里面还是即将踏进里面,无非要么是随波逐流,要么是顺水推舟,再者逆流而上,而名义上的智者都会做得一个好橹夫,顺水行舟,一路高歌,还能顺手做个拉趟儿的生意,完全算是顺便的利润。而亦有一些偏生要逆流而上的,被浪涛搅个落魄样儿,也终会在某个水域抵达自己口中那个荷花淀芙蓉乡,不管你隔岸观火看到如何地一塘残荷,他总是会抹一把额头的水珠,傲娇地放声大笑三声,表示自己的成功。江湖不会刻意去立下每个个体的传记体,也不会随便选一个故事去依葫芦画瓢地活一回。而我们,常然是频频回头,也非只贪恋于一段旧光阴,仅仅是为了记住彼时的模样,故尔野夫曾道“大约有许多地方,原只配去一回,这一回,往往还需要各种因素凑合”,大约每一步,我们所踏上的土地,且不说“只配”去一回,大约“只能够"去一回,而这一回,便是多少因缘的撮合了。我们的身体,何尝不是每天都在逆旅之中,每一天局部都在死去,枕上的落发,胃里的溃疡,在这片历久弥新的江湖里,唯有时常的记起,才能够,赶在新的长出来之前,不至于忘却原来的模样。

(责任编辑:陈慧艳)

上一条:志于仁

下一条:无人知道的含羞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