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 >> 在线文学旧栏目 >> 杂文 >> 正文

“读书种子”记

来源:文学院在线作者:17级 鲁杨泰
时间:2018-03-14 22:07:18点击:

    序云:学生尝览《明史》,虽蓝玉传而昧然,至方孝孺传时,则愀然不乐。乃构此记,假姚少师与之言,以悼其诚,以悼其信。

   

    时靖难毕,四海一。成祖乃着金冕龙袍,位登九五。恐政令不行,故欲遣方孝孺草诏,以正其名也。不从,投狱以期戮。

    姚少师于北平算之,奔应天,复陈“读书种子”之言,期成祖复颔首,未许。乞见孝孺,许之。

    少师叹曰:“孝孺,孝孺,何得而至此邪?览其监而昏昧兮,隘室夙亦为黑。窗何称其狭隙兮,受金乌其难得。圆木枯而难弯兮,土盈血而池仄。鼠啮齿而相斗兮,蝇高歌以举翼。僧空哀而有恨兮,忍正学之匍匐?杖刑暴而衫裂兮,赤血凝而翻墨。然坐禅而参悟兮,非圣君之差忒。弃一纸而阽危兮,唯性命之相值?念此身其鸿儒兮,枉书生之齐稷。寄余命于寸阴兮,希直卿也大惑!”

    孝孺初苦刑,伏于地,闻言而变色,凭木拼而起之。盱然曰:“非独愚忠成王也,非独不齿燕贼之不慈也,耻其不诚不信。虚受太祖之嘱,实弃诚信之道,而谋逆篡位。某既修学以修身,当信诚恪信,不为之饰而玷节,故诏而有不为也。”

    少师亦变色,顾无人,曰:“愿闻其详。”

    孝孺倚柱,虚然欲昏,强为之言曰:“某受召于成王之大统,宁做贰臣?彼燕贼者,效七国之诸侯,心非居臣;曰清侧而弑君,言不由衷,此不诚不信一也。仿莽、广之伪仁,捺贪藏祸;信登极之不顺,令某草诏,此不诚不信二也。诚者,真实无妄之谓也;信者,人言也。彼忠者何?未尝闻之于三皇五帝之前,后唯诚信而化之。诚信非其本欤?昔者《贞观政要·诚信篇》言‘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又曰‘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则败德,为下则危身,虽在颠沛之中,君子之所不为也’。某无德,愿效名臣之言,仿君子之行,亚圣曰:‘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何加尔?某诚于心,愿守节,道衍长老曷我弃!”

    少师莞然曰:“初老衲乞圣君赦卿,得颔首,以此观之,此非不诚不信三也?”不应。沉吟曰:“老衲算得天数,五百年后,应出李氏讳宗吾者,撰学曰“厚黑”,虽弗如卿远甚,卿试听之。”

    答曰“诺。”

    乃曰:“宗吾曰“古之成大事者,不外面厚心黑而已!’如汉高祖者,约法三章非诚哉?非信哉?太史公以为‘仁而爱人’。则推孝惠于车前,分杯羹于俎上,又如何?此非本心欤?”

    孝孺曰:“此非正论也。以彼观之,则面厚心黑者皆大器,而诚信良善者皆愚而不能成事乎?唐有狄梁公,宋出包孝肃,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大学》语‘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诚信在修身。夫与人交,凡忠义孝慈者皆出诚信,效忠曰诚;守义曰诚;报亲曰诚;怜子亦为诚。故修身之本在诚信。苟无,谁信?至于人各尔虞我诈于夙夜,心机重重,机关算尽,则风波将起。算彼刘宋、后赵、北齐、南吴、伪元者皆然。失诚殆信,则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孰可成家国乃至天下哉?若至于诚信,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盗贼无有,人人以礼,遵乎天命,识乎大体,此非圣人以诚信治天下孰不平哉?彼厚黑之说,窃为长老不取!”

    又曰:“苟言儒生迂腐而驳之,请从俗者观耳。彼功成者,非独诚信、非独背信,有能者择其二者而成之也。以诚信成之者,人亦以诚信待之,故能守之,以成善果。周文、武伐独夫以兴德,是以诸侯虽强而犹奉八百载。以背信成之者,人亦以背信待之,故不能守,终遭反噬,难得善果。昔者汉献逼于魏文,而魏元亦逼于晋武者,背信而成,纵有功,亦得骂名也矣哉。孝孺诚于道、心,夜可寐,彼窥窃神器者,必夜难寐也矣哉!”

