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 >> 在线文学旧栏目 >> 杂文 >> 正文

《边城》中主要人物浅析

来源:文学院在线作者:16级 肖葳
时间:2019-05-16 17:00:36点击:

    在《边城》中,沈从文用温柔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不悖乎人性,而又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诗情画意地描绘了湘西的风景风俗、人情世态,展现了一群“边城”人的纯朴、善良。在这里,无论戍守的军人、水手、商人、过渡的人,还是爷爷、翠翠、傩送、天保、顺顺等主要人物形象都如同这座湘西古城一般自然,他们身上都体现出人性的光辉。

淳朴、乐观的湘西少女翠翠

    翠翠是沈从文《边城》中的女主人公,是作者倾注着“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美丽淳朴的生长环境,造就了天然淳朴的翠翠,小说中有很多描写环境的句子,给人们展现了宁静纯朴的的乡村生活,就是这样古朴的地方,也滋养了翠翠美丽的容颜,也造就了她开朗乐观的性格,就像文中所说:“翠翠在风日里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晴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乐观天真……”同时,当地重义轻利、纯朴善良的民风也影响着翠翠,她的身上有着湘西少女的纯真善良。

    从翠翠与天保兄弟的相处上来看,翠翠又是一个羞涩犹豫的少女,其心心念念的幻想着自己能够拥有美好的爱情,又担忧自己的抉择会影响到兄弟之前的感情,这种复杂的情绪正是少女所独有的。一方面,在闭塞的湘西边地,当新的婚姻观念还未潜入时,在翠翠的潜意识中,“走车路”的婚俗,她更认可。就算“走马路”是当地求偶方式常用的选择。但翠翠从她母亲的遭遇和灾难中有了自已的理解,爱情进入婚姻现实时,是要经过求亲、定亲、过礼等一系列当地的民俗礼仪,而“走马路”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出现。正是这种潜在的暗示心理,使长大后的翠翠是否接爱“走马路”唱山歌的二佬时,心里充满了压抑和恐惧,因而顾虑重重,也使得她的爱情之路坎坷不平。另一方面,嫁妆在翠翠的人生观中的份量沉重。翠翠家境贫寒,团总家小姐有人人艳羡的“碾房”作嫁妆。仅管在傩送眼里,碾房并比不上渡船,但翠翠却不能无视旁人的对两者选择的闲言碎语。在爱情对手碾房作嫁妆的客观现实面前,她显得焦虑不安。正是基于这两个原因,翠翠面对着大佬、二佬的追求,她既渴望在爱情的世界轰轰烈烈爱一场,找一个真爱的归宿,又放弃不下自已自始至终心理上的顾虑,这不是她自已能解决的纠结,她只能用沉默来对待一切。让本来并不简单的事情更加复杂化。爷爷死后,在邻里的帮助下明白了一切的翠翠,选择了在茶峒渡口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翠翠的未来我们无从知晓,在感叹爱情纯真的同时,一丝淡淡的哀伤。

 “老乡下人”老船夫

    在作者的笔下,老船夫的身上有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甘守清贫、善良纯朴、热心好客、尽职尽责。他有了可以糊口的粮食,就不再接受过路人的船钱。就算过渡的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实在却情不过,老船夫就拿钱买一些上等的茶叶烟草,过渡的谁要这东西必慷慨奉送。

    老船夫深爱着自己的女儿和与自已相依为命的外孙女翠翠。他唯一的女儿和绿营兵偷偷相爱并生下翠翠,这在当时二三十年代闭塞的湘西边地无疑是一颗炸蛋,就算是时至今日,也不是家长所能包容的,但老船夫对女儿博大的父爱,让他没有对女儿的行为有一个分量的字去批评。后来,女儿和绿营兵都死了。对于女儿爱情的悲剧,他找不出原因只能归结于天命,然后又把博大的父爱转换成博大的祖孙之爱,他对翠翠的抚养和疼爱没有谁敢否认。在翠翠的爱情问题上,尽管他在周旋于翠翠、天保、傩送、船总顺顺和杨马兵之间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但他是无意的,他已经是尽力而为了。小说的结局,老船夫在雷雨之夜带着过度的忧伤和无限的愧疚、无奈离开了人世。他的爱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分钟才停止。老船夫的死象征着苗文化在现代文明的侵染下走向幻灭的趋势。

