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郑咏诗,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大二在读,现任班级团支书、文学院青年传媒中心采编部工作人员。荣获2023年校级二等综合奖学金;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网、国际在线、新湖南、红网等多家媒体发表新闻,并被评为文学院在线“在线之星”;参与师大之星比赛,荣获一等奖;参与太极拳比赛,荣获二等奖并被评为“优秀运动员”。
(通讯员 陈子涵 刘佳妮)郑咏诗温柔如春风,带着万物复苏的活力;开朗如向日葵,带着向阳而生的朝气。一腔孤勇,一去万里,一路高歌,一片繁花。
【逐梦青春,积淀自我】
“温柔而有力量的文字,带你往春天去。”对于文学,郑咏诗说:“文学于我是一片自由的海洋,具有摄人心魂的魅力。阅读是我的‘时空穿梭机’,它引领我到达时空的彼岸,去品味世间的酸甜苦辣,寻求人生的百种乐趣,领悟生命的精彩纷呈。写作是我的‘情绪垃圾桶’,它无条件地包容着我的喜怒哀乐,平复着我百般翻涌的情绪,思绪倾泻于笔端,如江河奔涌向大海,最终归于平静。”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学习很苦,满墙的荣誉背后是日复一日的汗水,但郑咏诗有坚持下去的办法:“首先要保持积极的心态,要去想自己已经完成了什么,而不是还有什么没做;其次是张弛有度,当任务太多的时候就适当地放弃一些东西。”郑咏诗还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要‘一半死脑筋’,死记硬背,积累知识;‘一半活脑筋’,发散思维,灵活运用。”
【抓住机遇,突破自我】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郑咏诗与新闻的相遇,起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但她勇敢地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遇:“初次接触新闻,被退稿是常有的事,打回的稿子改了再交、交了再改,这个过程像极了不倒翁,纵经拍打也是要立起来的。”坚持的汗水浇灌出了累累硕果,谈到新闻宣传对她的意义时,郑咏诗说:“新闻是一个过程和结果都很有意义的工作。在新闻走访中,我用脚步丈量世界,用真心感受世界。多彩的旅途让我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经历了充满温情的时光,学到了许多不一样的东西。”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谈到新闻宣传的收获时,郑咏诗说:“收获硕果的时候,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值得’。在这个过程中,我培养了技能,学到了知识,拓宽了交际圈,增添了履历上精彩的一笔,这些收获丰富了自我,成为了我成长的地基,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对初学者们,郑咏诗建议:“开头总是很难的,但要认真对待每次工作,多看、多学、多问,最终的成果是不会辜负你的。”
【厚积薄发,回馈社会】
郑咏诗从农村出发,考上数一数二的大学,走进车水马龙的都市,但过往的乡村生活永远是她心中的一片净土。在暑假,郑咏诗通过“三下乡”回到了熟悉的农村,回报着生养她的沃土。郑咏诗分享了一段温馨的故事:“记得当时我们暂住在学生家里,湖南七月份的太阳是很毒辣的,那间朝阳的房间被炙烤的滚烫,但房间里的空调却不争气地坏了,房间闷热得不行。家长们得知后,连夜为我们换了房间,又重新铺好床铺。‘三下乡’其实很累,十几天的日子我写出了将近二十篇新闻,但杨花村的人们对我们的善意一直让我很感动。”在漫漫夏季,郑咏诗逃离都市,走进田间地头,烈日下的汗水是她不凡坚毅的象征。
一点一滴的温暖在人与人之间传递,从而具有了绵延不绝的生命力。郑咏诗说:“志愿活动是充满温暖与善意的,那些人与事充实着我的生活,培养着我的品质。”善意的传递隐藏在无数个志愿活动中:“志愿服务的收获总是美好的,那是老爷爷老奶奶慈爱的微笑,是小朋友真挚的礼物……待到分别时,你会感叹时光的短暂。”郑咏诗感叹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是初心也是感悟。”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这句话激励着郑咏诗不断向前,现在,她想将这句话送给学弟学妹们。“人生的路很长,一切都为时不晚。”谈起高中,郑咏诗依然感慨万千:“我刚进高中时成绩只是在本科线徘徊,但我并不认为这个落后是永远的,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在高二达到了重本线的标准。我想用这段经历告诉学弟学妹们,一切都为时不晚,永远别轻言放弃。”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广袤的土地滋养了草木的同时也孕育了她,赋予她如草木般向阳而生的蓬勃生机。
编辑:郑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