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齐晓庆,2017级汉语国际教育(师范)专业学生,现任2020级新生助理辅导员,年初任教育部语用司对口52个贫困县普通话线上培训讲师,曾任湖南省太阳慈善助学基金会国学教师、我校文学院赴浏阳“三下乡”教学组组长。曾获“湖南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蓝田翔梦演说竞赛”一等奖、“湖南师范大学第八届新声夺人演讲比赛”、国家励志奖学金、明德奖学金一等奖等荣誉。
(通讯员 张欣怡 唐婷婷 黄玲慧)初夏的五月,夏虫栖息于树荫,放声鸣叫似乎要赶走心头的聒噪。隔着屏幕,记者采访了2017级汉语国际教育(师范)专业学生齐晓庆。出乎人意料的,她在记者准备的采访提纲中详细记录下了自己的回答,甚至标画出了重点,“守拙”,是她给记者们留下的特别的印象。
【学习的工匠,磨石成玉】
“拙”是一种岿然不动、有定如山的气质,如同呼吸般,始终熨帖在齐晓庆生活中,其中也包括她的专业学习。疫情期间的专业学习大都依赖于网课,需要同学们具有更高的自制力和时间规划能力。在部分同学“打开直播,躺在被窝”的时候,也会有同学积极地吸收着课堂上所授知识点的精华。对于网课学习的感受,齐晓庆坦言:“第一次接触网课时,自己宛如一个被动者。网课具有双面性,既有利,也有弊。我们能很清晰地看到老师展示的学习资料,整理好学习笔记,这对课程学习帮助很大;但如果稍稍走神,那就会恍恍惚惚地度过一节又一节的课。”她补充道,学习主要靠的是个人的自制力,正如古语所言:“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善学者,独处有道,拙精而已。
齐晓庆因“好奇”二字结缘汉语国际教育这一专业,又因“善待”二字,在专业学习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她回忆起曾经一节展示课上老师就“你买去哪儿的火车篇”这一例子展开的讨论,仍觉意趣非凡,语言与词汇的魅力可见一斑。不仅如此,对外汉语语音课、词汇课、汉字课等此类课程都让她感到非常新奇,也促使她打开了自我的探索之门。但作为一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子,齐晓庆在近乎四年的学习中,总结出来的第一要义却是学习善待文学课。为何选择“善待”一词?齐晓庆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文学课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而言只是选修课,但带给自己的影响却非常深刻。体味文学课里面的书籍,便能在课堂与老师产生共鸣。她享受每一堂的文学课,也专注于每一本文学著作,在书籍里体味,在书籍中思考。
齐晓庆的这一种认真,有时候甚至显得沉钝,但正是她对待学习的这样一种虔敬和踏实,让其收获了知识之壤上一片璀璨的星空。拙工出细巧,她如工匠,慢慢地把自己从粗粝的砂石磨成一块精致的璞玉。
【实践的先行者,稇载而归】
2019年的酷暑,齐晓庆担任教学组组长,奔赴浏阳市参加了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为期两周的支教活动让她稇载而归。在记者问及参加此次三下乡的意义和收获时,齐晓庆短暂地停了下来,稍作思考后回答道:“我自身是此次活动收获最大的人。”她分享到,三下乡支教不仅仅丰富了自己的经历,也让乡村的孩子收获了快乐,其次才是扩展视野、增长知识。从一个小男孩主动帮别人冲洗厕所的小插曲,她忽而领悟到教育需要“静待花开”的道理。她说:“我们不能拿有色眼镜去看待任何一个学生,可能他有些行为在别人看来是不被理解的,但是当你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后你会发现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只不过用的方式不够恰当,这时候你作为一个老师,你需要做的就是去引导他往正确的方向去做。”教师,原本就是一个需要兼顾细心和耐心的职业,更需要通过沟通与交流来教育学生,参加过三下乡的齐晓庆对此更是感同身受。
三下乡的支教让她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思考,她还与记者分享了三下乡时的一小段日记: “我们来到乡村不是去做出什么改变。村民有自己的一套处事规则,我们没资格去改变他们。”这是秦玥飞说的,我懂了。半个月的三下乡结束后,我们走了,一切还是像以往一样进行。关系不好的兄弟姐妹仍是仇视,浑浑噩噩度日的小男孩依旧不听话。这趟行程,是为了自己——虽然这是我早就意识到了的,但这一刻我无比清晰地感受到了!我们永远不知道在课堂以外的孩子是怎样的。我们所谓的“成长”,根本无法践行。教育是最困难的,最需要耐心的,最需要方法和灵活变通的头脑的,现在,我尊敬那些奋战在一线的教师们!”
