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收录于鲁迅小说集《彷徨》,在作品中,鲁迅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描写,深刻揭露出了封建礼教对祥林嫂精神命运的毒害以及造成祥林嫂悲惨命运的缘由,强烈批判了中国封建社会礼教的吃人本质,警醒世人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进行思想解放革新以及推翻封建制度的必要性。
祥林嫂本是农村的一名寡妇,在守节时为逃避婆婆的转卖,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工。寄希望于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生存的权利,即使工作繁重却也感到满足。可是好景不长,被婆家追寻发现,强迫她,将她卖给山中贺老六做老婆。贺老六淳朴善良对她又好,祥林嫂便安定下来生了一个儿子。但是,幸福平凡的生活因贺老六的病死与唯一的儿子被狼叼走瞬间变得支离破碎。房子被大伯收走后,精神恍惚、心情悲痛的祥林嫂只能回到鲁四老爷家帮工。但因封建宗法礼教的根深蒂固,祥林嫂的不幸遭到鲁四老爷的歧视与鲁镇普通民众的嘲笑,忍辱负重,背着沉重的精神包袱整日忙碌。在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捐门槛”以赎罪的办法都没有获得社会的接受时,祥林嫂的精神防线岿然崩塌。最终被鲁四老爷辞退,以乞讨为生。最后在人们年终的祝福中凄惨的死去。
小说通过详述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礼教。
首先,祥林嫂并不是一位封建礼教的反抗者,而是一位顺从者,她本身也是被封建礼教思想所影响束缚而蒙蔽了双眼与心智的人。她拼死与婆婆反抗,是为了顺应伦理道德,维护自己作为妻子的“三从六德”,向那些立牌坊的妇女保护自己的“贞洁”。而被卖给贺老六之后,她便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顺从贺老六与他生活、与他生子。无论她再逃走还是反抗,都是有违封建礼教中的“妇道”的,对于这一点,她是惧怕的并且想竭力遵守的。从被迫害者本人身上就已经可以看出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了。这同时也是广大劳动妇女,地位低下,命运不得自主的悲剧体现。
其次,鲁四老爷是导致祥林嫂悲剧的主要人物,他对祥林嫂的态度是小说中能够最直接体现封建宗法礼教思想的地方。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一个典型的封建卫道者; 他思想僵化,桌上三本书《康熙字典》、《近思录集注》、《四书衬》直接点明他的身份和思想爱好:崇尚孔孟之道和宋明理学,坚持封建道统,正所谓持有一番“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人。所以他开始对祥林嫂,只是“讨厌她是一个寡妇”。后来祥林嫂再改嫁回到鲁镇,这在封建思想中,违背了女人应保持贞洁之身,安心守节的这一伦理纲常,是为鲁四老爷所不能容忍的。他认为祥林嫂丧父丧子,伤风败俗,不干不净,而这一想法深深刺痛着祥林嫂,在精神上迫害着祥林嫂,这让她生存的信心由濒临瓦解而走向彻底毁灭。甚至在祥林嫂穷困而死后,他也要骂一声“谬种”,足见其冷酷无情。这是鲁迅在小说中对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统治者以伦理纲常、“正统思想”残害下层人民的直接批判。
再者,造成祥林嫂被人歧视的源头,是封建礼教的极端虚伪性。封建礼教要求妇女“从一而终”,要求寡妇守节,但妇女地位低下,社会又允许夫家买卖媳妇。祥林嫂要遵奉礼教守寡,可宗法家族势力又强迫她再嫁,她无论如何行事都是错的,可见封建礼教本身的矛盾。另外,封建迷信思想是推动祥林嫂走向死亡的一道“助力”。柳妈的迷信威胁与恐吓,如因为有过两个男人而被阎罗王锯成两半的说法,使祥林嫂感到焦躁与恐慌,而看似实用的“捐门槛赎罪”建议仿佛给了祥林嫂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可毕竟是稻草,封建迷信的愚弄使得祥林嫂再也看不见生活的希望,同样受封建迷信束缚而不自知的柳妈也用这道枷锁残害了祥林嫂,也是杀害祥林嫂的帮凶。这是鲁迅对封建礼教残酷、虚伪的吃人本质的强烈控诉。
祥林嫂的死亡悲剧是鲁迅小说中封建制度与封建礼教吞噬旧中国底层劳动妇女的典型写照,他不仅仅是对封建思想残害百姓的揭露与控诉,更是对旧中国社会唤醒沉睡着的人民的警醒:只要封建制度不被彻底推翻,封建礼教宗法思想这颗毒瘤还会侵蚀着百姓,祥林嫂的悲剧就不会停止。
(一审责任编辑:周佳丽)
(二审责任编辑:杨镇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