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 >> 在线文学旧栏目 >> 杂文 >> 正文

杉子

来源:文学院在线作者:16级 刘诗文
时间:2017-12-24 22:21:04点击:

(一)

    杉子是我从前的伙伴,也许不是。现在想来,那时的杉子就像一个蒙面家,从路旁的树丛中突然窜出来,大咧咧地挡在了我的前面。13岁的我看起来是一个规规矩矩的孩子,但内心还是向往自由的。

    于是在某天的英语竞赛辅导课上,当我站起来说约翰·列依到底是怎么死的,而那位涂着油腻指甲的女老师却又一次完全无视我的存在,扯过一张卷子开讲时,我终于忍无可忍地跳起来大吼出约翰·列依的话:“老师问我长大想做什么,我说:‘快乐的人。’老师说我不懂问题,我告诉老师……”

    说真的,那时我真不知是哪根弦搭错了,才会不顾形象地如此歇斯底里,让下面受了惊吓的同学们用看怪物的眼神看着我,让小心眼的女老师的脸像一张揉皱了的纸。但是紧接着有了更为夸张的事。只听见有一个更为高亢的声音加入进来,让紧张的氛围达到沸点—

   “是她不懂人生!”

   “是她不懂人生!”

    已经垮掉的女老师与同学们一起不约而同地仰头望向教室的后方。一个顶着一头凌乱短发的女孩踩在书桌上,高举着右臂,大口喘着气。她周围错愕的眼神,咧着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微笑,最后居然从后面跨越了几张桌子,迈到了第三排我的桌旁,抓起我的手,与呆若木鸡的我来了个击掌

    不得不承认我那时也觉得杉子是个疯子。

    这件惊世骇俗的事最终让我和杉子被英语竞赛班开除,并取消了我和她参加竞赛的资格。那天晚上,我母亲听说了这件事,她不可置信地看着我,摸了摸我的额头,然后严厉地警告我不准再这样做。

    事实上我确实温顺地听从了母亲的话,此事也成了我并不轰轰烈烈的青春岁月中,唯一的也是最后的在公共场合的叛逆行为。而事后我和杉子谈起此事,她依旧还是那副亢奋的神情,“我们,还真是默契啊!”她又笑了露出两颗小虎牙,在明媚的阳光下白得晃眼。

    不知道经历了这些年,杉子会不会后悔说出那句认为我们默契的话。但是我想我不会后悔,在那样勇敢的年龄,遇见永远不会退缩的杉子。

(二)

    杉子和我因为英语课上那一吼而成为肝胆朋友后,她曾多次对我讲起她个有着广阔草原的家乡。她说,草原的日出是一个人的盛大仪式,在太阳蹿上来的那一刻,你屏息凝望,甚至希望连自己也从这世界上隐去,只剩下面前的近乎生命恩赐般的日光。你会想要流泪,为如此纯洁伟大的美。她说,她热爱的是日光下的草原,没有日光的草原会让你恐惧、畏缩,像是永远没有尽头的黑暗深渊,而日光中的草原就像是陶潜笔下的世外桃源,安静祥和,又流动着狂野的美。她说,草原的日落是上苍的抚慰,她经常会忙了一天后满头大汗地坐在草原上看日落,看金黄的日光浸染进天际的夜色中,看炽烈决绝的红色像是要把这世界和她烧了一般,看树木和羊群逐渐变成精致沉寂的剪影。她说,她能够这样欣赏日落,真是件无比幸运且幸福的事。

    她说日光不只是希望,还是一种幻象,是上苍给予人们的一种美好的幻象。诗人常把阳光作为积极乐观的象征,是因为这些可怜的敏感得要命的人,必须得找一个让他们纯粹快乐的东西,来让他们依靠。不能是雨,不能是雪,不能是绿叶甚至不能是繁花,必须是日光,热烈的日光。然后她转过头皱着鼻子对我说:“因为哪个人会看到日光不快乐呢?那可是神一般的存在啊!”

