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文学 >> 散文 >> 正文

诗意的栖息——《大淖记事》有感

来源:作者:22级 彭金桃
时间:2023-11-18 16:05:45点击:

《大淖记事》是汪曾祺以故乡高邮为背景创作的乡土系列小说之一。作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汪曾祺的小说如《大淖记事》《受戒》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中描写的人文风俗,自然景物都彰显着悠远隽永的乡土气息。汪曾祺怀念故乡,将对故乡的深切眷恋诉诸于笔尖,对大淖的描绘流淌出潺潺流水般的爱意,心中的故乡如诗如画,笔下的大淖也便如此,“诗意”则是贯穿其中最为浓郁的体现。

1.散文结构。

汪曾祺曾言自己是中国式抒情人道主义者。这段话很好的表现他的风格。以抒情为文,造景抒情。区别于传统写作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追求故事情节人物的整体性,《大淖记事》采用的则是非情节化散文式文体。由大淖的地理位置展开,“淖,是一片大水,说是湖泊,似还不够”,大淖坐船向沙洲西是“鸡鸭炕房”;大淖的南岸是轮船公司,在由轮船公司往东往西分别是锡匠和挑夫的住处。以大淖沙洲为中心,将其地理位置层次分明的描绘出来,成为一副展开的大淖画卷图。打碎情节化的叙事结构安排,转向以地理位置为线索的叙述,冲淡了小说的故事性,使之带上散文化“形散而神不散”的“随便”之美,增添了小说的画面美。

与集中描写典型的人物相别,《大淖记事》则更倾向于群像的刻画。兴化帮来的二十来个锡匠,并没有分别施以浓墨重彩的描绘,而是总得介绍他们,他们“很讲义气,扶持疾病,互通有无,从不抢生意。若是合伙做活,工钱也分的很公道”是一群纯朴憨厚的老实人。这里的姑娘媳妇“也能挑,她们挑的不比男人少,走的不比男人慢”她们像柔韧的野草,不拘于男人的标准,“走起来一阵风,坐下来两条腿叉得很开”这是大淖的女人,别有一番风情。

2. 人性之美。

《大淖记事》中描写的都是平常的人。这些生活在大淖的人们依着大淖的山水长大。受着它的影响。人性与环境相生相存,互相造就,大淖和谐的风俗造就了大淖和美的人性。巧云被刘号长强行破了身子,她却没有淌眼泪,更没有想到跳到河里淹死,只是悔恨没能把自己留给十一子,这是大淖女子对爱情别样的忠贞。不在躯体上,而归于灵魂。得知这件事的大淖居民也没有对失了贞洁的巧云指指点点,鄙夷不屑。而是替她感到惋惜,对罪魁祸首的刘号长加以指责,都骂“这个该死的!”。十一子被刘号长带人打的奄奄一息,东头的大娘大婶杀了下蛋的老母鸡,锡匠们凑钱买了人参,他们川流不息的来看望十一子,将平日里不常表现的热情和好心都拿出来。她们的生活并不是十分富裕,挑货、打锡的日子也过的“辛苦而单调”,但是为了成全帮助这对苦命的有情人,大淖的人们拿出了自己真挚的热情。锡匠们连着三天上街游行,要将刘号长“绳之以法”,给十一子讨个公道。大淖人们的热情真挚隐于生活之下,又处处彰显于生活之中。面对着坎坷生活逆境,也未曾放弃传递爱心和良知。

3.语言刻画。

汪曾祺的乡土小说总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语言刻画是其最具特色的部分。巧云对十一子直言:“十一子,你真好!我喜欢你!”没有语言上的过多修饰,只是巧云直言不讳自己的心意,却在情感上更能引起共鸣,巧云的话正是她心中所想,在听到十一子宁愿被刘号长打的遍体鳞伤也不愿答应远离自己后的欣喜。二人的言语不用书面语而是采用口头语言的刻画,心意相通的情感和亲昵在此展露无遗。归于平淡的语言,却于平淡之中更显韵味。十一子被打的奄奄一息,巧云捧着尿碱汤劝他喝下,却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也尝了一口。看似是多余之笔,实则其中却有深意。除了体现少女的天真好奇外,巧云早已下定决心要和十一子做伴,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一口尿碱汤又算的了什么呢。她干脆的一饮而尽中蕴藏着对十一子深深地爱意。 书中对巧云外貌的描写,写道十五岁的她已“长成了一朵花,身材、脸盘都像妈”仅用通俗易懂的比喻便将巧云的美丽动人勾勒出来,写她的眉毛如鸦翅,凤眼长吊,没有选择浓墨重彩的描绘,则是偏向于暗示。通过写她买东西,同样的钱,她买回来份量总是比别人的多,她坐着结网,在淖边平地上织席,便能让少年人装着有事的样子来来去去,不外乎是仰慕她的美貌,不去直接的描写她的美如何惊心动魄,惹人喜爱,仅从身边人的表现动作便衬托出来。语言朴实自然,没有过多的铺陈点缀,却将巧云这一美丽的姑娘刻画的淋漓尽致。

