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 >> 在线文学旧栏目 >> 杂文 >> 正文

“三下乡”总会消失

来源:拓荒者协会作者:15级 崔锦鹏
时间:2016-07-29 23:01:31点击:

    也许有一天“三下乡”会有新的定义,但我想今天意义上的三下乡,总有一天会消失。

    为什么要三下乡,因为乡村教育缺老师、缺器材。简单的来说,就是乡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存在太大的差距,乡村教育还是中国最短的一块木板。

    来到集中村小学的几天,我看到学校破旧的设施,满层的灰,破旧的桌椅凳子。也听到学生说,有一所图书馆根本不给他们开放。这跟城市的义务教育根本不在一个层次,甚至是城市小学教育上个世纪的水平。也不避讳的说,我看了一些同学在桌子墙壁上刻下的字,他们对个别老师的评价并不高。一些乡村教师,真的心在乡村吗?这里是一个问号,其实是判断句。

    这些,不是三下乡能够解决的。一个教育大国,一个拥有9年义务教育的国家,应该是普及、免费、强制、平衡的。然而我想我们的国家确实实现了前三项,在最后一项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国家基石的教育,也作为一种公平的选拔机制,如果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那还有何公平而言。

    东部经济发达的地区,比西部教育资源好。城市经济发达的地区,比农村教育资源好。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又有什么可比性。即便因为一些政策学生可以进入同样的大学,但差距还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想经济的平衡需要时间,但教育的平衡应该是人为先行完成的,他不是经济平衡的结果,而更是经济平衡的先导。

    这就是我通过这两天的下乡,对下乡的一个全新认识。我们在这里得不到太多的支持,只有我们和家长学生之间的情谊和我们自己的奉献精神支撑着这次下乡。但这不是谁的原因。而是我们的国家作为一个教育大国,应该快点消除补强乡村教育这块短板。以后我们的学弟学妹下乡,就不同于今天的下乡。不是对学习简陋的设施失望,而是对乡村教育的完善惊叹。

    中国的教育有自己的特色。中国初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精英让一些发达国家也赞不绝口。但我们的学生又有多少能知识与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有多少学生能真正的在学校得到自己喜欢的培养,不虚度光阴。也又有多少学生,从一开始就接受不到公平的教育,到头来还要参与一场叫做“公平的”“改变命运的”“无硝烟的战争”。

    少一点功利,多一点公平。

编辑 周敏

上一条:最后哭着说再见

下一条:12天,难忘三下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