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评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评论 >> 正文

从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看雅典社会形态下的观念

来源:作者:21级 苏旭辉
时间:2024-06-26 23:07:16点击:

文学艺术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戏剧作为文学艺术的一个重要体裁,因其特殊的舞台、动作、表演集中的特质,能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而最早起源于酒神祭祀仪式的古希腊戏剧在演员和剧作家一众人的探索下逐渐得到发展和完善,题材广阔,时代意义深远,对我们今天研究雅典社会很有帮助。其中有“戏剧艺术界的荷马”之称的索福克勒斯代表作《俄狄浦斯王》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思想价值,还对我们今天来研究当时雅典社会的社会观念具有极高的价值。下面笔者将从文本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阐释其反映当时社会形态下的城邦观念、伦理观念和神学观与命运观。

一是城邦认同观念和集体观念。首先体现在城邦爆发瘟疫,群众和被视为英雄、作为城邦主宰的俄狄浦斯以及王后的种种反应:瘟疫使得生灵涂炭、子民聚集在广场乞求他们的王能够像之前解答谜题、打败女妖一样解救他们;俄狄浦斯“为城邦、为子民悲痛”,“在黑夜和白天中寻找解救的办法”,派克瑞昂去求神谕,对追查国王凶案、处置凶手的决心以及努力,以及对先知忒瑞西阿斯知晓真相却不说的指责——“对养育你的城邦不热爱”、“背叛我们、侮辱城邦、毁灭城邦”;王后伊奥卡斯特在看到丈夫与兄弟二人的争吵时发出的“这地方正闹瘟疫,你还闹私人纠纷,不害臊吗?”指责。其次在烘托气氛、作者政治观点的歌队演唱中频频出现的“肆虐的瘟疫”、“救救城邦”这样的紧急、真切的诉求。这些都能看出在城邦遭遇危机、生死存亡之际,集体中的每一个人的城邦意识和集体观念。这也传达出在雅典城邦的构建体系下,每一个公民的命运与城邦的命运都是休戚相关的,所有人都有责任去挽救城邦的命运。最后是城邦身份认同观念,在俄狄浦斯的身份还未清楚之前,他自己与其他人多次说他过去是一个外邦的侨民,因破解女妖的“人”的谜题从而解救忒拜国、成为忒拜国王,这可以看出当时雅典人对城邦公民身份的认同,但又不仅仅拘泥于血统、身份,而是把城邦的命运、荣誉放在首位,俄狄浦斯解救了城邦,所以忒拜人认可他、尊敬他。

二是伦理观念。剧中忒拜城突降瘟疫、民不聊生的原因就是“城邦污染”,这污染指的就是俄狄浦斯无意中犯下杀父娶母的滔天之罪,从神给的惩罚可以看出这乱伦之罪有多重。后文先知忒瑞西阿斯“我不暴露自己的痛苦,也是免得暴露你的”,“我不愿使自己苦恼,也不愿使你苦恼”的话中双重痛苦、苦恼指的是:一是俄狄浦斯知晓自己无意中杀父娶母这一真相后的痛苦;二是指先知清楚这一悲剧但不忍告诉俄狄浦斯让他痛苦,同时为了城邦的存亡又不得不说这一矛盾所产生的痛苦,看完全文,看到俄狄浦斯父母为避免“神谕”命运不惜杀死孩子,俄狄浦斯在科林斯知晓“杀父娶母”的预言决定离开父母,在得知科林斯王自然病死时以为自己战胜了命运,在被先知宣告自己犯下乱伦大罪的难以置信,甚至揣测他是与克瑞翁串通来谋取自己的王位,到真相大白后,既为母又是妻的王后悲惨自杀,俄狄浦斯刺瞎自己的双眼。我们透过这些人物反应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秩序已经确立,人们已经意识和遵守新建的伦理道德,知道不要去破坏、违背规则。剧中从忒瑞西阿斯的语言“你和自己的儿女成为平辈”、“他生母的儿子和丈夫、他父亲的凶手和共同播种的人”,以及王后伊奥卡斯特的悲叹“我多么不幸,给丈夫生丈夫,给儿子生儿女”,俄狄浦斯对女儿的抱歉“你们的父亲杀了他的父亲,把种子撒在生身母亲那里,从自己出生的地方生了你们”,这些看上去混乱的话语反映了这段乱伦关系的本质,他们对乱伦的定义也传达出他们对伦理道德的认同与尊崇,对无意破坏伦理关系、酿成更大悲剧的反省懊悔,体现了当时雅典人们已经形成的的伦理道德观。作家索福克勒斯写俄狄浦斯想挣脱“杀母娶妻”的乱伦悲剧命运所做的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这反映了命运所象征当时的破坏伦理秩序力量的强大,说明任何破坏新秩序的行为都将遭受惩罚,他的作品告诫时人,也试图引起人们思考仅凭道德的规范是否真的能约束这种行为。