语言细腻如静水深流,动人心弦。书中描写十一子与巧云之间的情愫暗生。老锡匠告诫十一子不要往东头跑,十一子仍旧短不了要来。两人相伴而坐,一个织席,一个拉化锡。没有交谈但两颗心之间的距离却是在步步靠近。后来巧云不慎摔进河里,被十一子抱起,感受着身上“软绵绵,热乎乎”的身体,他的心砰砰直跳。渴望在心爱之人面前表现自己的美好,巧云对着照在她身上的月亮默默感谢,少男少女间简单的肢体接触便让彼此红了脸颊,芳心大乱。巧云一句“你是个呆子!”的嗔怪,少女的心思便惟妙惟肖的展露无遗,恨他的痴傻,面对自己的美好竟只是“抓一把草”“熬了半罐子姜糖水”就走路,不能懂得自己愿意与他亲近的心情,徒留下自己一人。汪曾祺的语言运用之高超,能淡写表面而使感情蕴藉于其中,静水深流。

4.意境营造。

王国维言:“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汪曾祺在《大淖记事》中营造了一个宁静含蓄的水乡意境。 作者开篇介绍大淖说“淖,是一片大水。说是湖泊,似还不够,比一个池塘大的多,春夏水盛时,是颇为浩渺的”。在这片水上长满了茅草和芦荻,春初水暖,会冒起紫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的蒌蒿;夏天会吐出雪白的丝穗;秋天变得枯黄,冬天变得雪白,残血亮晶晶的堆积着。作者用不同的颜色变化描绘一年四季大淖的变化,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大淖都拥有别样的色彩,互相交织构成整幅大淖图画。不止这片水,水边的陆地也是大淖。淖水的沙洲,路上的村落连同这片淖水一同构成了柔美宁静的大淖水乡。

《大淖记事》中的风俗意境也格外鲜明。汪曾祺认为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生活在大淖的人们,他们的风俗,他们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观念是和街里的穿长衣念过“子曰”的人完全不同的。大淖人有着自己别样的风俗。大淖风俗纯朴,安安静静很少有吵嘴打架的事发生,人与人之间都是和气忍让。这里的人们不受传统封建男尊女卑的思想侵蚀,姑娘媳妇们能挑男人挑的货物,而且“挑的不比男人少,走的不比男人慢”,走过似风摆柳,是好看的很的。没有被女子的枷锁约束,她们是可以像男人一样的,走相,坐相,挣钱都可以像男人一样。没有“男尊女卑”的封建束缚,大淖的男男女女都可以是一样的,可以豪放,可以自由不受束缚。

大淖的婚嫁风俗也不同,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规定,都是媳妇姑娘自己找人。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掌握珍稀的自由权利。没有对忠贞问题的困扰,只讲究“情愿”二字,是“情”字为上的。巧云的妈莲子和一个唱小生的跑了在这里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大淖的人拥有自己选择感情的权利,遵循内心的生命冲动。巧云的爹摔断了腰,家里要招养老女婿,十一子要接一个当家媳妇,两人互生情愫却被现实相阻,大淖的人们不会落井下石,只会对他们的遭遇抱有遗憾和惋惜。上善若水是大淖流淌的河流的特性,大淖的水供养着大淖人,也让他们和谐宽厚,家家户户从没有“脸红脖子粗”的争抢过,大淖的风俗是宽容柔美。

《大淖记事》的散文化结构行文,平淡质朴的语言之美,至纯至善的人性光辉,优美动人的意境刻画融汇成了大淖的如诗如画,打造了一方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为诗意的栖居留下了一片驻足之地。

诗意的栖居,诗意的生活,将生活过成诗的模样,便我从《大淖记事》中读到的人生哲理。

(一审编辑:曾锦祥)

(二审编辑:刘瑶平)

上一条:文学院2022级汉语言文学(师范)7班开展第一次班会

下一条:一遍遍品尝生命 ——“写作”的记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