    她还说日光有时是让人不能忍受的欺骗。每次日光的出现都似乎是在有企图地蒙蔽人们的双眼,让他们感觉不到时光的流逝,反正“太阳照常升起”嘛。直到人们已至垂暮之年,才会惊恐地意识到,原来我是这样庸庸碌碌地活着。

    她说她是用生命爱着日光,依赖着它,并用力活好每一天。

    杉子在说的时候托着腮向上看,目光紧紧锁定在一个地方。我不知道她在看什么,因为这里没有那种“近乎生命恩赐”般的日光。

    可是我紧紧盯着杉子的脸,觉得她就是我生命中的日光。因为我长这大,从来没有人用如此诗意的语言给我讲草原中的日升日落,讲日光的变幻。她说的每一个字,都让我感到无比兴奋而又似曾相识。我甚至盯着她一闭一合的嘴,像聋哑人一样默念她所说的每一句话。我的心在“怦怦”地跳,我觉得终于有一个人,讲出了我的心声。我知道那是一种共鸣—心灵的共鸣。

    从上学起,我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周周能打A+,并非我有什么过人之处,无非是掌握了作文的技巧,以及用滥了老师偏爱的所谓“生动形象”的花招。这类似把一篇篇未经深思熟虑或别人已经嚼烂了的文字放进模型内摇身一变成为众人眼中的精品一样。

    曾是班级尖子生的我,虚荣地享受这些模式化的技巧并屡试不爽。升入初中后的我却在某一天写完作文后突然感到一阵恶心,便不假思索地团皱了稿纸扔进垃圾桶里去。

    我只是不想把套话写了一篇又一篇,让虚伪的评语说了一遍又一遍,让麻木的掌声响了一次又一次。

    没有灵魂的文字不是文字。而青春不应该被如此重复而浪费地度过,不是吗?

    这时我感到自己的身体像是被什么东西绑着一般。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向我袭来,我痛苦地扭动着身子。

    我将我的感受告诉了杉子,她听后激动地拍了拍我的肩,说我是受了她的感召。也许她说得对。

(三)

    我们是很奇特的朋友。

    在班级里,我只字不提杉子的事,继续和不浓不淡的朋友嘻嘻哈哈,继续6点起床,7点到校,继续在课堂上把笔记记得工工整整。从前的生活仍在继续。我还是众人眼中的那个我,规矩又安静。可是我再也无法控制不羁的思绪跑出课堂,飘扬到杉子口中的草原和其他我不曾了解的地方。我常常羡慕她精彩的生活经历,羡慕她只是一名借读生,不必参加城市学校竞争激烈的中考,不必因为繁重的学业而禁锢向往自由的灵魂。

    即使我们在走廊上碰面,也不会打招呼。她会像只小鹿一般朝我蹦来,在经过我面前时侧着脸对我眨眨眼,而我也会不着痕迹地弯起嘴角,回报给她微笑。

我知道,每天放学后,从学校后门出去,走到第三棵树下,总会有一个人靠着树等我,顺带着准备好一个新鲜的故事。

    这是永不会变的仪式,是一条神秘的纽带,将我和杉子与这个纷繁的世界隔离开来。没有交集,亦没有矛盾,没有争端。我以为我既可以是那个父母心中的乖乖女,老师认为的规矩内秀的好学生,和所有同学都聊得来的老好人,也可以是逃课和杉子一起去电影院的叛逆学生,再也不按套路写文章的个性女生,不愿再妥协的勇敢者,就像杉子一样。直到周围的一切已渐渐变质

    中考的前一年,班级里的气氛骤然变得凝重。我才知道有“优生推荐”这回事。我的父母是从来不为这类事操心的,他们相信我。但是信任我是需要前提的。他们不知道我的作文自从“改革”后再也没有得过A+甚至是A,不知道老师不再关注我,不知道关于我的流言蜚语。

    期中考试后,语文老师在我的作文卷子后面留了这样一段评语:“你或许会告诉我你写的是意识流,但我建议你看看《追忆似水年华》或是《尤利西斯》,再确定你要不要一条路走到黑。不同人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是有差别的。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是一种愚蠢。你要做一个明智的孩子。”与此同时,我的妈妈在家长会后被老师叫到了学校。

