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沧海而观众木,则江河之会归可见也;登泰山而览群岳,则冈峦之本末可知也;立书山之巅而阅命运,则人生之快意可知也。
为何言此?
读书是精神之烛,若圆梦基石,添温情担当,助理性思考,如此立书山之巅阅快意人生。
读书是精神之烛,给你我力量勇气。50年前,青葱少年王小波来到弄巴龙场,每天干完农活后也不洗脚,直接往床上一坐,披着被子就开始读书;50年前,朝气知青陈凯歌下放到景洪农场,他用扁担挑了两只纸箱,一箱装的是衣服被褥,另一箱装的全是书;50年前,阿城被下放到云南景洪农场,他亦带去了大量书籍,从中外名著到诗歌选集,应有尽有。任环境艰苦,他们仍坚持读书。艰难时刻的阅读至少为这几位名家带来了两样东西:其一是丰富的知识,其二是对于自我的期许。这亦是他们穿越黑暗时光时紧握的精神之烛,给予他们不尽的力量与勇气。
读书若圆梦基石,助你我飞龙在天。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正因为于敏与离乱中寻觅安静书桌,潜心钻研学术难题,读书深造,立于书山之巅,方有氢弹之诞生,方有“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生”之传奇。
读书添温情担当,助理性思考。
弗朗西斯·培根曾言:“读书不是为了雄辩与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与盲从,而是为了思考与权衡。”正如其所言,于后狂欢时代里,于信息巨潮中,于无边网络下,我们极易迷失其中难寻出路,而读书方使我们潜心冷静,思考衡量,理性面对。或许有人质疑:如此以来,未免太过于冷漠?结果自然是否定。正如《中国诗词大会》热播,展现了读书的魅力,唤醒人们书心回归,心中有诗书,文化有着落,肩上有担当,社会有温情。读书,使温情与理性相辅相成,相融相谐。
一代大师钱穆曾言:“我不敢认为自己在学问上有新成就,只得在此茫茫学海中,觅得了我自己,回归了我自己,而使我有安身立民之处。”文学泰斗尚如此,于你我何哉?你我需怀谦卑怀谷之心,持春秋苦读之艰,善思考钻研之方,明厚积薄发之理,方可立书山之巅,阅纵意人生。
2018级 文学院五班 龙秋实
责任编辑:陈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