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师范大学的女工课上,你会看到一位白发斑驳,精神矍铄的老先生:她灵巧的双手拿着剪刀飞舞,瞬时,一张张精巧美丽的图案便跃然纸上;一团团五彩的丝网在她手指间游走,很快,一束美丽的花就诞生了——这是老党员陈延秀老师正在教授大家剪纸和制作丝网花。
其实不只在女工课上,在以生为本、甘于奉献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中,你也能看到陈老师的身影。
扬帆风正疾,奋斗正当时
陈延秀老师1948年出生于湖南省祁阳市,1967年高中毕业后,她同李财富老师在浏阳市共同建立了观音塘中学。当时,学校条件艰苦,积极上学的孩子也不多,陈延秀老师认定了“知识改变命运”,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接受教育。于是村落的每一扇门,都被陈老师一一扣响。孩子们来了,但教室是厂矿改造的旧房子,一间间光秃秃的瓦房,课桌少得可怜,老师也严重缺乏,她身兼数职来传授知识。尽管资源稀缺,人力稀少,条件艰苦,但也无法阻止陈延秀老师办学的决心。
奥地利画家席勒曾说:“人要忠于自己年轻时的理想”。陈延秀老师的理想就是让每一个孩子不因贫穷落后而辍学回家。在这里,她不仅是校长,也是老师,更是孩子们的引路人。
陈老师不仅仅在教书育人,更致力于“精神的传承”。1970年6月,陈延秀老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希望可以通过借助党的力量,继续教书育人。此后的人生中,她不仅仅致力于教书育人,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她认为:只有青年的知识文化水平提高了,国家才发展更好。几十年来都未曾放弃自己的理想和入党初衷,继续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优秀文化和精神在教育教学中播向学生。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陈延秀老师志在做“老干”,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这是一位教师的理想,更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写照。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
“三湘儿女多奇志”。1970年9月,陈延秀老师凭借优秀的业绩,被推荐到了湖南师范大学,成为了工学党委委员,后进入湖南师范大学数学系学习。彼时的陈老师依然没有忘记自己身为人民教师的理想和责任,在知识的海洋里,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踏实学习。大学期间,陈老师仍想做回人民教师,为此她自己手写多份教案,来为自己的教师生涯做准备。1973年1月,陈延秀老师大学毕业,留在了湖南师范大学,先后在湖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担任组织人事干事、辅导员,并继续在大学校园里当起了人民教师。
大学期间,陈延秀老师在外国语学院担任副院长。在这个岗位上,她继续为老师和学生热情服务。认真组织每一次活动,认真地倾听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陈延秀老师“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即便在工作时遇到苦难,陈延秀老师也未曾放弃。
2003年,陈延秀老师从湖南师范大学退休。工作三十余年,退休后的陈老师奉献的热情丝毫不减。她加入支委,担任支委副主任,又担任离退休处副处长,并在湖南师范大学办了湖南师范大学老年大学。她认为“活到老,学到老”,于是在老年大学建立了多种大学课程,希望各位老人也可以多学有所得:为锻炼身体,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老年大学增设养生课;为适应时代要求,大学开设了计算机课程。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2010年,陈老师又赴上海老年大学学习剪纸等中国传统女工技能。回来后,陈老师继续开始了她新的教育事业,她加入了“中华才艺”艺术小组,为更多的老人教授自己所学的技艺。2010年,湖南华侨来长沙寻根时,“中华才艺”艺术小组又向他们的儿女们教授了中国传统技能。艺术小组也在对外汉语学院教授中华才艺课,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还在湖南师范大学开设了女工课。
参加女工课的多是女生,但有一位男生,他也像陈延秀老师一样,继承并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他认真学习,在出国留学期间,教外国友人剪纸和中国结。这不仅是文化的发扬,这更是精神的继承。
陈延秀老师孜孜以求,为中华文化的发扬贡献力量。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为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了不少的力量。并非刻意培养,陈延秀老师的坚持奋斗的精神品质早已“润物细无声”。
风清蝶飞舞,春暖花自香
陈延秀老师认为,青年的发展离不开坚持和善良。她的人生就是坚持和善良的一生。当初的陈延秀老师从未放弃教书育人。从创立高中时的条件艰苦,到担任外国语学院的辅导员的艰难险阻。大大小小的困难都没有让陈延秀老师望而却步。陈延秀老师迎难而上,冲破层层困难,最终走向成功。如今的陈延秀老师仍然在为党的教育事业继续奋斗。她和艺术小组一起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作出贡献,引领一代代人了解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她的人生是“衷”,也是“忠”。
“千锤万凿出深山”。优秀的共产党员一定是激流勇进、坚持不懈的。党的事业离不开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们的奋斗和努力。现在的我们正处于物质生活丰富的年代,虽不能“劳其筋骨”,但我们能“苦其心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仅保持善良、品质端正,在遇到苦难时,我们也能像陈延秀老师一样,百折不挠,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同时,不忘我们的初衷,在今后的人生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