    十多年了,我从没见过妈妈那种伤心失望的样子。

    我再也不能假装自己不知道了。

    那天放学后,我没有从后门出去,而是径直回家。我从便利店里拎了一箱啤酒,偷了去阁楼的钥匙,爬到楼顶大哭了一场。我从来没碰过啤酒,就算和杉子在一起的时候。但是我想最后疯狂一次,来证明之前我与杉子的所作所为不是一场荒诞的游戏。我边强迫着自己喝苦涩的啤酒,边哭号着打电话给杉子。

   “喂。”杉子的声音很平静。我听得到电话那头的喧闹声,杉子告诉过我写的小说获得了某个文艺组织的头奖,那么,今天正好是庆功会吧。那些刺耳音真是刺耳。

    我突然挂掉了电话。

(四)

    萨列里说:“亲爱的上帝,使我闻名全世界,使我永垂不朽。我身亡之后,让所有人赞美我的音乐。为了回报,我愿意献出我的贞洁,我的努力,我的谦卑,我每一刻的生命。阿门。”

   “音乐之于莫扎特,犹如文字之于你。音乐之于萨列里,犹如文字之于我。”有一次我和杉子在一起看过《莫扎特传》后,我对她如是说。杉子问我为什么,我没有说话。因为当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萨列里的每一段独白都使我心悸。

    而排名从班级前5名掉到20名开外的我,在日渐残酷的竞争中生存得越发困难的我,却渐渐明白了为什么。萨列里一生都很痛苦,他的痛苦并非是因为对莫扎特才华的嫉妒,而是因为他对音乐的极端热爱与渴求。当灵魂被音符唤醒,当音乐变成他人生的救赎,他便要疯狂地去追求。他爱音乐,更爱音乐带给他的荣耀,没有了众人掌声的曲子,于他又有何意义?

    他可悲自己没有莫扎特那样有慧眼的父亲。莫扎特的父亲从小让莫扎特在皇室面前演奏,自己的父亲却在餐桌上满嘴肥油地说音乐家是马戏团里的猴子,然后去教堂祈祷生意兴隆。

    然而莫扎特本身又是一面如此清晰残忍的镜子,毫不留情地照出了萨列里的平庸与卑鄙。于是他恨极了那面镜子,就像爱美如生命的那喀索斯一样恨极了那面镜子。他歇斯底里地捶打着那面镜子,折磨着那面镜子,却仍是无法改变镜子中自己那丑陋的容貌。

    他龇牙咧嘴,他愤怒地撕扯着自己的皮肤。他在无声地痛苦地质问命:为什么?为什么?

    萨列里咬牙切齿地问,我所要的只是歌颂上帝,他给了我这种欲望,可是又使我变成了哑巴。为什么,告诉我,如果他不要我用音乐来赞美他,为什么要给我欲望,却又不给我才华?

    那天,我喝完啤酒后,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萨列里在梦中隔着那架钢琴时而吼叫,时而哭泣。我只是吓坏了似的木然地望着他,他猛然掀起琴盖在琴键上狂乱地演奏。我难以忍受地捂住耳朵,告诉他别弹了,你如何努力也成为不了莫扎特,谁叫你就生在那种世俗的家庭,谁叫你天生就被荣耀的藤蔓所捆绑。琴声戛然而止。萨列里从琴凳上跌落下来,一动不动,像一具被打倒在地的僵尸。

(五)

    我再也没有走过学校的后门。放学后,我总会以最快的速度冲出学校,小跑回家,用冷水洗脸后什么也不想地端坐在书桌前拼命“刷题”。用中考复习资料替代小说作为睡前读物。早上早早起床,睁眼便做50个仰卧起坐,跑步上学,认真听课,课间抓住每个空档向老师请教那些被搁置已久的问题。

    我让自己像个陀螺似地旋转,因为我害怕,怕遇到杉子,怕看到她迷惑的脸,怕感受到我们之间永远无法缩短的距离。那种距离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更是我们不同的生活环境造成的,而后者更让我感到无力。

