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定义生命呢?是细胞组织的有机组合?是有神经感知的活动体?还是对外界刺激有规律应答、可正常代谢繁衍的生物?生命建立在以细胞为单位构建的基本框架上,赋予生命体摄食移动的能量,但应该不单单是生存这么简单。
在我看来,“我思故我在”抛开唯物还是唯心的哲学阵营,真的能和“存在”无限贴近。很多次人生里程向前播进的动力,就来源于新产生的的觉醒和思考能力。
而当觉醒和思考触摸到生命里珍贵的爱,或许,生命迈进的步伐会变得更加坚定而温暖。生命并不是冷酷的理智,也不应只是我们的肉眼所见到的那个模样,而该是我们幻想中的那个模样。因为生命的节奏是爱。
当爱开始为生活涂抹颜色,人们便在匆匆里舞蹈,舒展与旋转间充溢的是留恋与珍重。
《one day》里的Emma和Dexter年少时试探迟疑、拘谨放荡、失望离别,后来历经世事、再次重逢、选择彼此。电影大段时间在平缓而温和地叙述着两位年轻人相互交织却很难重合的情感,却在后部分传递着终于清晰爱意后生命迸发出的快活与浪漫。步履不停的生活不断更改着各自的轨迹,但悠长岁月里二人依然逐渐确定彼此的心意。当两个灵魂终于相拥在午后和煦的暖阳,曾经Dexter的游戏与随意消散在Emma放下的记忆里。
这部电影呈现着爱对生活、对生命的成长带来的影响,哪怕电影的最后Emma意外去世,Dexter经历一段时间的沉沦与麻痹,他也能带着二人共同的回忆与爱重拾生活。
“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长了一些。”当两块合适的拼图嵌合,当两双洞察的双眼对视,当两只手相触却不再缩回,当外披的刺柔软下来絮语着终于不再只有自己才感受到的优雅,生命的某处封闭会变得有解。
《刺猬的优雅》里,帕洛玛端着摄像机,想在决定自杀的生日前再探索一次生活。在帕洛玛的认识里,生命是多么无趣啊,大人们像在鱼缸里的金鱼,一直往鱼缸壁上撞,说着并不真实却极度客气的话语,过着日复一日没有太多热情的生活,最终封留在塑料袋里,从并不热爱的生活中消失。但是当她的目光顺着镜头转向门房太太勒妮,她窥见门房太太在外人看来疏远古怪性格背后的细腻与柔和。一本本伴着黑巧克力被勒妮品味的名著串联起她和小津格朗先生的生活,看起来根本不可能有过多交集的两个人带着理解与尊重相互靠近。遗憾的是,门房太太最后也因货车车祸而去世。她和小津格朗先生萌芽的爱情戛然而止。但依然是这份传递出来的相互理解的爱让帕洛玛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原来也可以与期许相当。后来的帕洛玛决定好好活下去,带着她对生命的全新理解。
“重要的并不是死亡,而是人们死的那一瞬间在做什么。勒妮,您死的那一瞬间在做什么,您已经准备好去爱了。”电影最后帕洛玛的独白让我印象深刻。当承认死亡是生命必需的一段旅程,或许我们可以更加坦然地好好告别生活。而带着对生活的爱与感悟走向终途,这一程的平坦还是崎岖都会鲜花遍路。
那么爱是什么呢?我想,它像是血管里流动的血液,又或许像是眉头淌下的汗珠,缺了它生命将不再完整。当一切看上去皆无意义,在爱的支持下,至少灵魂可以勇敢地面对。
而当我奋不顾身地尽力拥抱,迎面而来的热烈回应会让我感动到泪流满面。为的是我灿烂而真挚的生活,还有我年轻而纯粹的生命。
(一审编辑:杨文怡)
(二审编辑:张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