    又曰:“孝孺曾闻二祖断臂求法,今效之,故夕死可矣。长老通晓佛理,必知修行、侍佛陀者亦弗诳矣。彼丘、尼皆持戒,戒曰不妄语,此亦诚信也。”

    于是面壁而坐,不复与言。翌日,成祖令以刀抉其口两旁至两耳,族之。

    学生试曰:诚信者,修身之本也。纵方正学以诚信而亡身灭族,终为天下所铭。明士子多不畏帝皇,诚信直言,皆效之也。非独古仁人有是心,算湖师大先贤诸公,如钱公基博、杨公树达,纵闻日寇而色不变,又杨公强项而指黄公侃之谬以明学,闻湖师大学子刺己过而不讳之;又钱公曰“斯为教也,必诚必信”于《钱基博自传》,诚诚待其职以树师风,亦作则于今世,立国人骨。又试观今日,则习主席以为“诚信”十二价值观之一者,召天下人以各修身,德立而身修也。又辅以“爱国、敬业、友善”者,诚信后而可为也。曰以诚待国,曰以诚待职,曰以诚待友。望吾辈共勉之,善哉!

译:

    序:我曾经浏览过《明史》,读到(受冤的)蓝玉传时,(因为不能感同身受)而感到迷茫;,但读到方孝孺传的时候,则觉得忧愁不开心。于是我编撰了这篇记,借姚广孝与方孝孺的对话,来赞叹方孝孺的诚信。

    正值靖难之役结束,四海统一。朱棣于是穿着金冠龙袍,成为皇帝。害怕自己的政令不被推行,所以想派方孝孺草拟即位诏书,用来为他的行为正名。方孝孺不同意,被投到监狱等待死刑。

    在北平的姚广孝预料到了,奔向应天,对朱棣再次陈述“方孝孺是读书种子不可杀”的言论,期待朱棣再次点头饶过方孝孺,但朱棣并没有答应。姚广孝乞求见方孝孺一面,朱棣答应了。

    姚广孝叹道:“孝孺,孝孺,怎么到了这步田地呢?看你待的监狱是这么昏暗啊,狭小的房间白天也是黑的。窗子只能说是个狭窄的缝隙啊,根本受不到太阳的光辉。木栅栏虽然老枯却难以弯曲啊,倾斜的地面已成为血池。老鼠在磨牙相斗啊,苍蝇在拍翅高声鸣叫。我空空地悲伤而遗憾啊,怎么忍心看到你匍匐在地上?杖刑暴烈衣衫破碎啊,红色的血凝固变黑在翻开的肉上。但我坐禅参悟啊,这不是朱棣的错误。你不肯草拟诏书遭致祸患啊,怎么能用性命相抵?需要考虑自己是个大儒啊,不要白白辜负了学宫中的书生。把剩下的生命寄托在很短的时间里啊,你真的很糊涂!”

    方孝孺一开始因为苦于刑罚而趴在地上,听到这番话而变了脸色,凭借着木栅拼命爬起,张目说,“不单单是因为我愚忠于朱允炆,不单单是因为我看不起朱棣对侄儿不慈,是看不起他不诚信。他白白受了太祖对他的嘱托(以辅佐朱允炆),实际上是弃置了诚信的道义,并谋图造反篡位。我既然修习学问以修身,自当恪守诚信,不能因帮助他粉饰而玷污自己的名节,所以不肯草拟诏书。”

    姚广孝也变了脸色,四顾没有人,说:“希望能听到更详细的解释。”

    方孝孺倚着栅栏,虚弱得快要昏倒了,勉强说道:“我在朱允炆一统的时候被召做官,怎么能做二心的臣子?那个朱棣,仿效七国之乱的诸侯,没有尽臣子的本分;呼喊‘清理皇帝的身边’却逼死了皇帝,言行不统一,这是他不诚信的第一个体现。模仿王莽杨广的假仁假义,按捺贪意,包藏祸心;明知登极不会顺利,却让我草拟诏书,这是他不诚信的第二个体现。‘诚’的意思是真实,不妄言;而‘信’则是人说的话。那个“忠”是什么意思?在三皇五帝时代之前的人没有听说过它,是诚信后来变化而来的。难道诚信不是它的根本吗?过去《贞观政要·诚信篇》说:‘国家的基础,在于道德和礼教;国君地位的保障,在于诚实信用。’又说道:‘说了却不做,是言而无信,接受了命令却不执行,是没有诚意,如果是君王,就会败坏名声,如果是臣下,就会危及生命。因此,即使身不由己,处境艰难,君子也不会做有失诚信的事情。’我没有德行,但愿意效仿名臣和君子的言行,孟子说:‘有比生命更愿意得到的东西,所以不会苟且偷生’。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吗?我问心无愧,愿意守节而死,请您放弃我吧。”