    杉子有时会徘徊在后门的门窗外。尽管我总是埋头学习,从未与她对视,可是我知道她就在那里,就在看着我。但是我不知道她的表情,是困惑、愤怒,抑或是同情、悲伤。我不敢知道,不愿知道。

    我有时也会希望杉子像我们初遇时一样,雄赳赳,气昂昂地踹开门,大声地质问我原因,然后痛快地骂我一声“懦夫”。

    没错,我就是懦夫。当英雄的代价太大,逆行于人群会被撞得遍体鳞伤。

    杉子没有踹开门来质问我,她总是徘徊,然后默默离开。这使得我将头压得更低,拼命地学习,忘掉过去,直面现实,然后战胜现实。我得让自己适应于单调的生活,并且永远适应。

(六)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就走在了去往中考考场的路上。我的腿在不停发抖。那时我想到了杉子,她若在我身边一定会笑骂我没出息的。那又如何呢,我总算是扛到了现在,尽管流了那么多的汗,那么多的泪。中考是我必须要走,且要走好的路。

    看到那年的中考作文题—“美,在不期而遇”,我一瞬间想到了杉子。杉子曾是我多么渴求的美。然而在这一瞬间,我的头脑中找到了复习时已准备好的素材,毫不犹豫地写下。那是篇有着条条框框的作文,规矩、安全。

    中考结束后,我和父母几乎不曾有任何犹豫,就自信地报了那所我向往已久的省重点名校。和同学去KTV疯玩了通宵后,我突然感到彻骨的空虚。我知道我想到了杉子,想到了那段诗意的时光。可是一切都变了,回不去了。

    在家里宅了几天之后,我收到了杉子的信。她说她回到了有着草原的家乡。她说她知道我考上了那所高中并祝贺我。她说我不是萨列里,她也不是莫扎特。她说一切都是成长的选择。她说我的青春还在。她说,你别哭。

    然后我泪流满面。

(七)

    杉子,我现在在阳关大道上平稳地走着,和人流一起。杉子,回到了草原,你要像一匹奔跑的马一样,勇敢地活,漂亮地活。

(一)

    杉子是我从前的伙伴,也许不是。现在想来,那时的杉子就像一个蒙面家,从路旁的树丛中突然窜出来,大咧咧地挡在了我的前面。13岁的我看起来是一个规规矩矩的孩子,但内心还是向往自由的。

    于是在某天的英语竞赛辅导课上,当我站起来说约翰·列依到底是怎么死的,而那位涂着油腻指甲的女老师却又一次完全无视我的存在,扯过一张卷子开讲时,我终于忍无可忍地跳起来大吼出约翰·列依的话:“老师问我长大想做什么,我说:‘快乐的人。’老师说我不懂问题,我告诉老师……”

    说真的,那时我真不知是哪根弦搭错了,才会不顾形象地如此歇斯底里,让下面受了惊吓的同学们用看怪物的眼神看着我,让小心眼的女老师的脸像一张揉皱了的纸。但是紧接着有了更为夸张的事。只听见有一个更为高亢的声音加入进来,让紧张的氛围达到沸点—

   “是她不懂人生!”

   “是她不懂人生!”

    已经垮掉的女老师与同学们一起不约而同地仰头望向教室的后方。一个顶着一头凌乱短发的女孩踩在书桌上,高举着右臂,大口喘着气。她周围错愕的眼神,咧着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微笑,最后居然从后面跨越了几张桌子,迈到了第三排我的桌旁,抓起我的手,与呆若木鸡的我来了个击掌

    不得不承认我那时也觉得杉子是个疯子。

    这件惊世骇俗的事最终让我和杉子被英语竞赛班开除,并取消了我和她参加竞赛的资格。那天晚上,我母亲听说了这件事,她不可置信地看着我,摸了摸我的额头,然后严厉地警告我不准再这样做。

    事实上我确实温顺地听从了母亲的话,此事也成了我并不轰轰烈烈的青春岁月中,唯一的也是最后的在公共场合的叛逆行为。而事后我和杉子谈起此事,她依旧还是那副亢奋的神情,“我们,还真是默契啊!”她又笑了露出两颗小虎牙,在明媚的阳光下白得晃眼。

