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帮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 >> 文苑来帮 >> 就业帮 >> 正文

警惕求职的非“211”歧视

来源:作者:
时间:2011-09-23 21:22:00点击:

据《新文化报》报道,不久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及其直属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0名工作人员,招聘条件中有一项共同的要求:第一学历要求是“211工程”院校全日制本科。

每当求职季,即将拿到学位的学士、硕士、博士们怀揣简历,奔波于一场又一场的面试会上。其中,很多人有个令人尴尬的身份:本科毕业于非“211工程”学校,这成了一些其他条件都不错的毕业生们的软肋。

某学生A,即将在京城某重点大学博士毕业,家人朋友纷纷看好他的前程。出乎意料的是,A去京城应聘的6所大学众口一词地表示:本科不是“211工程”院校的,恕不考虑。A当年高考时,分数并不低,只是因为专业喜好和离家较近才去了一所非“211工程”学校,不料想当年的随意选择,如今竟成了影响求职的绊脚石。

在A的一再要求下,某学校同意其参加试讲。A讲得很好,听讲者给的评价很高。但在拍板阶段,人事部门依旧不改初衷——宁要本科“211工程”而博士在一般学校的,也不要本科非“211工程”而博士是重点学校的。

在全国的2600多所各类高校中,“211工程”学校只有100多所,众多非“211工程”学校的学生不论曾经多么刻苦、努力地学习和提升自己,也不论他们通过怎样的拼搏考取了名校的硕士、博士,在一些用人单位眼里都属于“二等品”,谢绝录用!

非“211工程”本科歧视,不仅发生在求职中,也蔓延到了考研中,甚至一些国外的学校在录取中国留学生时对非“211工程”本科生也已经另眼相看,设定的条件更加苛刻。

一个富于活力的用人体制应该为每一个成员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如果非“211工程”本科毕业生的出路就是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甚至某些条件还占优势的情况下也不能被录用,那么,这些普通高校的学生努力向上的动力在哪儿?老师们怎样鼓励学生积极把握自己的人生?怎样向他们描述这是一个平等竞争的社会?

报道中援引了北京市教育研究中心教授朝忠的分析:“用人单位‘看重第一学历’,除显现出‘文凭信任’危机,更深层次透露了一个信号——教育制度的缺陷。”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校长罗和安则表示,看重第一学历不利于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和选拔任用,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中有90%以上毕业于非“211工程”高校,人数众多,且他们的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未必就不如“211工程”院校毕业的学生,但因为用人单位对毕业院校的特殊要求,这些毕业生往往连参与竞争的机会都没有。

每年都有学生被非“211工程”学校录取却不报到,回高中复读。某种程度上,高考的竞争逐渐演变为挤入“211工程”院校的竞争,这些竞争又会倒逼到高中、初中……素质教育的目标只会越来越远、越来越空。

这令人不寒而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靖华

上一条:大学生求职易遭中介忽悠

下一条:初入职场的六条建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