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评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评论 >> 正文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来源:作者:19级 刘雅萍
时间:2020-08-30 17:07:11点击: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在我的印象里,那个年代,长期分裂割据,动荡不安,人们桀骜不驯、肆意妄为,自私冷酷、薄情寡义。因而一直对宗白华先生“最浓于热情”的评价疑惑不解。查找资料时偶然看到了《世说新语》,最初只是觉得新奇,本着消遣的心态找来读了读,顿时恍然大悟,满肚的疑团瞬间烟消云散了。确是我太过偏激了,谁说乱世里的人一定无情,翻开《世说新语》,目之所及,满满的都是情意,一眼便已沦陷,当时人不仅有情,更是重情、钟情,情之真、情之深、情之切前所未有,旷古绝今。

首先,他们不矫揉造作,敢于做真实的自己,不愿把自己搓圆捏扁,苟合迎求。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死不计。

王羲之爱字,郗鉴派门客到王家选女婿。消息传来,王家子弟一个个兴奋紧张,精心修饰自己,王羲之却不以为意,坦胸露腹,聚精会神的地挥笔写字,边写边啃馒头,对书法竟有如此的钻劲、迷劲。得知人们把《兰亭集序》和《金谷诗序》并列,觉得自己和石崇相当,心里十分欢喜。这里倒有几分孩子心性了。

王子猷喜竹,就算暂居别人的空房里,也要种上竹子,与竹先生如影随形,日夜不离。对竹痴迷如此,也是一位至情之人罢。

戴逵嗜画,曾慕名不远万里登门向范宣求教。处处模仿学习,范宣觉得画画是费心劳神的无用之事,但是戴逵并没有就此放弃,反而画了一幅《南都赋图》,范宣看后,赞叹不已,从此改观。吾爱吾师,吾更爱作画。

嵇康喜乐,临刑前的一句“《广陵散》于今绝矣!”感人肺腑,生死攸关之际,他最忧心的却是名乐的失传,一曲抚罢,从容赴死。若非爱到骨血里,怎能发出如此慨叹?

这时的人们,一腔赤忱不仅对着自己,也向着家人。

张苍梧以子戏父的调侃;儿子下棋耍赖,王导笑着说他不讲理;王澄说哥哥锋芒太露,王衍欣然承认;王戎夫妇晚上在烛光下一起算帐,卿卿我我的佳话;王浑夫人的玩笑之言;谢安戏称谢玄“前倨后恭”;卫玠的舅舅,羡慕外甥一表人才;钟郝两妯娌关系亲密又互相敬重,并无门第之见;阮籍的嫂嫂要回娘家,阮籍和她道别;嫂子打断他们雅兴,执意抱走自己大病初愈的幼子,谢安并不怪罪……

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一家人在一起,时而闲话家常,时而嬉笑打趣,时而撒娇任性,迁就谅解,其乐融融,和和美美,共享天伦之乐。生于那样兵荒马乱的年代,更是弥足珍贵吧。

然而,生死又岂是人力可控的。与朝夕相伴的家人天人永隔,音容笑貌犹在,他们该是怎样的痛不欲生,哀越深,情越真。

阮籍何等狷狂不羁之人,在母亲出殡时却“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废顿良久”。王戎为母守丧以致“鸡骨支床,哀毁骨立”亦感人肺腑。

儿子逝世的噩耗传来,郗愔尚能强忍悲痛,去参加殓礼几乎当场气绝,哀痛之情怕是已深入骨髓。王戎在儿子夭折后黯然神伤,好友来劝慰也无济于事。

人们常常认为谢公无怒无喜。为哥哥送葬途中,车夫醉到不能驾车,谢公拿起支车的柱子就打,声色俱厉。不是喜愠不形于色,只是未到急切时。子敬子猷兄弟相继离世,人琴俱亡,手足之情竟能深厚如此,至今震撼人心。

郗嘉宾逝世后,妻子“生同衾,死同椁”的执着,令人动容。孙子荆肯为妻子守丧,并作悼亡诗。怎一个伉俪情深了得?妻子高烧不退,荀粲竟脱去衣物,把自己冻僵,抱着妻子给她降温。妻子病故不久,他也随之而去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死别已经如此,那生离又该如何?

王愉遭难,逃往豫章,生死未卜。儿子王绥身在京都,听闻茶饭不思,寝食难安。王子敬与妻子两情相悦,婚后恩爱有加,不料被公主看中,要求休妻,子敬怎会情愿,用艾草自伤双脚,以致后半生足疾难愈,行动不便。尽管这样,公主依旧坚持,子敬被逼无奈休弃爱妻,之后一直郁郁寡欢,难以释怀。弥留之际,心里愧对的唯有道茂一人。读罢,只有无语凝噎。

朋友之间也是真情相交,坦诚相对,惺惺相惜。

兴致一来,约上三五好友小聚,美酒佳肴,赏赏景,聊聊天,诉诉心,拌拌嘴,开开玩笑,肆意酣畅。也是人间一大美事。

人生难遇一知己,为好友,两肋插刀、在所不辞。挚友离世,也会痛彻心扉,泪眼婆娑。

荀巨伯以命换命的坚决守护,感人至深。卫玠去世后,谢鲲来吊丧,哭声感动路人。而支道林失去好友法虔以后,委靡不振,风度渐失,一年后,也离世了。对亡友至情如斯,有友如此,夫复何求。

哪怕是面对与自己毫无关系的陌生人,他们也能伸出援手,心怀同情,甚至拼命相护。

谢安七八岁时,见哥哥罚老人喝酒,醉得厉害也不停罚,于心不忍,劝哥哥放过老人家。后来他当政时,士兵杂役逃亡,大多就近躲藏在秦淮河南塘一带的船里,有人建议将人搜查出来,谢安不答应,一句“如果不能容纳他们,那还叫什么京都?”掷地有声。庾亮怕妨害他人不愿把的卢马卖掉。谢公、庾公为人之亲切,真情着实让人敬佩。

顾荣在洛阳时,曾应邀赴宴,看出上菜的人想吃烤肉,便把自己那一份让给了他。后来遭遇战乱,过江避难,每逢遇到危急,总有一个人在身边不顾性命保护他,不离左右。竟然是当初吃他烤肉的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过如此。

对人如此,对自然万物,亦是如此。

支公不顾世俗眼光,喜欢马的神骏,便用心蓄养。王武子有次骑马外出,遇到一条河,马却整天不肯过去。王武子觉得是马舍不得弄坏背上的连钱花纹垫子,叫人解下垫子后,马径直到了对面。想必是爱极了马,才会如此善解马意吧。阮家人与猪共饮,更是可爱的让人匪夷所思。

这时的人对山水也有着满腔热情,不然书中也不会出现如此多以自然万物喻容貌,喻品格的情况了。

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人们难免对故地、故国有割舍不断的眷恋与深情。

张季鹰在洛阳,看着阵阵秋风,有点儿想吃老家的菰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南归了。家乡才是最好的归宿。

风景依旧,江山却已易主,众人痛心国难又无可奈何,只好在新亭相对而泣。也许再坚强的人,念即故国时,终会露出些许柔情吧。

乱世无情,人偏有情。待人待物,至性至情,犹如落日余晖,没有骄阳那般滚烫刺眼,亦不似初阳一样柔弱淡薄,柔和温馨也别一番风味。又像深山秋雨,淅淅沥沥,迤逦绵邈,冰冻的心灵也泛起一圈圈的涟漪。

(一审编辑:刘小玉)

(二审编辑:于一博)

上一条:处处飞花飞处处

下一条:王勃赋之初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