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心得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 >> 党建工作 >> 党员心得 >> 正文

镜头背后的声音

来源:文学院在线作者:17级 丁一倍
时间:2017-12-03 22:19:03点击:

     此次关于摄影艺术介绍的团校活动拨动了我心里的某跟弦,摄影与拍照在我心里从此区分开来,并种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等待着自己足够独立的那一天,出发去探索世界。

    在以前,拍照是一种乐趣,它能够记录下某一瞬间的美丽画面,帮助我更加仔细的观察这世界,记录下那永远不会重现的时间,用光影留住美好,在将来的某一刻重温当时的感动。

    而现在,我愈发感觉,摄影除了记录,更是一种声音,一种在镜头背后呐喊的声音,一种蕴含着社会人情的宏大声音。摄影的背后或是一种呼喊,表现了对现实某种色彩的另类演绎;或是一种悲痛,缅怀着对某个社会现象无力的抗拒。当看到那张记录日本化工厂排放水污染而导致万余人身患重病的照片时,我的呼吸险些停滞:灰霾的阴影下,悲痛的母亲抱住患病的孩子,痛苦的眼神中仍带着身为母亲的慈爱。一种大悲与大爱就此结合,共同发出对这世界无力的求助之声。

    这幅摄影作品让我想起了另一幅作品,上面是一个饿到只剩皮包骨头的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秃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课后我去查了这张照片,名叫《饥饿的苏丹》,是凯文·卡特赢得九四年普立兹新闻特写摄影奖的作品,照片的背景是一九九三年苏丹战乱频繁时发生的大饥荒,一个瘦得皮包骨头的苏丹小女孩在前往食物救济中心的路上再也走不动了,趴倒在地上。而就在不远处,蹲着一只硕大的秃鹰,正贪婪地盯着地上那个黑乎乎、奄奄一息的瘦小生命,等待着即将到口的“美餐”。这张震撼世人的照片,引来诸多批判与质疑。

    卡特后来回忆到,他按下快门,然后,赶走兀鹰,看着小女孩离去。在这之前,他静静的在那儿等了20分钟,并选好角度,尽可能不让那只秃鹰受惊,待秃鹰展开翅膀。拍摄完毕后,才赶走了秃鹰,注视着小女孩继续蹒跚而行,然后他坐在树下,点起一支烟,念着上帝的名字放声恸哭,不停地嘟嚷着想要拥抱他的女儿。《饥饿的苏丹》这张照片在纽约时报发表后激起强烈反响,一方面引起了国际舆论对苏丹饥荒和苏丹内乱的关注,另一方面,不少人谴责卡特残忍,没有立即放下相机去救小女孩。这张照片获得普利策奖之后不久,卡特自杀。

    借用摄影家孙涛的一句话:“摄影,此时面临着两条路的选择。一是艺术性,一是纪实性。”

    摄影家可以专注艺术性,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美丽转化为图像上永恒的记忆,并且通过专业能力提高美丽的艺术感,加入自己的审美风格,把每一张照片都拍得美不胜收,惊艳世人。但这毕竟单单只是艺术性,是平面的美丽,无法深究其背后的韵味,少了深层的社会意义,便难以激起人们内心的深层思考。

    而当摄影师专注于纪实性时,摄影便不只是美丽了。有可能是一大片灰霾的天空,一大片干涸的土地,一大片被垃圾覆盖的沙滩,一大片房屋倒下的废墟。摄影家希望通过纪实的画面唤起人们内心对于人与自然的思考,对于人性,对于社会,对于自然。饥饿、战争,污染、灾害……越是痛苦,才越显其美丽。

    而摄影师此时也面临一种迷惘,一种思考。孙涛问过:“是把摄影当成个人的一种情愫的宣泄呢,如文学家的一支爬格子的笔?还是一种纯粹艺术创作,如画家手中多彩的画笔?要么,把它当成一个武器?一把手术刀?”这个问深深地击中了我,与我重新认识的摄影是那么吻合,甚至,是更加深刻的让我再一次认识了摄影与其背后的价值。摄影竟然可以是另一把社会的手术刀,如文字一样,可以剖析这个社会背后的多面,解析黑暗,唤醒人性。

    摄影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在于它瞬间。照片背后的故事,瞬间以后的思考,以及饱含着力量和血泪的一面。优秀的摄影作品可以穿透时光,具有永恒的社会价值与历史价值。我想,这也是其意义所在,去寻找照片的意义,寻找人文的价值,寻找社会的缩影,寻找时代的伤痛。

    这一节团校课在我心里留下了一次深深的触动,一扇新世界的门正在打开,我不止接触了摄影与其背后的声音,更感受了一种关于社会新的思考方式,这值得我深入学习与探究。

(一审责任编辑:李春玲)

(二审责任编辑:张瑶瑶)

上一条:奋进之青年,伟大之使命

下一条:你好,时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