齐晓庆的先行者形象,更体现在她参加的各种比赛中。大一时她参加了“蓝田翔梦”教育故事类演讲比赛,竞争十分激烈,可她却如初生牛犊不怕虎般,无暇顾及他人的强大,一心备战自己的比赛。可比赛时却频出状况。稿子内容尚未完整存储于脑海之中,赛前一分钟她还在争分夺秒地记忆着稿子内容,演讲途中突然记不起台词,她只能临场发挥。她说她无法忘记那一天,外面下着暴雨,舞台上忘词、抽到《将进酒》朗诵破音以及面对老师的提问回答得乱七八糟的她。比赛完,她像被人推进咸腥味的海水般难受得无法呼吸,心情阴沉到出门就掉下了眼泪。
但不久前得知“未来教育家”师范技能竞赛的消息时,她仍然义无反顾地报了名。比赛的教材是八年级的语文教材,准备期间,她不舍昼夜,做好每一篇必学课文的教案、课件。任务重、时间紧,尽然懵懂,她也只能一步步地去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讲课方式,提高自己的讲课技能。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比赛当天她抽到是一篇没有预先准备过的课文。她安慰自己,往日的训练早已内化成自己的一种能力与素养,以不变应万变,最终也收获较为圆满的结局。
所有的勇往直前,都藏着一个无人问津的过程。齐晓庆的先行精神,让她早早品尝到跌倒的苦楚,又从这种跌倒中汲取力量,化为成长的内力。舵当已掌,当踏浪前行。
【所想的坚持者,瑰意琦行】
年轻是最好的资本,你可以肆意追寻所求。齐晓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对自己所求,一如既往地坚持着,实属难能可贵。当问及齐晓庆的平常,她告诉记者,她非常喜欢在微博知乎等一切能够匿名的角落去记录生活。“所有的经历都应该被铭记,而写下来是留下印记最好的方式,”她说,“当我再去翻看昔日的随笔时,会发现生活总是怀揣惊喜。”怀旧如她,所有的经历都不愿意忘却,一旦记忆模糊,便要再温习一遍。
因为喜欢旅行,很多时候齐晓庆也会给自己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甚至无需思考。因为每场旅行都用如画般的风情告诉她这是值得的。她跟记者分享道,未来最大的规划就是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漫漫,诗和远方她只想兼顾。她要去更多的地方领略不同的风情,去感受不同的情感体验,她愿意去坚持尝试新事物,更愿意踮起脚尖目睹自己为此努力坚持的姿态。
最后,在给学弟学妹分享经验时,齐晓庆的答案是“自己的想法与认知很重要”。何谓“自己的想法和认知”?齐晓庆说,坚持内心的自我,不一味盲从、照搬别人的经验。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我们用不同的视角仰望世界,我们用自己的方式肆意生长。但需铭记年轻时切不可畏手畏脚,莫让遗憾在回忆中氤氲。
“一个自由的人,心不为行役,坐拥一整块无人的疆域。”用蒋方舟的这样一句话来形容齐晓庆,最合适不过。她永远在自由的行走,在学习中磨练自己,在实践中成长自己,在坚持中规划自己。佳物不独来,万物同相携,付出甘之如饴,所得亦归于欢喜。
编辑:黄玲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