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文学 >> 散文 >> 正文

枕上诗书闲处好

来源:作者:21级 朱宇欣
时间:2023-12-16 21:18:32点击:

这么多年来,我读过很多散文。不同于林清玄的清谈,余秋雨的厚重,起初白落梅的文字给我的感受是唯美与惊艳,让我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读的不是散文而是诗。我曾读过她的另一本《三千年前那朵静夜的莲开》,这是一本她对《诗经》的独特解读。在那本书里,我看到的是“诗三百”呈现给我们的故事,那些或是缠绵悱恻或是凄苦寒凉的过往。她在解读诗经的同时,也在解读自己的人生,解读自己的生活,字里行间皆是诗意。而这一次我读的这一本《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却是展现了一个我眼中不一样的白落梅。

为什么说“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呢?她相信人与人的相遇,或是与某一片叶子、某一朵花的邂逅,都是命中注定的重逢,也许是前世今生,也许是冥冥中的因果,宿命与因缘便由此展露她对佛道的追寻。从慧能与神秀的“菩提之辩”到怀素的“人人送酒不曾沽,终日松间挂一壶”,从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到常建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我们所看见的一位敬佛、信佛、礼佛的诗意女子的问心之路。我们会惊叹她对于那些诗僧或是与佛有缘的诗人的了解之深,而她的文字也是处处充满了禅意,是她对生活的态度与诘问。正如她自己在自述里写道,她相信自己前世是一盏油灯,点燃之际,方知相遇是重逢;她相信前世相思过一朵白莲,曾以为佛是无情的,需斩断世间情缘,但后来才恍然佛是深情的,他把情感给了众生……

从她的笔下,我看见了一个不一样的大唐,看见了那些千古流芳的诗人曾经或多或少求禅问禅的过去,也才恍然深知唐朝时佛教的鼎盛,以至于横亘唐诗脉络的每一寸角落。或是淡泊名利,或是逃避尘世,他们因为不同的理由把目光投向了佛道。这也成就了唐诗独一无二的禅诗妙趣,引人遐思。

我不是信佛之人,但她所传达的那些对生活的态度却屡屡引起我的共鸣,有太多不遂人愿的事情压在我们的肩头,尘世喧嚣让我们感到疲惫。心如止水,寻一片心灵中的净土,给自己一个可以安放的空间,也许不失为一个选择。生活中的禅意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更是一种态度,我们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世俗的一种方式。当然这并不是让我们安于现状、消极处世,追求所谓的“佛系”或者“躺平”。真正的禅意,应该是不轻易与他人争执,包容他人、悦纳他人,以平心静气的态度处世,让人如沐春风,给生命以空隙,为生活留白,少一些名利的追逐,多一些自己理想的追求。何惧“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亦美。正如佛所言的“相”,并非虚幻,不是不存在而是让我们不要执迷于这些存在。若是认为万事皆空,一切皆是虚妄,那便是“着相”了。领悟生活中的禅意,也是一种修行。

“每一次相遇,都最是人间温情书。”假如抛开一切深究,我们再看书名。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可以是一朵花,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黄昏月色,邂逅一份美好,就像晏殊的“似曾相识”,是一件多么浪漫的事啊。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诗意,只要你用一颗诗意的心去看它,即使在物欲横流的当下我们也能发现那些值得驻足的点滴。即使我们素不相识、萍水相逢,但我们的相识便是一场缘分,便是一个值得珍重、“唯赏旖旎莫相忘”的瞬间。

(一审编辑:李林林)

(二审编辑:邹佳冰)


上一条:遗憾存于过往,未来应在脚下

下一条:情志合一——浅论李白爱情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