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主题征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工委 >> “读懂中国”主题征文 >> 正文

一腔热血心向党,满怀信念报家国——记湖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吴俊忠

来源:作者:杨戬 陈菲菲
时间:2021-07-16 22:03:25点击:


长沙,六月。尽管还是十点,斜挂在天边的太阳就已经铆足了劲,炙烤着这片红色沃土。当一行三人踩着树荫,顺着树梢上的声声鸟鸣来到小区楼下,吴老师已在此等待多时了。

面对三个年轻的学生,吴老师恍然想起自己这般年纪时,和两个伙伴一齐坐在解放军军人旁边的模样。他的胳膊随意地搁在桌子前,边上就是一包他提前准备好用来招待学生的山楂条,那是他求学吃食堂的苞米粗粮时不能奢望的甜食。当年,三个孩子听着军人们描述各地风景民俗、奇闻怪事,好像忘了接下来还要走两天才能走到学校。在茶峒镇,沈从文笔下生发纯洁爱情的地方,周游全国的美好愿望悄悄在吴俊忠的心里留了影,扎了根。

龙山里耶以出土秦简而闻名中外,但在那个国家还未繁荣富强的年代,它只是一个处在山区腹地的落后小镇。贫穷是普遍状况。初中毕业的吴俊忠面临一个抉择——是进入中师,早些工作成为家中经济来源?还是升入高中,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最终,老师们打消他的疑虑,为他申请生活费补助和学费减免,使他得以继续深造。而吴俊忠也始终不忘这些助力梦想的人,暗暗许下承诺,要一辈子铭记和感恩。那时,国家正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奋力前进,迫切需要优秀工程师参与生产建设,摆脱一穷二白的状况。中国青年们都高喊口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要当了不起的工程师,也想周游全国,那选什么专业呢?年轻的吴俊忠在招生简章里细细寻找。有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在北京地质学院(今中国地质大学),而不是老师们希望他去到的北京航空学院。

全校第一个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兴奋的笑容在吴俊忠脸上洋溢。见证他实现梦想的老师们虽有遗憾,却也由衷的感到高兴,笑得像孩子一样。

毕业之后吴俊忠被调入甘肃地质局,在某一军工单位(今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工作,去解决喝水问题的小队里,30人中仅一个大学生,他在人烟稀少的沙漠绿洲里发光发热,风餐露宿的艰苦条件锻炼出的是他坚韧、随遇而安的顽强品质。1980年,在经历12年的地质工作之后,吴俊忠被抽调至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巧合的是,此时学校的排课早已完成,刚入校报到的吴俊忠自然没有教学安排。在人事处协调之下,吴俊忠开始参与编写校志,之后转向行政工作。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从甘肃到长沙,变的是工作地点、工作内容,但不变的是吴俊忠那颗敬业上进的赤诚之心。之后,工作经验丰富、年轻有为的吴俊忠被抽调至吉首大学,又满怀激情地耕耘在湘西州这片曾经养育自己的乡土之上。进入新世纪,吴俊忠回到长沙,来到湖南师范大学担任副老师一职,管理科研工作,负责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验收工作,帮助学校在考核当中获得全优的好成绩。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圆满完成验收任务的吴俊忠退居二线,担任起学校督导常务副主任。一年监督100多位教师的课程,教学、实习、考题、考纲,无怨无悔,乐在其中……地质工程,就是探索“看不见”的事物,做的“看不见”的工作。在毕生的工作中,就像他所选择的专业那样,他让那个“小我”不被看见,追寻的,只是“大我”的价值实现。

一腔热血心向党,满怀信念报家国。回顾吴俊忠的入党之路,可谓是一波三折。从湘西州的农村大山走出,见证了新中国的贫困弱小,求学生活受益于党和国家的他在进入中国地质学院后,就向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就四个字,感恩、报效”,吴老师云淡风轻的一句带过自己的入党初心。

不久,成绩优异、表现良好的他被列入新一批的发展对象当中。以为很快就能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吴俊忠,却没想到入党这件事被1966年的动荡冲搁置在一旁。在这场动荡中,像他这样的知识分子被称作“臭老九”,是需要进行“思想改造”的对象。虽然暂时没有了组织上进步的可能,但在思想上,吴俊忠正一步一步的向党靠拢。长达数年的时间让他不断将最初的冲动与热情不断转化为坚定的报国信念,这一颗入党初心反复锤炼愈加显示出其耀眼光辉。1975年,吴俊忠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感恩、报效”这四个字更是成为他的人生信条,不断激励鞭策着他多做一些,再多做一些。

虽比高飞雁,犹未及青云。尽管已是有40余年党龄的老党员,吴老师却始终认为思想入党是一件需要终生完成的事情。在长期的工作与发展青年学生党员的过程中,他对于这一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认为共产党员与群众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党员这一身份具有其政治性,服务于党的政治目标。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应当是心胸开阔、情怀高尚的,始终从人民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出发,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高度融合,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而不是贪图享乐,拘泥于个人得失的细枝末节。这不仅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方式,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基础与保障。

“吴老师,那我们走了,谢谢您!”

“诶,好!”站在门口,我们三个向吴老师道别,手里捧着临别时他送给我们的书法作品——《吴俊忠书法临帖集》和《吴俊忠书法小品集》,一红一白,沉甸甸的。他一边出声应着,一边摆弄着玄关处摆放得有些杂乱的拖鞋。下了小半段楼梯,我们一边走一边回头。像来时迎接我们一样,他站在门口偏里的位置,一手把着门,露出大半截身子看着我们。

脑海里又回想起了那段对话——

“吴老师,可能现在我们入党时还不能真正明确我们的入党初心是什么,可能形式上入了党,但思想上还没能完全达到入党的要求,您觉得呢?”

“诶呀,思想上的入党是一辈子的问题,要成为纯粹的共产党员是很难的,所以就需要修养,修养什么呢?个人成分、家的成分、国的成分,看你把国放在哪个位置。”

“国是大家,是千家万户,这是入党以后一辈子的修养问题。”

一辈子的问题,这是他经历多年淘洗历练后真正悟出来的道理。在这短短的一个问题里,这句话他反反复复提到,语气由平和慢慢地变得激动。

他坐在对着窗户的那边,六月中旬的长沙,临近正午太阳早已经穿过窗户照到后背上来,房间里没有风扇,回答到一半,见我们杯子没水了,便又一次起身为我们倒茶,红砂壶的壶嘴还稍微冒着热气。和我们说话时他总喜欢玩弄手上的方布汗巾——折叠好擦擦汗,再把它摊开又折好。背后的门框顶上,端正的字体写着“厚德”二字。

“中午你们三个去好好吃顿饭啊!”

“好,谢谢老师,那老师我们就先走了!”对上他的视线,我们急忙回应。

走出小区,外面骄阳似火,却有清风吹过……

(湖南师范大学:杨戬 陈菲菲)


上一条:李求来:躬耕基础教育 永葆党员初心

下一条:几种情怀一种坚守,心向教育花香自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