    姚广孝微笑道:“发兵前我请朱棣放过你,得到他的点头同意。(结果他现在执意要杀你),这么看,岂不是他的不诚信的第三个体现了?”方孝孺不回答。姚广孝沉吟良久,说:“我算得天数,五百年后,有一个叫李宗吾的人,创立厚黑学,虽然远远比不上你,但你姑且听一下。”

    方孝孺回答:“好”。

    于是姚广孝说道:“李宗吾说:‘古代成大事的人都是外表忠厚却心狠手辣的人!’比如刘邦,和老百姓约法三章不算仁义吗?司马迁评价他仁义且爱老百姓。但他从车上推下子女,和项羽说一起吃父亲的肉,这又该怎么看呢?难道这不是他的本质吗?”

    方孝孺说:“李宗吾之语不是正确的言论。像他那么看,厚黑之人方才成大器,诚信良善的人都是愚蠢而且不能做事的人吗?唐有狄仁杰,宋有包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大学》说:‘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诚信就是修养品性的一种。与人交往,与忠义孝慈相同(美好的品性)都出自于诚信。效忠家国是一种诚信,守义气是一种诚信;报答亲人的孝是一种诚信;爱怜自己的儿女也是一种诚信。故修身的根本在诚信。如果没有诚信,人们还会互相信任吗?到了人们整日忙于尔虞我诈,心机重重,机关算尽的时候,天下就会掀起风波。想到刘宋、后赵、北齐、南吴、元朝就是这个样子。失去诚信,那么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何以组成家庭、国家乃至天下?如果做到了诚信,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盗贼不再出现,人人以礼相向,尊天命,识大体,这不是圣人用诚信来统治天下而天下岂有不太平之理?那个厚黑学,我替您觉得不可取。”

    方孝孺又说道:“如果说儒生反驳厚黑学是迂腐之见,那么我从世俗的角度再分析给您看。那些成功的人,不是仅仅依靠诚信,不是仅仅依靠背信,是有能力的人从二者当中选择而后成事的。用诚信成事的人,别人也会用诚信对待他,所以能守住事业,有好结果。姬发、姬昌讨伐暴君来使美德兴盛,所以虽然诸侯强大却仍然供奉(周)八百年;用背信成事的人,人们也会用背信对待他,所以不能守住事业,被‘背信’所反噬,没有好结果。以前刘协被曹丕逼迫,曹奂也被司马炎逼迫,他们是因为背信而成事的啊,纵使有功,也阻碍不了骂名的产生。我对自己坚守的精神和自己内心保持诚信,所以晚上能睡好觉。那个篡位的人,一定晚上睡不好觉吧。”

    方孝孺又说道:“我曾听说二祖慧可割断胳膊以求得佛法,我现在想效仿他(为真理献身的精神),(既然我已经明白道理了)那么我马上死去也值得了。您通晓佛理,一定知道修养德行、侍奉佛堂之人不可说谎。那些和尚尼姑都受戒律,戒律是不乱说话,这也是强调诚信啊!”

    方孝孺面向墙壁坐下,不再与姚广孝说话。第二天,朱棣下令用刀割开他的嘴,裂口直到耳朵,灭了他的族。

    我试着评价道:诚信是修身的根本,纵使方孝孺因为坚守诚信而死亡、被灭族,而最终依然被天下人铭记。明代士子大多不怕皇帝,诚信直言,都是因为效仿方孝孺啊。不是只有古代的仁人志士有这个考虑,考虑到湖南师范大学的先贤们比如钱基博先生、杨树达先生,就算听闻了日寇来袭也不会变一下脸色,而且不畏权威的杨先生为了使学问明晰而指出黄侃先生的谬误,听说湖南师范大学学生给自己的过错提意见而(对过错)不加讳饰;而且钱先生在《钱基博自传》中写道“教学必要的是诚信”,的确是用诚信(证明自己的德行)抵得上自己的职位来树立师者风范,也向后世作出榜样,树立了国人的气概。试看今日,习主席以诚信为十二个价值观之一的原因,是号召天下人各自修养品行啊。又加上“爱国、敬业、友善”,是因为(做到)诚信后就能做到(其他三者)了。即用诚信对待国家、职业和友人。道德被树立然后品行被修养。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好啊!

(一审责任编辑:吴蕙)

(二审责任编辑:董琪)

上一条:童年老院

下一条:车厢、战场与幻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