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沈从文的作品,你可以看到那些单纯的爱、纯粹的美,如《龙朱》、《边城》、《豹子媚金与那羊》,这是是一种对美的享受;你也可以看到世俗人心、人间百态,如《大小阮》、《新与旧》、《王谢子弟》;你还可以看到最下层人的一种微弱却永恒的觉醒,如《贵生》、《丈夫》;还有那些看破不说破,以笔代心的自我表达。从前觉得沈从文最大的魅力在于美,后来发现沈从文的作品虽都是围绕着日常生活,但是出发点和思想有着很大的差别,更别提他这几十年来产生的动荡、转变对于作品的深刻影响。从沈从文的学生汪曾祺笔下我还能了解到,这位老师内心丰沛的爱与美给予学生们的熏陶。
除去对于美的最直观的感受,我更是从那些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中读到了善,读到了静,读到了俗。这些构成了我对于沈从文的多角度认知,让我从心灵深处体会到这位伟大的作家他隐藏在一篇篇作品、一个个文字里的说不尽道不清的思绪。
何为美?笼统上它的定义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共同的本质属性。沈从文笔下有多少美?《边城》里有“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中清澈如白练的小溪,令人不禁想起夏日浸透脚掌的波光粼粼;有“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中沉醉迷人、令人流连忘返的的夜晚;更有“雨溪边芦苇水杨柳,菜园中菜蔬,莫不繁荣滋茂,带着一分有野性的生气。草丛里绿色蚱蜢各处飞着,翅膀搏动空气时窸窸作声。枝头新蝉声音已渐渐洪大。两山深翠逼人竹篁中,有黄鸟与竹雀杜鹃鸣叫。”中野性却清新的田园山水。
除去这些触目可及的美景,沈从文笔下里“美人”不少。《边城》中的翠翠如何的美呢?“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麂一样……”,沈从文在文中没有浓墨重彩地描写翠翠的外貌,而是用山水的清秀、小兽物的活泼可爱来侧面烘托出翠翠身上未脱的稚气和纯粹的美,表现出她身上不惹世间尘埃的天真脱俗,这样的女孩浑身上下沐浴着美的光辉。沈从文在《老伴》《水云》等文中说过,翠翠是由“绒线铺的小女孩”、“青岛崂山的一个乡村女子”以及 “身边新妇”(即夫人张兆和)三个原型“合成”的。但这并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将沈从文心中最美的那些特点逐渐的从翠翠身上一点一点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她的清新脱俗、不谙世事、天真可爱、善良热情都是养育她的那个“边城”给予的。而《贵生》里面声音脆甜、头发乌亮的金凤也是令人难忘的美人之一,同样没有对于外貌的详细描写,但在阅读时脑海里总是会勾勒出一位眉目如画的爱吃八月瓜的性格喜人的“金凤”。而《龙朱》中美的不可方物,那种仿佛超越人世间美的标准甚至令人敬畏的龙朱;《豹子媚金与那羊》里面样貌皆上乘的豹子和媚金……都带着鲜明的“美”。这些人物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美不仅体现在外貌,更体现在心灵上的纯粹和洁净。
除去“美景”、“美人”,沈从文笔下美的方式各有千。比如《神巫之爱》中提到过的一个丑女动人的歌声可以打动五十个青年,这是沈从文一直致力于在作品中体现的苗族风情——以歌定情,脱离了外貌、家世、外界因素影响的唯美方法;比如《豹子媚金与那羊》里面以死为证、坚贞不渝的媚金和一诺千金、满心爱意的豹子之间的凄美爱情;《菜园》里高贵优雅、自食其力、腹有诗书、聪慧开明的玉家太太寂寞的活了三年中尔后在儿子生日那天自缢而死的身影充满了悲剧美;还有《月下小景》里傩佑与心爱的女孩自由的浪漫的恋爱情节透露出来的甜美,那种青春活力与不顾一切让人会心一笑,但当他们因为“女子同第一个男子恋爱,只能同第二个男子结婚”的恶俗只好逃离一切来到深山里,在皎洁的月光下互诉衷肠,相互依偎,说尽心中的爱意后坦然而快乐的一同用一粒毒药共赴死亡的绝美爱情让人忍不住动容。