    不知道经历了这些年,杉子会不会后悔说出那句认为我们默契的话。但是我想我不会后悔,在那样勇敢的年龄,遇见永远不会退缩的杉子。

(二)

    杉子和我因为英语课上那一吼而成为肝胆朋友后,她曾多次对我讲起她个有着广阔草原的家乡。她说,草原的日出是一个人的盛大仪式,在太阳蹿上来的那一刻,你屏息凝望,甚至希望连自己也从这世界上隐去,只剩下面前的近乎生命恩赐般的日光。你会想要流泪,为如此纯洁伟大的美。她说,她热爱的是日光下的草原,没有日光的草原会让你恐惧、畏缩,像是永远没有尽头的黑暗深渊,而日光中的草原就像是陶潜笔下的世外桃源,安静祥和,又流动着狂野的美。她说,草原的日落是上苍的抚慰,她经常会忙了一天后满头大汗地坐在草原上看日落,看金黄的日光浸染进天际的夜色中,看炽烈决绝的红色像是要把这世界和她烧了一般,看树木和羊群逐渐变成精致沉寂的剪影。她说,她能够这样欣赏日落,真是件无比幸运且幸福的事。

    她说日光不只是希望,还是一种幻象,是上苍给予人们的一种美好的幻象。诗人常把阳光作为积极乐观的象征,是因为这些可怜的敏感得要命的人,必须得找一个让他们纯粹快乐的东西,来让他们依靠。不能是雨,不能是雪,不能是绿叶甚至不能是繁花,必须是日光,热烈的日光。然后她转过头皱着鼻子对我说:“因为哪个人会看到日光不快乐呢?那可是神一般的存在啊!”

    她还说日光有时是让人不能忍受的欺骗。每次日光的出现都似乎是在有企图地蒙蔽人们的双眼,让他们感觉不到时光的流逝,反正“太阳照常升起”嘛。直到人们已至垂暮之年,才会惊恐地意识到,原来我是这样庸庸碌碌地活着。

    她说她是用生命爱着日光,依赖着它,并用力活好每一天。

    杉子在说的时候托着腮向上看,目光紧紧锁定在一个地方。我不知道她在看什么,因为这里没有那种“近乎生命恩赐”般的日光。

    可是我紧紧盯着杉子的脸,觉得她就是我生命中的日光。因为我长这大,从来没有人用如此诗意的语言给我讲草原中的日升日落,讲日光的变幻。她说的每一个字,都让我感到无比兴奋而又似曾相识。我甚至盯着她一闭一合的嘴,像聋哑人一样默念她所说的每一句话。我的心在“怦怦”地跳,我觉得终于有一个人,讲出了我的心声。我知道那是一种共鸣—心灵的共鸣。

    从上学起,我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周周能打A+,并非我有什么过人之处,无非是掌握了作文的技巧,以及用滥了老师偏爱的所谓“生动形象”的花招。这类似把一篇篇未经深思熟虑或别人已经嚼烂了的文字放进模型内摇身一变成为众人眼中的精品一样。

    曾是班级尖子生的我,虚荣地享受这些模式化的技巧并屡试不爽。升入初中后的我却在某一天写完作文后突然感到一阵恶心,便不假思索地团皱了稿纸扔进垃圾桶里去。

    我只是不想把套话写了一篇又一篇,让虚伪的评语说了一遍又一遍,让麻木的掌声响了一次又一次。

    没有灵魂的文字不是文字。而青春不应该被如此重复而浪费地度过,不是吗?

