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文学 >> 散文 >> 正文

待浪息,不如遏浪起

来源:作者:23级 王娜
时间:2024-10-13 18:55:14点击:

独裁政治在当今的社会还能否存在?

——“不可能,我们都是文明社会了!”

最初不过是活动课,但从纪律到统一服装再到组织名称图标乃至整齐划一的行礼手势,聚沙成塔,积羽沉舟,一个要素齐全的组织“浪潮”在悄然间滋长。它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成员雨后春笋般加入,几近脱离控制。高中教师赖纳·文格尔无意间将独裁政治的阴影重新笼罩在社会制度之上。让独裁以浪潮之势汹涌而来,如脱缰之马一发不可收拾,但最终落得个残骸遍野的结局。《浪潮》以戏剧化的手法,向我们呈现了独裁的浪聚、浪起、浪涨、浪落的过程。浪落的代价骇人听闻,是以生命和鲜血换来了风暴后的宁静。那么,我们不妨从源头制止灾难的兴起,平息让浪潮形成的各种涌动的暗流。

赖纳作为独裁政治这门课的教师,让学生实践体会集体的含义,这种不照本宣科,灵活变通的教学方法无疑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浪潮”刚现雏形阶段就迎来了新的学生。然而虚荣心的诱惑使得赖纳在有感事情难以逆转的情况下没有及时制止,放大学生在集体中有利的改变聊以自慰,缩小其中潜在的危机麻痹自己,内心黑暗的一面也在这种权利和崇拜之中无限扩大,对自己所爱之人造成伤害甚至最后难善其身。地位的优越感无疑是很诱人的,小到团体,大到国家,不难想象一旦有“赖纳”的出现,会掀起怎样的狂风暴雨。因而,个人自我素养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学校,集团,国家部门这种影响力和响应力强的场所,更要注重个人的思想和行动轨迹,辅以外部监察和引导,确保每个人都走在正确的轨道之上。

另一方面,学生思想的不成熟也是狂热集体主义出现的催化剂。“浪潮”成员自以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使得整个集体具有排他性,正如电影里所说:“我们把所有和我们意见相左的人都踢出了集体。”从卡萝未和其他成员一样穿白衬衫而被隐性排挤,再到公共活动场地不许非“浪潮”成员进入,如此种种指向了现代社会中一直存在的问题——校园霸凌。而前段时间引起全民共愤的“邯郸学生杀人案”正是这一现象最终演变的恶果。校园不是某个小群体小圈子寻找优越感的地方,而是人人平等友善相待的大家庭,学校教育更是要着重注意排挤欺凌现象的存在,将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引导学生树立团结友爱的风气。此外,对新鲜事物和紧张刺激的追求以及随风追流迎合大众的心理也推动着事情的恶化。“浪潮”成员在黑夜氛围的紧张感和集体行动给的安全感的双重作用下,异常兴奋地在大街小巷贴组织图标。这也反映了青少年在心智上的不成熟,完全不顾自己行为的后果,一味追逐潮流追求刺激,扭曲了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个人的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渐渐埋没在狂热的集体思潮中。轻易被他人控制思想,如吊线木偶一般丧失自我判断的能力和主体意识,让自己的大脑变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是青年的弊病。要摆脱这一点,自我的怀疑批判精神缺之不可。身处纷繁复杂的时代洪流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思考,客观分析,培养成熟自我,是青年前进而不至被卷埋的源泉。

影片中的“浪潮”是一次小规模的独裁政治运动,而现实的“浪潮”只会比影片更加残酷,更加惊心,谁也不能完全预料时间对事件发酵后的结果。既如此,不妨抓住一场风暴中极为活跃的因素,防患于未然,遏难于未发。听风起,却不见浪涌。

(一审:杨文怡)

(二审:张艺涵)

上一条:珠玑不御的恋爱日记

下一条:再见,夏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