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大千世界这个巨大的万花筒,有人说我们人类只能窥见其中十万分之一的美丽。因为扑朔,因为迷离,所以世界引起我们无尽的探索欲望与好奇心,但也教我们意识到,人类的眼睛其实是那么无能——纵使我们的眼睛与相机相比,具有双眼成像,眼睛像素达到了3.24亿,对焦速度极高等特点。可是对于美景,我们只是笨拙地看了又忘,不借助相机等外在工具,我们几乎无法把这一瞬的悸动永久保存。
很幸运,在初春的时节里,团校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一个让我们这些零基础的摄影“小白”也有机会接触到专业摄影知识的机会。在课上李老师的分享,讲解与展示中,我学会了如何用慢快门的诀窍,知道了如何利用大小光圈及快门频率留住可望而不可及的漫天烟花,懂得了如何利用极端快门拍摄绚丽迷人的星轨,还有一系列静物拍摄技巧,我们在这短短的一个多小时里,在新奇中凝固了无数个美丽的瞬间,也体会到了人类眼睛所不能捕捉的美好。
镜头是人类另一双公正的眼睛,美丽与丑恶在镜头下一视同仁。真实的摄影绝不会把美丽掩藏,也不会把丑恶美化。在我的认知里,摄影绝不仅仅是为了留住某一个瞬间,而摄影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他们游走于事件的表面之下,或多或少的揭露事件的真相。或是在深山丛林中找寻生物进化的奥秘,或是在当今社会百态中揭发黑暗阴影,留住温暖瞬间。他们有些像战士一样,在炮火弥漫的阿富汗等东欧地区成为世界人民的眼睛,把战争的残忍与痛心尽收眼底,用一份报道与几幅震动人心的照片,引起全人类的共鸣;他们有些更是代表人民的心声,秉着良善与公道之心打进政府内部,识破谎言还原真相,刺贪刺虐入木三分;他们还有的是赠人玫瑰的使者,在人间世里寻找角落里不为人知的温暖与点点滴滴的感动,传递给世人,然后手留余香。
而在当今时代,摄影却更多的作为了一种宣传手段营销途径,静物拍摄,婚纱旅拍,广告设计,电影录制等方式层出不穷。的确,在大数据背景下,摄影这一种艺术难逃专业化商业化的命运,可是这并不代表摄影将会失去它与生俱来的一种“温度”——转述历史与探索世间的人情冷暖。建国七十周年之际,我们再回过头去欣赏,不论是清朝晚期的外国使者为慈禧留下的珍贵照片,还是近代战争人民疾苦,军人坚韧,敌人残暴的证明,或是1949开国大典上举国同庆的留影,香港澳门回归的世纪喜悦,又或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巨变与历年两会的肃穆场面,一台相机凝聚了时代与历史的记忆,摄影是历史人物的对白,是历史场景的复现。
摄影作为区别于纸质媒介的另一种大众传媒手段,也逐步成为新时代四有青年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作为一名合格的团员,能够并熟练运用摄影技术,更是我们必须提高的基础素养。在新时代,我国各行各业人士都应该重视摄影等实用技能,与历史对比,体现人民疾苦,反映人心所向,见证现实本质,让相机镜头成为人民群众的另一双眼睛。
(一审编辑:蔡诗琰)
(二审编辑:孙庆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