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文学 >> 散文 >> 正文

在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向光而生 ——读《人类群星闪耀时》

来源:作者:20级 张洁
时间:2022-06-03 16:21:11点击:


在我过去的认知中,历史仿佛就只是历史。生于不同的时代,在回想历史上发生的事件时,我常常难以真正从当时的背景环境中代入历史性时刻发生的场景。直至在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中,一个又一个的特写将我拉入那些人类历史上或决定性或戏剧性的时刻,再一次提醒我,史册上记载的某一句话,都曾是生动而鲜活的。并不是所有历史性意义的“大事件”都是必然出现,“它们平日优哉游哉按部就班地进行,却在一个决定一切的时刻,一个决绝的肯定或否定的时刻……聚集在一起”。


没有谁注定是群星

我们总习惯于认为,改变历史的似乎总是伟大的,有着非凡的身份的人。就像为人类思想留下不朽的诗篇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发明让黑夜中世界变得明亮的电灯的是美国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一样,在史册中垂名的人们,都是人尽皆知的名人。但当那一刻真正降临时,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历史性时刻的决定者。

当世界还未成为一个整体,等待人们去发掘的,是一片静谧的未知。在新的殖民地,曾躲在箱子里的巴尔沃亚成了主人。更高远的抱负,让他不满足于现状。高山的另一面,是一片大海。路途遥远而艰险,没有人亲眼见到过那边的世界。巴尔沃亚篡夺强权、赶跑两位总督,即将受到法的制裁,为了赎清罪责,在人类居住的世界的尽头,对于他只能有一种逃亡的形式,那就是逃遁到宏伟壮丽的事业中去。他选择向不朽进军——首次瞭望不为人知的大洋,太平洋。伟大的首次发现,原本以为应该是顺理成章的结果,却由各种偶然性因素推动而成。

又或是拜占庭的沦陷,被遗忘的凯尔卡门断送了它的一切希望。一个微小的疏忽,一扇被人遗忘的门,就这样决定了世界历史。随着十字架的倒下,西方精神文明受到强烈的打击,瞬间酿成的大错,即便用尽千年,也无法赎回倏然造成的损伤。无论是由于谁的疏忽而遗忘,长官或是士兵,沦陷的那一刻,都已经不重要了。

面对稍有挑战性的问题或者困难,我时常会因为觉得自己太普通太平庸而害怕去尝试。我以为,那些会带来深刻影响的事情,都是类似茨威格所说“闪耀的群星”来完成的。我习惯于退缩,将这个作为我心安理得地逃脱的借口。这大概让我在无形之中错失了很多机会,无论是锻炼的机会,还是成长的机会。

“在一些极为罕见的瞬间,命运也会将自己抛向一些平庸之辈”,“伟大的时刻瞬间降临到他们身上”。在众多敌军联合的层层逼近下,拿破仑将追击普鲁士军队的任务交给中等资质的元帅格鲁希,一个忠厚老实的普通人。这场战争的成败,决定着拿破仑时代的成败。格鲁希的执拗与愚笨葬送了拿破仑刹那的胜机,命运不总是在对的时间降临到对的人身上。头顶帝王光环的拿破仑,也不总是被命运眷顾。

历史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于偶然中孕育必然,又在必然的前提下被偶然触发。茨威格将历史的偶然性小说化、戏剧化地放大,细致地聚焦于历史“大事”中的小事,让读者更加沉浸于关键时刻每一步,却容易让读者有意无意地忽略历史本身的背景条件,从而产生偶然性在那些事件中的重要作用甚至决定性作用。但是不可忽略的是,经济、政治、文化、气候等等各种因素为即将发生的事情奠定的基础。用马原的内容来说,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要注重累积,同时也要抓住机遇,促成质变。无论是在历史的洪流中,还是个体的过去,“机会”都是很重要的范畴。而这些时刻并不仅仅降临在那些看似有光环的人们身上,就如没有谁注定成为群星一样,阳光公平地洒在每一片土地上,有的山高,有的山矮。只有不断往高处走,能够看到的景物才更多,能够选择的道路才更广。


失败更加值得被歌颂

所有的失败都是在为成功做铺垫,前提是要有坚持下去的毅力。或许对于他自己来说没有达到目的,又或许只是一瞬的光芒,但在人类历史上却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正是这些失败,让人们在不断的试错中变得更加强大。轻而易举的胜利与越挫越勇的历练相比,失败更加值得被歌颂。

苏特尔厌倦了欧洲,安居乐业、安稳度日对他没有吸引力。他向充满挑战的西部进军,排除万难抵达人烟稀少的圣弗兰西斯科。在那里,他建立起了他的王国——新黑尔维提安,农场、牧场、水渠、磨坊、蒸汽机……很快便成了气候。偶然间,他的王国被发现为“黄金国”,黄金遍布在泥沙表面,很快掀起了一阵“淘金热”。苏特尔从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变为最贫穷的人——他的财富被洗劫一空。于苏特尔,或许是一生的遗憾,但对于人类而言,如果没有苏特尔对这片土地开发的坚持,或许加利福尼亚的省会城市要再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被开发。

