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文学 >> 散文 >> 正文

细雨簌簌 ——《在细雨中呼喊》读后感

来源:作者:22 何舒晨
时间:2023-04-25 23:09:50点击:

闭上眼,我脑海里年幼的孙光林睁大空洞的双眼,他表情扭曲。在细雨中回荡着一声又一声凄厉的呼喊,紧接着是令人战栗的呜咽,绵绵细雨的笼罩像块毛玻璃,模糊了整个原本就令人恐惧的黑夜,而他就站在那里,千千万的雨丝像银针,密密麻麻地扎进肉里,仿佛也扎在我身上。慢慢地,呼喊变成了呜咽,满是压抑的苦涩和难以发泄的窒息。

为什么是在细雨中呼喊,而不是在暴雨中歇斯底里?孙光林自小就游离于家庭之外,在家中他是一个孤独、常被忽略的角色,得不到父母兄长的关爱,甚至遭到父亲的厌恶,因此也造成了他内向、孤僻的性格。环境的压抑使孤身一人的孙光林难以反抗,他的悲惨与苦涩是难以发泄难以消解的,只能通过自己的成长来与童年遭遇的不公与黑暗和解。因此在细雨中呼喊,表达的是一种无力,一种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它不像倾盆大雨那么酣畅淋漓,而是长久的、隐蔽在他生活中各个方面的悲痛。

余华先生用细腻的笔触再现了那个年代人性的种种丑恶,以孩童的视角呼唤善性的回归。

书中刻画了一个个鲜活典型的人物,各色人物组合成一个时代的愁苦。咒骂父亲、背叛家庭的孙广才是农村流氓的代表。他难以抑制的欲望使他和寡妇勾结,不惜搬空家里财物;他吝啬恶毒,嫌弃年老无力干活的父亲,甚至巴不得父亲早点过世。他集种种丑恶于一身,连死都是肮脏地死在猪粪池里。

年轻时走南闯北的祖父孙有元,在晚年却过得悲苦不已。“祖父晚年的形象就像一把被遗弃的破旧椅子,以无声的状态期待着火的降临。”他活在儿子孙广才的抱怨下,有时只能利用最小的孙子来保全自己,他对死亡抱着既恐惧又期待的心理,“生命在面对消亡时,展现了对往昔的无限依恋。”但死亡对他来说同手意味着解脱,脱离这个丑恶的、支离破碎的家庭。

孙光林为数不多的朋友中的国庆、鲁鲁,和孙光林一样都是被亲情所忽视的孩子。国庆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父亲和别的女人组成了新家庭之后,就狠心不认国庆,他只好和阁楼的老婆婆相互为伴,他与老婆婆诉说死去的母亲,老婆婆向他分享黑白照片的故人,他们都“站在生与死的界限上,同时被两者抛弃。”鲁鲁与母亲相依为命,虽得不到母亲的疼爱,但他仍懂得保护母亲,在母亲因违法进农场改造后,鲁鲁孤身一人背着行李来到农场外守着狱中的母亲。大人的无情造成了孩子的悲剧,他们和孙光林一样得不到亲情,因此他们抱团取暖,用友情来填补感情的空缺,在冷漠的社会中一起前行。

在细雨中呼喊,呼喊亲情,呼喊友情。儿童的世界本是灿烂的,绚丽的。而悲惨命运却给孙光林的童年乃至青少年时期都蒙上了一层阴阴细雨。本该年幼无虑的年纪却看尽了一切社会的阴暗,只能在细雨中呼喊,渴望爱的阳光。

美丽的残酷凋零,让孙光林对世事愈来愈觉得索然无味。笑靥如花的冯玉青对他来说是人生中第一个美好。可当他长大后看见被丈夫抛弃的冯玉青,因为生活的摧残变得沧桑暴躁,还从事非法工作之后,这个美丽轰塌了。漂亮可人的曹丽在少年时期青涩的孙光林心中是如阳光般明媚的存在,可曹丽却和倍受孙光林敬重的音乐老师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这成为了孙光林第二次美好的崩塌。加上年幼遭受的种种,孙光林对这个世界早已看得透彻无比。“悲剧就是创造一个美好的事物,然后再不费吹灰之力摧毁它。”鲜花的凋谢,是孙光林压抑的少年时期中一把更尖锐的刀。

本书没有清晰的时间结构,因为杂乱无序的童年回忆才显得真实。这是余华先生“对时间的感受,也就是记忆中的时间。”他通过时间碎片,将自己童年和少年的感受串联,塑造了一个孤独敏感而又脆弱的孙光林。

“人们在面对过去时,比面对未来更有信心。”过去是已知的,所经历的那些黑暗痛苦就像一场湿漉漉的雨。孙光林在泥泞中成长,塑造了他强大的内心,他在命运冰冷的雨点中与自己的童年和解,用温和的眼光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偏执。回忆塑造了现在的强大,是人们当前所能掌握的一切。而“未来充满了冒险,充满了不可挑战的神秘。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如此热爱回忆的理由,如同流动的河水,在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里永久和宽广地荡漾着,支撑着我们的生活和阅读。”

看完这本书许久,我都一直难以从这场绵绵细雨中抽离。穿越模糊而又陈旧的南门木桥,我看见孙光明在那往常平静的河流中扑腾,我仿佛看见他死前的那束阳光,刺穿他的瞳孔,在他眼底映照出太阳的形状。“活着的人是无法看清太阳的,只有临死之人的眼睛才能穿越光芒看清太阳。”我看见苏宇在一片黑暗中慢慢沉沦,门外的那束光总是一闪而过,突然出现,又无情消逝,终无法幻化成有力的翅膀将他托起,我看见他一点一点地被死亡吞噬,最后散化为一片细碎的光斑,接着是无尽的黑暗···他们最终都消失在了时间里——那透明的灰暗。“所有一切都是包孕在这隐藏的灰暗之中。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土地上,事实上我们生活在时间里。田野、街道、河流、房屋是我们置身时间之中的伙伴。时间将我们推移向前或者向后,并且改变着我们的模样。”

这一次,我看见在这透明的灰暗里,孙光林停止了呜咽,细雨簌簌,他从幼小的孩童变成了成熟的少年,踏上南门的木桥,他没再回头。

(一审编辑:郭瑶)

(二审编辑:谭薇薇)

上一条:梦骑白马,寻她笑靥如花

下一条:青烟飘渺,香火闽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