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文学 >> 散文 >> 正文

无用与大用

来源:作者:19级 雷绅
时间:2022-05-21 16:56:35点击:


从小到大,我们总会听到各种各样却又主题一致的话语:“你长大后要做一个有志气的人,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可是我们是否想过什么才是“有用”,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用”的标尺又是什么?

“志气”这个词,最近又开始使用得频繁了起来。习总书记在建党一百周年的讲话中提到,伟大的建党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志气、底气与骨气的重要精神来源。诚然,中国共产党自百年前创生之日起,自那个风雨如晦的1921年起,便舍我其谁,主动挑起了救中华民族于水火,解炎黄子孙于倒悬的伟大艰巨的历史任务,终于缔造出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国家——这种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在我们青年身上便诠释为“志气”我们的教育告诉我们,我们要树宏图,展抱负,像闻一多笔下的红烛一般将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可是当我们回过头来看庄子的《逍遥游》,“无所可用,安所困苦”的思想似乎正在消解掉我们长久以来接受的积极入世的思想教育,似乎涣散了你我“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乘风破浪之志。可事实果真如此吗?我想,也许正如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所说的“儒道互补”的观点,《逍遥游》的思想恰好是“无为”内涵中另一种认知的“志气”,是“无用”表象下另一个维度的“大用”。

惠子对庄子说,我这里有一棵很大的树,它的主干上有许许多多凸起的小块,它的枝干也曲曲折折。这么不中用的一棵树,把它砍下来放在路边,经过的木匠都不会看一眼。可是庄子却说:你担心这大树没有什么用,为什么不把它种在那广漠无人的乡土原野之上,让它自由生长呢?《逍遥游》的最后一句“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特别能引起人的思考——庄子这里说的“无用”是真的无用吗?这棵被庄子的哲思之手种植在“无何有之乡”的大树,最终能够让人“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这难道不是这个生命面向世界的慷慨馈赠吗?其实,庄子所说的“无用”思想并没有削弱我们的志气,它指的是一种不为世俗观念所束缚的自由生活、自在生长、自我选择的生命状态。在功利尘世的凝视下,树应当受砍伐,经过加工成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资料,方得发挥其才,物尽其用。而庄子却以其浮游尘埃之外的慧思,安顿于“广莫之野”,幸免于斧斤的戕害,为旷野洒下一片浓荫,为世人供上一刻安歇。于是,物质的、功利的“用”凭借庄的逸尘之笔跃升到了精神的、审美的“用”,从黄泥之用到青云之志,这是一种多么具有超越性的智慧?

回首古代的读书人,他们寒窗苦读十余载,都只为那一刻“金榜题名时”。他们终生的价值追求便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甚至在面对一片十里长亭的碧云深情时顾左右而言他,道些“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仔细想一想,这难道不是一种莫大的悲哀吗?几千年的传统价值观念陈陈相因,代代堆叠,在这般无形的重负之下,社会的青年们无一不朝着科举的道路向成为一个“有用”之人而奋斗拼搏。人为的价值观念,一元的“有用”思维,在这种思想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每一代青年们,心性的自由舒展受到了钳制,生命里本应热烈涌动的志气理想也遭到摇篮式的扼杀,我们的社会又怎会“江山代有才人出”?

像前段时间“EDG夺冠”的新闻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在青春的年华里,他们用奋斗的泪泉浸洒成功的鲜花,获得粉丝的崇拜,赢得国人的尊重。这一群朝气蓬勃的热血青年,做出了异于传统话语的自我选择,最终同样向世界展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又像如今教育界新颁的“双减”政策,规定减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日常作业的负担和校外培训的负担。这不就是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对个体成长过程中“有用与无用”的越来越清晰的辩证与觉知吗?

如今在我们面前,向我们热情展开怀抱的,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是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是尊重奋斗的时代,是一个能够为每个人的绽放提供舞台的时代。所以,请让我们重新审视当下的“有用”观,去探寻、理解和拥抱那些被主流话语日益遮蔽的“无用”理想

当我们跋涉在人生的路途上,若苦于少了志气的行囊,请屏住呼吸,静静地去怀想一番那棵两千年来于青春的旷野上自由生长的大椿树吧。请阖上双眼,耐心地去倾听一次心灵的言语,挣脱世俗之用的观念枷锁,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呐喊出这一份呼之欲出的选择——正是此刻的选择,引领着我们奔赴生命的东山,追求真正的“大用”!


上一条:诗史里的“长恨歌” ——论杜甫对杨贵妃的情感演变与寄托

下一条:骄杨

关闭