十九世纪,铁路和轮船的发明,使得人间速度的尺度与节奏发生根本的改变。已知方知无知。人类就是这样在进步中不断追求更高的山峰。电力效应初有成就,人们便往更深远处追求:是否能让它穿越整个世界,将世界无形地连接起来?大洲一个接着一个建立起了联系,恰恰剩最重要的一洲——美洲,没有列入世界电网之内。隔着大西洋与太平洋两大海域,对电力一窍不通的菲尔德,却决定倾尽毕生去完成这对于世界来说都艰巨的工程。两年时间,三次试航,巨额的损失,短暂的成功,最终都沦于失败。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次伟大的尝试,伟大的开端,接通了跨越两大洋的第一句话。

当所有的陆地几乎都已被勘探时,地球上最后的秘密之地,便是以永恒的冬季来守卫自身的两极。阿蒙森和斯科特分别从挪威和英国率队驶向南极,谁先抵达地球上唯一无人占领的区域,这像是一场荣耀之争。茨威格从斯科特的视角进行特写,种种信号在提示他,阿蒙森他们已经成为第一批发现者。“第一意味着全部,第二却意味着全无”。失去了第一的荣光,似乎这一行失去了意义。他将第一留下的信件带出,将阿蒙森的荣耀告诉世界。在极寒中死去,斯科特悲壮的“失败”,仍是人类发现之旅中珍贵的一笔。

挑战与坚持,是苏特尔、菲尔德、斯科特共同的特点。在茨威格笔下,他们都是在历史印记中“失败”的悲壮的英雄。一代人的受难似乎只是为了苦难不再降临人间。他们的功绩不在于被历史记载,被后人敬仰,而在于在求索的过程中历险的精神。正如斯科特在他将死去的时刻给妻子写的信中,为自己的这次决定感到光荣而不是感到遗憾。“关于这次远征的一切,我能告诉你什么呢。它比舒舒服服坐在家里不知道要好多少!”他们是值得被歌颂的“失败者”。有人对茨威格这本传记的评价是,有些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色彩。但我认为,茨威格更多的是想去弘扬一种价值,一种人道主义、探索精神。


遁入不朽的人们

世界大战期间数百万枚具有毁灭性威力的炮弹,都不及载着列宁的封闭列车更能震撼世界。列宁收到俄国二月革命的消息,知道现状后深感失望,“这绝不是人民为和平与权利而奋斗的革命”。列宁从瑞士取道德国,最终回到了俄国,领导了十月革命。列车将革命的导师送回祖国,如炮弹一般,打垮了一个帝国。

茨威格用续写托尔斯泰遗作《光在黑暗中发亮》这一新奇的方式,描述托尔斯泰临终前的一段历史。这篇三幕戏剧用最恰当和激动人心的方式记述了托尔斯泰在人生的尽头,被大学生们震动,终于下定决心出走的过程。“隐秘的事愈多,灵魂也就愈不高尚。”列夫·托尔斯泰一生之中的生活都与其的思想矛盾,正如大学生们所说,他用着银质的餐具,却写着人间的苦难。过着优质的生活,说能够与苦难感同身受。因此,他出逃了,也因此:“走得也正及时,因为只有这样死去,才算完成了他的一生,使他的一生更加高尚。”对于托尔斯泰的仁慈、人道主义以及对上帝的崇拜,茨威格明显抱持赞赏的态度。

历史上有许多不朽的时刻。有些是因事而不朽,而有些因人而不朽。年轻上尉鲁热受到斯特拉斯堡市长的邀请,为莱因军创作一首战歌,4月26日凌晨,写下了不朽之歌《马赛曲》,却成为无名的创作者。他“仅仅作了一夜的诗人”。也许留在人们记忆中的不是名字,但或许,这也是被历史记住的另一种方式。


历史千载,精彩故事不计其数,有那么多人在反复讲述,但茨威格小说般的讲故事更加吸引人,十四个历史时刻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脑海中。这些充满戏剧性的巅峰时刻,这些生死攸关、超越时代的决定性时刻,它们像群星般璀璨而不渝地照耀着暂时的黑夜,共同铸造者我们如今生存的世界。回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人生中总会有几个关键时刻,面临着对自己关键的选择。这个决定性的选择受到当时许多因素的影响,也许是一旁朋友的意见,也许是时间紧迫来不及思考,总有一些瞬间让我们感到无可复回。人生是一个无法回头的过程,每一个点都影响着后面的走向,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下一步做准备。或许我们还无法依靠个人微薄的力量去影响整个世界,至少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慎重对待出现的每一次选择,考虑可能导致的结果,或许,人生中的关键时刻就在那时降临。

茨威格说,所有的巅峰时刻需要绸缪,所有非凡之事需要酝酿”,“世界总是在荒疏了漫长的无畏时光后,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才稀疏登场”。群星照耀着历史,也闪耀在当下。或许我们不需要像历史里的人一样,不需要波澜壮阔,激起平淡历史中的涟漪,我们能做的,便是做好人类群星中的一员,向光而生,不甘于平庸。

(一审编辑:何佳旋)

(二审编辑:刘小玉)


上一条:环境是人物心理的催化剂 ——探析芥川龙之介《罗生门》

下一条:乌合之众的得与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