    这时我感到自己的身体像是被什么东西绑着一般。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向我袭来,我痛苦地扭动着身子。

    我将我的感受告诉了杉子,她听后激动地拍了拍我的肩,说我是受了她的感召。也许她说得对。

(三)

    我们是很奇特的朋友。

    在班级里,我只字不提杉子的事,继续和不浓不淡的朋友嘻嘻哈哈,继续6点起床,7点到校,继续在课堂上把笔记记得工工整整。从前的生活仍在继续。我还是众人眼中的那个我,规矩又安静。可是我再也无法控制不羁的思绪跑出课堂,飘扬到杉子口中的草原和其他我不曾了解的地方。我常常羡慕她精彩的生活经历,羡慕她只是一名借读生,不必参加城市学校竞争激烈的中考,不必因为繁重的学业而禁锢向往自由的灵魂。

    即使我们在走廊上碰面,也不会打招呼。她会像只小鹿一般朝我蹦来,在经过我面前时侧着脸对我眨眨眼,而我也会不着痕迹地弯起嘴角,回报给她微笑。

我知道,每天放学后,从学校后门出去,走到第三棵树下,总会有一个人靠着树等我,顺带着准备好一个新鲜的故事。

    这是永不会变的仪式,是一条神秘的纽带,将我和杉子与这个纷繁的世界隔离开来。没有交集,亦没有矛盾,没有争端。我以为我既可以是那个父母心中的乖乖女,老师认为的规矩内秀的好学生,和所有同学都聊得来的老好人,也可以是逃课和杉子一起去电影院的叛逆学生,再也不按套路写文章的个性女生,不愿再妥协的勇敢者,就像杉子一样。直到周围的一切已渐渐变质

    中考的前一年,班级里的气氛骤然变得凝重。我才知道有“优生推荐”这回事。我的父母是从来不为这类事操心的,他们相信我。但是信任我是需要前提的。他们不知道我的作文自从“改革”后再也没有得过A+甚至是A,不知道老师不再关注我,不知道关于我的流言蜚语。

    期中考试后,语文老师在我的作文卷子后面留了这样一段评语:“你或许会告诉我你写的是意识流,但我建议你看看《追忆似水年华》或是《尤利西斯》,再确定你要不要一条路走到黑。不同人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是有差别的。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是一种愚蠢。你要做一个明智的孩子。”与此同时,我的妈妈在家长会后被老师叫到了学校。

    十多年了,我从没见过妈妈那种伤心失望的样子。

    我再也不能假装自己不知道了。

    那天放学后,我没有从后门出去,而是径直回家。我从便利店里拎了一箱啤酒,偷了去阁楼的钥匙,爬到楼顶大哭了一场。我从来没碰过啤酒,就算和杉子在一起的时候。但是我想最后疯狂一次,来证明之前我与杉子的所作所为不是一场荒诞的游戏。我边强迫着自己喝苦涩的啤酒,边哭号着打电话给杉子。

   “喂。”杉子的声音很平静。我听得到电话那头的喧闹声,杉子告诉过我写的小说获得了某个文艺组织的头奖,那么,今天正好是庆功会吧。那些刺耳音真是刺耳。

    我突然挂掉了电话。

(四)

    萨列里说:“亲爱的上帝,使我闻名全世界,使我永垂不朽。我身亡之后,让所有人赞美我的音乐。为了回报,我愿意献出我的贞洁,我的努力,我的谦卑,我每一刻的生命。阿门。”

   “音乐之于莫扎特,犹如文字之于你。音乐之于萨列里,犹如文字之于我。”有一次我和杉子在一起看过《莫扎特传》后,我对她如是说。杉子问我为什么,我没有说话。因为当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萨列里的每一段独白都使我心悸。

    而排名从班级前5名掉到20名开外的我,在日渐残酷的竞争中生存得越发困难的我,却渐渐明白了为什么。萨列里一生都很痛苦,他的痛苦并非是因为对莫扎特才华的嫉妒,而是因为他对音乐的极端热爱与渴求。当灵魂被音符唤醒,当音乐变成他人生的救赎,他便要疯狂地去追求。他爱音乐,更爱音乐带给他的荣耀,没有了众人掌声的曲子,于他又有何意义?

