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文学 >> 散文 >> 正文

拾一段旧时回忆,看一段人间风景

来源:作者:20级 何芊慧
时间:2022-12-08 10:50:12点击:

“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它们也需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鲁迅

谈起《朝花夕拾》,总免不了想起初次遇见它时的场景——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拿了一本书,缓缓道:“《朝花夕拾》,要读。”鲁迅先生的大名早已是听说过的了,写书很厉害,很深刻,“辛辣讽刺”,这是必须要会背的写作风格,但是真实的看起书来,我却从未真正的理解书里面所讽刺的、所批判的、所号召的,只是当做翻过了。现在的我又重新拾起这本原来的《旧事重提》,也是伴随着自己旧时的记忆,从不理解读到认真思考,从批判讽刺读出号召希望,一个旧社会,也有一段人间风景,那是从一个作家的眼里透出的现实观照。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体现出来的人文关怀总是让我感到温暖,可也让我揪心。他的写人技巧让人赞不绝口,例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骇死我了”等地道的语言,“十分欢喜似的”等形象的动作,一位有着封建迷信思想,但心地善良的女人形象跃然于纸上,这便是鲁迅眼里的阿长。而写人传神,也不仅仅在于技巧的应用,鲁迅先生独特的视角观察显现出了他自然而然的人文关怀,他是一名作者,也是作为一名旧社会的号召者。《范爱农》是一篇具有悲剧色彩的回忆性散文,鲁迅先生出神入化的写作技巧勾勒出了一位对现实感到不满,想要对抗黑暗,却沦落到不堪境遇的旧社会革命人士,几段生活的回忆,实际上是跨越了范爱农的一生。爱农的死讯传来,他夜间独坐,疑心真相,简单的几段让鲁迅先生对其离世的悲伤与诚挚的悼念很容易地流露了出来。最后一句对爱农女儿的猜想,是他对这样一个家庭的境遇的同情与关怀,也是他对残害了爱农的旧社会的失望。这段人间风景,我望见的是一个个往前冲去的革命者,他们奔向的是旧社会的黑暗,他们试图碰撞出光明。

而鲁迅先生对于旧社会的封建文化的批判,是他作为在这样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对这种文化的观照。《二十四孝图》举以“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为例,不仅批判了事件本身,还考虑到了文化的影响——这种夸张的“愚孝”对看它的孩子们会产生并非积极的影响。这样一本由长辈传递又由下一代传递的图画书,里面包含的内容势必也会像其流传一样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孝顺”本身无错,但“愚孝”必须避免。鲁迅先生的“反感”,其实也是对旧社会这种封建的抑或迷信的文化的“反感”,这种情感也并非是零星点点,在许多先生的作品中依旧有所体现。人们在这种并非良性的封建传统文化中挣扎着,有人起了反感,而还有人沉溺其中,受其禁锢,这是这一段的人间风景,有人感到悲愤,有人感到无奈。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热风》中鲁迅先生说,我们不必怕,每个人都能成为光,若没有炬火,他便成为我们的光。走在我们前面的先生,拥有着超前的思想与前卫的反抗,这是他深刻的对社会境况的观照,你能捕捉到现实的影子,也能从中悟到即使放置于现在的语境下也依旧有效的道理。一篇《五猖会》重点却不在观看五猖会,而是父亲命令“我”去背书,而当旧时的我回忆起当时所背诵的篇章,却只记得寥寥四句了。在这篇散文中,你可以看到现代社会依旧存在的现象,无非是家长让孩子强行记住一些诗文词句,却不注重对这些背诵篇章的理解与赏析。我们说要博闻强识,大量的阅读记忆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理解背后的内涵。理解、分析再到创新,这是学习的几个阶段,层层递进。《西潮》中北大校长蒋梦麟对这种“强记”颇有感触,他感叹道:“因为我不喜欢死记,我愿意观察、触摸、理解。”所幸我们现在的教育正在进行改善,但愿在不久的未来,《五猖会》中所反映的教育问题能够得以解决。另一篇《藤野先生》是讲述鲁迅先生在日本学医的故事,引起我注意的是文中“伟大”一词。鲁迅先生眼中的藤野先生是一位伟大的老师,在学术上并没有因为其国籍而有所不授,他只有一颗想要医术在中国发扬光大的心。我读出的意思便是“伟大来源于包容”。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是一次珍稀体验,也是一次宝贵的懂得。弃医从文,不是真正的放弃“救治”,而是用另一种方式去救治这个国家。所以,你能看到那一段混乱、迷茫的人间,却也能透过其中,看到璀璨的未来。

短短几篇散文,组成了一本《朝花夕拾》,拾起了无数回忆,又带领着我品味了不同的人间风景。我无法给鲁迅先生贴一张标签,给出他是社会领头人等定义,但我想称赞他为一位“希望者”,是从残酷的现实黑暗中裂出的那一束光芒。“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如他所说的一样,面对一切可憎可恶的事物,他唯一选择的还是站起来反抗,呐喊出希望,也如他所说的一样,绝望与希望是可以并存的,犹如爱与恨的交融。

                                              (一审编辑:吴仪)

                                           (二审编辑:何佳旋)

上一条:十月秋,人间初凉

下一条:生与死为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