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一切公众话语权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波兹曼控诉的是当时美国由于电视等媒介的出现,人们渐渐沉迷于工业技术带来的娱乐而不再思考。三十年过去,这段话正成为了现今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里,我们在做什么呢?玩游戏,追明星,看剧看综艺,刷微博刷抖音……打开手机,跟着屏幕里的哈哈声笑到颤抖,然后,什么也没留下。当我们刷着微博读着微信文章,这种碎片化片段式的阅读消解着我们的专注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越来越难沉下心来看完一本书或甚至一篇长文。当人们习惯了抖音和快手的十五秒小视频,以后长达一个半小时的电影也无人问津了。繁忙瓦解了我们的生活,只能在碎片化时间里得以稍加喘息,于是这种碎片化的娱乐方式应运而生,结果是整个社会变得越来越浮躁,从而又加剧人们的繁忙,如此往复,陷入恶性循环。
1995年,美国前国务卿布热津斯基提出“奶头乐”理论,具体是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世界上的大部分人将会不用也无法积极参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财富会集中在20%的人手上,而另外80%的人被“边缘化”。要化解这被抛弃的80%和20%精英之间的冲突,最好的办法是给这80%的人口,塞上一个“奶嘴”,让他们安于为他们量身定制的娱乐信息中,慢慢丧失热情、抗争欲望和思考的能力。如此来看,现今的综艺节目不正是这样,被房价,物价,生活的苟且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普罗大众,通过看着那少数有钱人的梦幻般的生活逃避现实的压力。他们想,毕竟,得到是不可能得到的,幻想一下还不行么。虚拟世界(游戏、网络)不也是这样,他们告诉你;“现实世界太累了,不如放弃挣扎,来娱乐吧。”以及各种各样的推送,当我们点击某一内容,应用就会根据这个马上推送一系列相关内容,然后我们就不断忍不住点开去看。各大应用打着“更懂你”的旗号,我们也觉得处在自己的舒适区内,挺好。如果我们就这样不再思考,结果会是我们将限于自己的圈内,不敢也不再想迈出去。当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掌握了我们每个人的喜好,按时给我们投喂用来消遣的东西,我们什么也不用思考,娱乐就是了。那么20%的精英,目的也就因此达成。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预言,文化将成为一场滑稽戏,醉生梦死的娱乐统治了我们的精神,大量无用的信息充斥我们的大脑,我们疯狂地迷狂着这种感受,放弃全部的思考,像傻瓜一样在空洞的世界中哈哈笑着死去。岂不太可悲了,所以,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请永远也不要放弃对自己,对这个时代的思考。
(一审责任编辑:王媛)
(二审责任编辑:杨镇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