    他可悲自己没有莫扎特那样有慧眼的父亲。莫扎特的父亲从小让莫扎特在皇室面前演奏,自己的父亲却在餐桌上满嘴肥油地说音乐家是马戏团里的猴子,然后去教堂祈祷生意兴隆。

    然而莫扎特本身又是一面如此清晰残忍的镜子,毫不留情地照出了萨列里的平庸与卑鄙。于是他恨极了那面镜子,就像爱美如生命的那喀索斯一样恨极了那面镜子。他歇斯底里地捶打着那面镜子,折磨着那面镜子,却仍是无法改变镜子中自己那丑陋的容貌。

    他龇牙咧嘴,他愤怒地撕扯着自己的皮肤。他在无声地痛苦地质问命:为什么?为什么?

    萨列里咬牙切齿地问,我所要的只是歌颂上帝,他给了我这种欲望,可是又使我变成了哑巴。为什么,告诉我,如果他不要我用音乐来赞美他,为什么要给我欲望,却又不给我才华?

    那天,我喝完啤酒后,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萨列里在梦中隔着那架钢琴时而吼叫,时而哭泣。我只是吓坏了似的木然地望着他,他猛然掀起琴盖在琴键上狂乱地演奏。我难以忍受地捂住耳朵,告诉他别弹了,你如何努力也成为不了莫扎特,谁叫你就生在那种世俗的家庭,谁叫你天生就被荣耀的藤蔓所捆绑。琴声戛然而止。萨列里从琴凳上跌落下来,一动不动,像一具被打倒在地的僵尸。

(五)

    我再也没有走过学校的后门。放学后,我总会以最快的速度冲出学校,小跑回家,用冷水洗脸后什么也不想地端坐在书桌前拼命“刷题”。用中考复习资料替代小说作为睡前读物。早上早早起床,睁眼便做50个仰卧起坐,跑步上学,认真听课,课间抓住每个空档向老师请教那些被搁置已久的问题。

    我让自己像个陀螺似地旋转,因为我害怕,怕遇到杉子,怕看到她迷惑的脸,怕感受到我们之间永远无法缩短的距离。那种距离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更是我们不同的生活环境造成的,而后者更让我感到无力。

    杉子有时会徘徊在后门的门窗外。尽管我总是埋头学习,从未与她对视,可是我知道她就在那里,就在看着我。但是我不知道她的表情,是困惑、愤怒,抑或是同情、悲伤。我不敢知道,不愿知道。

    我有时也会希望杉子像我们初遇时一样,雄赳赳,气昂昂地踹开门,大声地质问我原因,然后痛快地骂我一声“懦夫”。

    没错,我就是懦夫。当英雄的代价太大,逆行于人群会被撞得遍体鳞伤。

    杉子没有踹开门来质问我,她总是徘徊,然后默默离开。这使得我将头压得更低,拼命地学习,忘掉过去,直面现实,然后战胜现实。我得让自己适应于单调的生活,并且永远适应。

(六)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就走在了去往中考考场的路上。我的腿在不停发抖。那时我想到了杉子,她若在我身边一定会笑骂我没出息的。那又如何呢,我总算是扛到了现在,尽管流了那么多的汗,那么多的泪。中考是我必须要走,且要走好的路。

    看到那年的中考作文题—“美,在不期而遇”,我一瞬间想到了杉子。杉子曾是我多么渴求的美。然而在这一瞬间,我的头脑中找到了复习时已准备好的素材,毫不犹豫地写下。那是篇有着条条框框的作文,规矩、安全。

    中考结束后,我和父母几乎不曾有任何犹豫,就自信地报了那所我向往已久的省重点名校。和同学去KTV疯玩了通宵后,我突然感到彻骨的空虚。我知道我想到了杉子,想到了那段诗意的时光。可是一切都变了,回不去了。

    在家里宅了几天之后,我收到了杉子的信。她说她回到了有着草原的家乡。她说她知道我考上了那所高中并祝贺我。她说我不是萨列里,她也不是莫扎特。她说一切都是成长的选择。她说我的青春还在。她说,你别哭。

    然后我泪流满面。

(七)

    杉子,我现在在阳关大道上平稳地走着,和人流一起。杉子,回到了草原,你要像一匹奔跑的马一样,勇敢地活,漂亮地活。

(一审责任编辑:孙庆耀)

(二审责任编辑:张瑶瑶)

上一条:车厢、战场与幻象

下一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