善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美德。人人都说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这种美中是包含了善的,但是二者不可混为一谈。善,更多的体现在人们的行为处事和所思所想上。在《贵生》中贵生所生活的地方遇到的一些人都是善的化身,善恶对立更能凸显这份必须坚守的美德的来之不易。贵生与五爷两个人,阶级对立性极强,一个是憨厚老实的带着奴性的自由工,一个是有钱有势读过书的“土霸王”,两个人却保持着之间微妙的平衡,其原因也是贵生的善。书中的贵生从来不会吝啬自己的善意,热心帮助别人,脑子想法简单,只想过好这一生,这份单纯善良跃然于纸上。他会记挂着山上的野果有没有熟,会在五爷赏赐他盐或者糖后尽力还赠自己的一份心意,他会因为担心打扰舅舅工作而放下自己有些急迫的心事,勤劳而淳朴的过好自己的生活。而《三三》里面,养成三三天真单纯,可爱活泼性格的也是身边人的善,她自身的善让她能够给予他人好意,而他人的善又让这份善不会终止,这就像顾城说的“我们把心给了别人,就收不回来了;别人又给了别人,爱便流通于世”,三三家的鱼塘从不吝啬于给予别人好吃的鱼,而收到这份善意的他人也会出于本心尽力回馈,类似于这种善意的流转让这篇小说原本令人悲伤的结局都徒增了一份释然。
沈从文笔下的事物都带有一种静谧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收获一份内心的平静。他勾画的景色中都带着令人沉醉的静,从《边城》里湖光山色、青山绿水的小小边城,到《三三》里安静和谐、自然淳朴的小小村庄,再到《龙朱》里以歌定情、民族风情浓厚的苗家寨子,人物行走在其中都是一帧帧画面,静谧而美好。不过沈从文的笔下这些景物不是纯粹的用来渲染气氛的,它更多的是人物心理形成的原因,是与人物息息相关的。与静谧的景物相对应的还有人物心中的宁静,即使偶尔有烦恼,也改变不了人物本身呈现出来的那种简单干净。与之相反,《八骏图》、《新与旧》、《大小阮》等等城市系列的作品中则更多的是繁杂的场景变化、多层叠加的社会关系、嘈杂市侩的生活环境,于是这种环境下的人物也是带有那种金钱、名利、混乱、贪心、麻木等色彩。因而为了维持这种“静”的平衡,沈从文喜欢从一开始以景开头,中间不断插入相应的景色,让作者始终沉浸在那份刻意营造的安静之中。韩少功《山南水北》中描写了很多作者回到故乡后见到的景色遇到的人,其中很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亲近和安静,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皆寄托了作者内心的那份游子归乡倦鸟归林的平静与安详,个人感觉与沈从文这种表现手法是异曲同工。什么样的环境塑造了什么样的人,场景描写对于人物性格、形象、语言、心理都有着重要作用,因而作品里的静也是人物心里的静。
将要谈到的“俗”并不是指俗气、低俗,而是民俗和俗语。沈从文是一个骨血里融入了苗族风情的人,他幼儿期、少年期的那些经历是他最初创作的源泉。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是沈从文带给读者的独特体验,无论是各种汉族里闻所未闻的条框、规则,比如《月下小景》里不合人道的结婚规定,还是《龙朱》、《神巫之爱》中以歌定情的浪漫习俗,还是不同族里男女的性格差异,女人的爽朗大胆,男人的勇猛好斗,都是在汉族文化中少见的。而且其中运用的大量口语俗语都让沈从文作品中的人文气息更加浓厚,地域情怀更加突出。比如“花脚狗不是白面猫,各有各的脾气”“婆娘婆娘,磨人大王,磨到三年,嘴尖毛长”“热米打粑粑”等等,都是十分有趣且意义深刻的俚语,为文章增添了不少趣味。
沈从文的作品,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种思想,难以总结。在我的眼中他还有着无尽的奥秘等着我去探索,在这里浅谈自己的点点感受,从美出发,其实最后也要落回到美。一直记得老师讲过:如果你想要理解崇高,那就回到鲁迅;如果你想要理解美,那就回到沈从文。第一次读读到沈从文的作品是在初中,一篇《萧萧》让我丝丝惆怅、阵阵唏嘘,误以为沈从文的作品都是此类风格,后读了《边城》、《龙朱》、《豹子媚金与那羊》、《菜园》、《大小阮》、《八骏图》、《三三》、《一个女人》等等作品后才发现这个宝藏,他的思想容纳了平常人的一切悲欢,这是一位真正的人民作家。鲁迅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但沈从文能够做到把人类一些的悲欢写出来令读者动容共鸣,令人崇敬。
(一审责任编辑:周佳丽)
(二审责任编辑:孙庆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