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文学 >> 散文 >> 正文

洪流焉能填鸿沟

来源:作者:21级 刘昌桐
时间:2024-03-24 20:51:23点击:

随着科技发展与信息化洪流的席卷,短视频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亿万网民的新宠,其带来的知识与信息的洪流填充了人们碎片化的生活,亦如那色彩斑驳的丝带,既串联着身处世界各处的人们,也在不经意中成为束缚认知的“信息茧房”,它利用人们对自己喜爱知识与内容的向往,蒙蔽了我们求知的双眼。因此,在信息洪流与快节奏生活的双重作用下,人们在恣意欢娱的茧房里逐渐迷失自我,使自己沉湎于由算法所操纵的个性化泡影中,任由横跨在人们认知间的鸿沟日甚一日,甚至存在极端撕裂的风险。

“信息茧房”一词最早由凯斯•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提出,其意指在信息洪流的时代里,人们接受到的知识往往不是全方面的,而是被拘束在由自己爱好所组成的茧房之中。而桎梏于“信息茧房”中的人们便如同井底之蛙,只知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对外面的世界无法企及。短视频平台也正是捕捉到了这一缺陷,促使了茧房的产生,殊不知一时的欢愉是以牺牲多元世界的认知与理解为代价的。

这个由短视频平台控制,通过统计人们视频的观看时长和点赞数来推荐信息内容的算法,正如帕利泽提出的“过滤气泡”理论一般,通过个性化推送,使得人们的认知领域如一座座相互割裂、相互独立的孤岛,而彼此的鸿沟也在算法的作用下不断加深、永不消弭。这样带来的后果,便是人们的认知最终将成为AI的傀儡,你看到的、听到的一切,实际上都是算法想让你看到或听到的,让你沉浸在多巴胺的分泌中心醉魂迷。诚然,短视频也为人们带来了学习的新途径,是快节奏生活与信息洪流下的产物,帮助用户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但是它不能成为消弭鸿沟的工具,甚至会适得其反。其所带来的信息,往往是因人而异,不适于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蕴含于其中的内容便如同虚无的泡影,虽色彩华丽,却缺少了一份真实的厚重感。我们受到的传统教育差异,往往是与教师资历与教学资源有关,对成绩的考核也是循环成体系化的体现。而碎片化知识只是对知识进行简单地处理,既无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用户学习的惰性、干扰系统化学习,即在课上没有听懂的内容妄图通过五分钟的视频来认识和掌握,甚至打着“学习”的名号观阅娱乐化的视频,封闭自己求知道路的同时,也禁锢了自身认知结构的发展。

知识鸿沟,本质上是知识丰盈者和知识匮乏者之间的差距。黑格尔曾说过,“存在即合理”,那如何面对具有合理性的短视频平台便成为划分人们认知的新“鸿沟”。善于利用算法者,将成为算法的主宰,让短视频为其所用,帮助了解新领域的同时,拓宽知识面与认知技能。反观被动接受者,便只能一味接受个性化推送的内容,在一次次算法下,其“茧房”的厚度将与日俱增,如若覆盂之固,长期陷于“信息贫困”中,致使社会认知两极分化,纷争不断。

因此,为了消弭或减少知识鸿沟,切不可完全由短视频的信息洪流所冲刷,而应众志成城,将短视频同传统教育相辅相成的同时,借政府与社会之力,一改算法的单一与局限,共同推动知识的传播与普及。值此时代,我们应正面认识知识鸿沟的存在,在碎片化知识中保持警惕,利用新事物不断更新和开拓自身视野,方能拨云见日揽同心。

(一审编辑:田佳珺)

(二审编辑:何佳旋)

上一条:《马桥词典》:生生不息的散文诗

下一条:屋顶那块缺失的瓦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