最后是神学观与命运观。不同与古希腊神话以神为主体的叙事,以神存在、活动的空间为背景,《俄狄浦斯王》置于的空间是近乎现实的城邦,但又笼罩在一层神学主导的话语下,神学色彩浓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城邦遭遇危机去阿波罗神殿求神示,无比相信神的指示、依据这个去找凶手来挽救城邦。以及神的形象虽未直接出现,但戏剧大量出现对宙斯以前其他神的呼吁。二、戏剧的多个神谕依次出现又纷纷得到证实,这也体现了神的神通广大,对人类命运的绝对掌控。这反映了古希腊神学思想对创作、对生活的影响。此外,戏剧中的人对神的崇敬也传达出当时人们的神学观。

神谕指示着人物的行动,也向我们揭示人物的命运,是本剧古希腊命运观的物质外壳。按时间来看,戏剧最早的一次神谕是在俄狄浦斯出生之前,预言俄狄浦斯将成为杀手父亲的凶手,于是夫妻二人决定杀死他,由于牧人可怜他不忍心杀害他,将他给报信人,报信人之后又赠予给科林斯国王,让他平安地长大。第二次出现的神谕是皮提亚神坛发布的预言——指出俄狄浦斯将会杀死他的父亲,玷污母亲。俄狄浦斯因相信神谕不愿发生这样的事情而离开科林斯,远离自己的养父母,从而来到忒拜城,路上又碰上自己的生身父亲,两个人彼此都不认识,在让路这一事上产生争斗,俄狄浦斯怒火中烧,杀死了父亲拉伊奥斯。之后又因解答谜题、打败女妖、拯救忒拜国而成为忒拜国王,自然也娶了身为王后的母亲,两人一同诞育子嗣。无意中证实了“杀父弑母”的预言,因此神降临给忒拜国一场瘟疫,城邦的灾难使得俄狄浦斯向神求助,第三次神谕出现。这次神谕指明要杀死或放逐杀害前任国王的凶手才能解决城邦危机。在寻找真凶的过程中,知晓一切的先知忒瑞西阿斯做出了第四次神谕“你就是你正在追查的凶手”、“有朝一日母亲、父亲的诅咒将一起紧追不舍,驱赶你离开这方土地”、“你其实是自己子女们一母所生的兄弟”……这样看似令人难以置信的言论最后又在俄狄浦斯不断地探究真相、报信人和牧人揭露的过程中得到验证。起初,俄狄浦斯是不信的,他认为这是克瑞昂指使先知来污蔑他,以此谋求他的王位权势和财富,王后伊奥卡斯特也是不相信预言的,她用她的亲身经历——自己的儿子也曾被预言,用他的死亡而宣告预言失败,来安抚俄狄浦斯。他们低估了命运的力量,他们的结局——伊奥卡斯特自尽、俄狄浦斯刺瞎双目后被流放宣告命运的胜利。但另一个角度上看,他们没有因为是有绝对权威的神谕而束手就擒,等待那一天的来临,伊奥卡斯特杀死儿子、俄狄浦斯逃离自己的养父母,虽然这些违抗命运的行动都在不知不觉间成了推动命运的手,虽然这些行动在当时、在现在都是不被认可的,但在人类对峙命运、与命运抗争的层面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敢于抗争命运的姿态和气质。《俄狄浦斯王》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的命运观:一方面相信命运至高无上、神的意志无法抗拒,如文中的四次神谕将戏剧中的人紧紧困住,让人无法逃脱。但这命运是不合理的,也不公平的,一个天生背负着“杀父娶母”的人就应该屈就命运被剥夺生命吗?不,戏剧中的其他人物如牧人、报信人看到了这一事实的残忍而给了他存活的机会,哪怕他的一生杀害了他的父亲、让他的母亲不堪存活在世,但他曾经为城邦做出的贡献,为解决瘟疫所作的努力我们都有目共睹,无论如何,俄狄浦斯的生命是有价值的。这也体现了古希腊命运观中最深刻的一点:强调人对命运的抗争,表现人的意志与价值。

(一审编辑:曾锦祥)

(二审编辑:刘瑶平)

上一条:“觉醒的孤胆英雄”——北岛诗歌《回答》品读

下一条:王小波杂文:自由之思,成自由之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