重情重义的傩送

    傩送是顺顺的二儿子,是一个出身家庭富裕,身强力壮,性子直爽厚道,扶危济困,怜爱老弱,从不仗势欺人的帅小伙,而且勤快、热情、善良。

    关于他的爱情,在傩送这个年轻人的心里,碾坊作为嫁妆并不是很有吸引力。傩送这个年轻人从小就不因家境殷实而自我堕落,他在辛苦劳作中磨炼自我的毅力、增长自我的见识。他从第一次两人见面,他就表现出对翠翠的好感,他爱的是翠翠。心甘情愿做个摆渡人是他的内心意向,这不是一座碾坊所能诱惑、动摇的。这一点是他重情重义表现的一个方面。他重情重义表现的第二个方面是后来在亲情和爱情的两难抉择中做出的无可奈何之举。采用公平竞争的方式获取翠翠的心,让翠翠来做决定。尤其是小说结尾天保死去,傩送在伤心中寻找兄长尸体未果,重情重义本性的他内心就有了深深的自责,以致于后来他在一个寂寞的早晨悄然离开,带着满心的伤痛去寻找自己的命途。这样,翠翠最后只能孤零零地守在渡口,等待着遥无归期的心上人回家。重情重义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不足。当他对爱情的追求逼走了天保,间接地致使他驾油船下辰州时在茨滩被俺死,他表现出的是强烈谴责自已的良心。他逃避爱情,独自下洞庭湖,让一样很受伤的翠翠再次品嚼爱情悲剧的苦果。也因为他的这一举动,老船夫在无奈和忧伤中死却,这一切又让他深爱的翠翠情何以堪。

明事明理的天保

    天保是船总的大儿子,是个敢于行动的人,在他身上有一种明事理的率直特点。他也爱翠翠,他爱得公开,爱得直接。他敢于直接对翠翠的爷爷表露对翠翠的爱慕之情。他又让父亲顺顺转托杨马兵“走车路”向翠翠求婚。如果不是翠翠已和傩送暗地里两情两悦,他的爱情道路一定是云朗风清,喜结良果的。后来他才从傩送口中得知,翠翠与傩送彼此已经相爱。他没有据理力争,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天保不顾兄弟情,在爱情上执意不放手,在当时的湘西边地,就算算翠翠不爱她,也只能嫁给她。但他想到的不是这些,明事明理的天保表现出的首先是自己先走了“车路”占了先,在唱歌竞争中一定要让傩送先唱。后来,他干脆他放弃了自己对翠翠的爱情,直接成全弟弟。于是,他便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退出了角逐,把悲伤留给自已,随船外出闯滩。但是他使爱情最终走上了悲剧的不归路。他牺牲了自已,伤害了傩送,又辜负了翠翠。

    《边城》中主要人物都是善良的,但是偏偏阴差阳错,每个人的心愿都无法实现。似乎都有着自己的宿命。小说描写了作者倾心的自然人性在现代急剧变化中的无奈,团总碾坊对渡船所构成的钱与势的压力,寨中人用心不良对爷爷的伤害,龙舟上势力人的谈话等等,都展现了现代文明对乡村的侵蚀。而翠翠的爱情最终不能花好月圆,只有茫的等待,这其实是暗隐了理想人生形式在已渗进现代文明的湘西边地的一种无可奈何的现实。在《边城》背后,正是那个道德沦丧、人的本质被出让的上流社会。

(一审编辑:于一博)

(二审编辑:孙庆耀)

上一条:时光剪影

下一条:生而为人,不必抱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